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为什么会出现新零售

马云、雷军和刘强东的“不约而同”

2016年10月13日,在阿里巴巴云栖大会的开幕式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提出了“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的“五新”概念。他说:

今天电子商务发展起来了,纯电商的时代很快就会结束。未来的10年、20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和现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创造出新零售。

一句“未来没有电子商务,只有新零售”,让“新零售”的概念正式诞生,并且疯狂传播。

但是要说马云率先提出“新零售”概念,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是有一点儿不服的:其他四个新(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我不和你抢,但是“新零售”这个概念是我先提出来的。雷军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采访时说:“我们市场部考证了一下,好像全国第一个讲新零售的人是我。我上午在一个地方讲,马云下午在另一个地方讲,我们在同一天讲的。”

在阿里巴巴云栖大会的同一天,雷军在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上,确实提到了新零售。他说,希望用互联网思维,做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新业态,其本质是改善效率,释放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他还提到,有望成为“世界一流零售集团”的小米之家,实际上从2015年起,就在实践“新零售”,并在2016年实现单店平均年销售额一亿元的业绩,坪效是国内零售业同行的20倍。

不管“新零售”这个概念到底谁先提出,如果它有生日的话,应该就是2016年10月13日。

很快,京东集团的创始人刘强东也迅速跟进,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概念。刘强东认为,零售业公认的革命有三次:百货商场、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现在我们经历的是第四次零售革命,它是建立在互联网电商的基础上,但又超越互联网的一次革命,将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刘强东把自己的新零售战略,称为“无界零售”。

三位商业大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新零售(或无界零售),一夜之间,整个商业界,尤其是互联网电商圈和传统零售圈,几乎人人都在谈新零售。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路高歌猛进、一度所向披靡的互联网电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王健林和马云的“亿元赌局”

2012年“CCTV(中央电视台)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马云和王健林同台领奖。在台上,王健林说:

中国电商,只有马云一家在盈利,而且占了95%以上的份额。他很厉害,但是我不认为电商出来,传统零售渠道就一定会死。

马云回应道:

我先告诉所有像王总这样的传统零售一个好消息,电商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行业。同时也有一个坏消息,它会基本取代你们。

王健林反击:

2022年,10年后的中国零售市场,如果电商在整个大零售市场份额占50%,我给他一个亿。如果没到,他给我一个亿。

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打架,要么打赌。首富们选择了“打赌”。王健林的最小计价单位是“亿”——小目标,那就定一个亿吧;打个赌,那就赌一个亿吧。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亿元赌局”。到底谁会赢,谁会输呢?

“亿元赌局”定下的时候,电商发展非常迅猛,它挟着互联网连接效率的优势,几乎席卷传统零售。“百货商场、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前三次零售业革命带来的模式创新,在互联网面前节节败退,本来门庭若市的线下零售店门可罗雀。

几乎所有人都开始为王健林担心。

但是,到2015年左右,高歌猛进的互联网电商渐渐遇到一个严重的问题:电商用户的增速开始放缓。

在一二线城市,尤其是北上深杭的用户感知上,互联网电商似乎已经统治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中国不仅限于北上深杭,不是只有年轻人和手机控。如果你冷静地研究数据就会发现,到今天为止,互联网电商销售额其实仅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左右,某些品类占比较高,也仅20%左右。

这个比率正在增长吗?还在增长,但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也就是说,最容易接受电商的那批用户基本已经都上网了,剩下80%~90%的人,由于习惯、地域、年龄等原因,让他们上网买东西,可能就是一场持久战。

而同时,因为见识到互联网的巨大威力,大批卖家迅猛地从线下移到线上,开始依托交易电商(淘宝、天猫和京东等)、社交电商(微店、代购和微商等),以及内容电商(微信公众号、IP[知识产权]植入和直播电商等)销售商品。

用户数量增速放缓,电商数量却在迅猛增长。卖家比买家增长快,直接导致一个结果:互联网电商获得一个潜在客户的成本,即所谓的“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在网上做生意越来越难,互联网的流量红利迅速消失。

原来互联网不是零售的万能药,至少不是速效药。原来让大多数人上网买东西,是要靠一两代人的迭代才能实现的目标。更可怕的是,原来在网上买东西,并不必然意味着便宜。高歌猛进的互联网电商,遇到了重大危机。

这个危机的迹象,其实从2015年就开始显现。为了写这本书,我专门采访了雷军本人。他说:“我们当时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忽视了线下。”阿里巴巴、小米和京东,都已经开始遇到增长压力。怎么办?去哪里找新鲜、便宜的“流量”?

这时,依旧被传统零售占据着的80%~90%广大线下市场,自然而然就成为互联网电商的进军目标。

怎么进军?从互联网的云端向地面空投伞兵部队,带着最先进的装备,攻打传统零售的市场,这就是“新零售”。阿里巴巴、小米、京东,以及其他加入战局的公司,虽然战术各不相同,但战略概莫能外。

一场由互联网的流量危机引发的新零售变革,就这样开始了。

阿里巴巴大举投资传统零售业(欧尚、大润发等),正式提出S2b(supply to business,为小卖家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模式,并启动天猫小店计划,他们的新零售一号工程“盒马鲜生”一夜蹿红。

同时,曾经号称只做线上的雷军也开始大举进军线下实体店,20个月内,开了240家小米之家,并提出3年内开1 000家线下店的“小目标”。

京东紧紧跟随阿里巴巴的步伐。你提“新零售”,我就提“无界零售”;你开“天猫小店”,我就开“京东便利店”;你开“盒马鲜生”,我就开“7Fresh”(线下生鲜超市)。

在新零售的战场上,除阿里巴巴、小米和京东三支大军外,还涌现出无数举着新零售大旗的战斗力量,他们把自己叫作“无人超市”“无人货架”“快闪店”……新零售的战场,一夜之间,拥挤不堪。

回归线下,就一定是新零售吗?无人超市能扛起新零售的大旗吗?我们再次回到最初的问题:到底什么是新零售? npW1g3iPJFvJa+IgyxkPYVU/Oq8hNvesYPplFB0LnBg4Wr05LjAgSTHblPQBTsh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