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历律

定气运 黄帝得了《河图》,开始设置灵台。羲和用太阳占卜,常仪用月亮占卜,车区用星气占卜,伶伦创制律吕占卜,大挠创制了甲子占卜,隶首创制了算数占卜。容成总结上面的六种方法,用来判定气运。

历纪 少昊帝让玄鸟氏主管春分和秋分,伯赵氏主管夏至和冬至,青鸟氏主管立春、立夏,丹鸟氏主管立秋、立冬,颛顼帝沿用了这个方法,以初春的第一个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成为历法的开创者。尧帝让羲仲叔主管春、夏,和仲叔主管秋、冬,再用闰月来调整四时,开始有了历纪。

历元 黄帝开始有了历法之元,始于辛卯,高阳氏始于乙卯,舜帝始于戊午,夏代始于丙寅,殷商始于甲寅,周帝始于丁巳,秦朝始于乙卯。汉代作《太初历》把历元设在丁丑。夏、商、周各以自己的历法改变前朝的正朔。三代以后,制造历法的人各有增创,比如《太初历》以音律而起,并用黄钟之法分节气;《大衍历》符合于《易经》,并细致到了分秒;《授时历》以日晷为准,并用仪象来测验。

造历 黄帝以蓍 (shī) 草推算节气,尧帝设置闰月。舜帝用璇玑玉衡确定七星的运行。三代没有形成历法,周秦的闰、余错乱无序。刘歆编制《三统历》,是非初定。东汉的李梵编制出《四分历》,历法才完备。刘洪编制《乾象历》,才知道月亮运行的快慢。魏国黄初年间才用日食检查历法疏漏和精密。杨伟编制《景初历》,才开始认识日食、月食的规律。又何承天编制《元嘉历》,才知道朔、望和弦月都可决定大余和小余,以及用日晷的影子检验节气。祖冲之编制《大明历》,才知道太阳运行每年有细微的误差,北极星离它不动点有一度的距离。又因为张子信才知道日月运行轨道有表里,五大行星运行有快慢和顺行、逆行。又张胄玄编制《大业历》,才开始建立五星计入节气的加减法,以及“日应食不食术”。刘焯 (zhuō) 编制《七曜历》,才知道太阳运行进退,以及建立推测太阳和月亮的轨迹。又傅仁均编制《戊寅元历》,大量采用旧历,才用定朔的制度。又李淳风编制《麟德历》,才使用总法,用进朔的算法避免月末那天早晨看到月亮。又唐僧一行编制《大衍历》,才会因朔而设四个大月加三个小月,确定所有运行轨道交食的差异,并创立岁星差合术。又徐昂编制《宣明历》,才知道日食有气差、刻差、时差。又边冈崇编制《玄历》,才建立了相减相乘法,用以推求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又王朴的《钦天历》,才改变五星法,迟留、逆行、舒缓、急迫就有了法则。又周琮编制《明天历》,才知道以天数来积得年数。又姚舜辅编制《纪元历》,才明白食甚泛余的误差数。以上共计一千一百八十二年,制作历法有十三家:汉代的洛下闳开始按照黄钟律数的法则创立历律;唐代僧人一行 (张璲) 才开始改从《易》中的蓍策来修历;晋朝虞喜才开始立岁次,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认为退得太过又进一些。而刘焯则折合这两家的中间数值。到元代的郭守敬才知道测景长、验节气,积六十年单数可退一度,才定好“差法”。

改历 从黄帝到秦末总共六次改历法,汉高祖到汉末改历共有五次,隋文帝到隋末改历共有十三次,唐高祖到后周末改历共有十六次,宋太祖到宋末改历共有十八次,金熙宗到元末改历共有三次。但以历法来说,西汉最好的历法莫过于《太初历》;东汉最好的莫过于《四分历》;由魏至隋最好的莫过于《皇极历》。在唐代最好的是《大衍历》,在五代最好的是《钦天历》。到元代是《授时历》,郭守敬用仪器测验,比古代更为精密。

仪象 黄帝命令成容作盖天仪,舜开始观察天象 (以用玉石做玑,用作转动的轴,再用玉石作管,横着放在中间作为衡) 。颛顼帝开始制作浑天仪,尧帝又制作一次,后来浑天仪被秦国烧毁。洛下闳开始再次制作运行仪,鲜于妄人又制作了测量的仪器。

耿寿昌开始铸造为有物象的仪器。张衡的浑天仪开始制作内规和外规。李淳风的浑天仪表里有三层。洛下闳制作了圆形的浑天仪,梁令瓒制作游仪,郭守敬制作简仪和仰仪。后汉有铜仪,后魏有铁仪,李淳风有木浑仪,唐明皇有水浑仪。张衡制作出候风地动仪 (外形像酒樽,外有八龙衔丸,若有地震地动仪里的机关就会发动,龙就把弹丸吐出,下边的蟾蜍接着) 。伏羲最早开始制作土圭来观测日影,伊尹制作了水准,用日晷来辨别方向。黄帝最早制作刻漏的计时器,夏、商两代进一步制作了漏箭。宋代的燕肃制作了水秤。周公最早区分晚上的更点。宋太祖因听到陈抟怕五更头的预言,开始把前后两个更点取消了。 GmPUqWk7cNR7V5axeSjtBsz89TpL8y7nteQjd9aK3jUOXij0WzpAyw64miB4lQz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