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加法与减法,看轻才能看清

太极提倡处世宠辱不惊。为什么应该做到宠辱不惊呢?因为宠与辱都是外界的一种迷惑之像,无论是得到宠爱还是遭受羞辱,都只是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而已,自身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变化。对于一个独立的生命,最重要的不是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是自己的内心。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有过一个非常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人的需求分为最初级的“生理需求”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共五种需求。在这种需求中,只有最后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是真正源自心灵深处的精神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不是自己想要拥有多少财富,或是自己获得了怎样的权力,实现了怎样的心愿,这不叫自我实现,这只是满足了自尊心。自我实现指的是当一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时,内心深处感受到的生命的满足感,这种感觉被马斯洛称为“高峰体验”。处于“高峰体验”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自我认可,接近了最真实的自己,他们不关注财富、权势、地位,真正寻找到了生命的真谛,达到了宠辱不惊的境界。《菜根谭》中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可以说深得太极思想的精髓。

其实,世人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多嗜好和烦恼,都是因为内心将事物看得太重。所以太极智慧告诫我们:“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意思就是说,假如不知道有自己的存在,又如何知道哪些事物贵重呢?这个说法是对太极智慧的领悟,堪称至理名言。

清朝时的年羹尧早期入仕,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路升迁。康熙重用他,希望他能够平定青海之乱。最后年羹尧大获全胜,稳稳地取得了康熙的信赖。等到了雍正年间,年羹尧的仕途更是如日中天,不仅有一个贵为皇贵妃的妹妹,一手把控着雍正皇帝的后宫,在军功上更是堪称“有功于国”。刚刚继位不久的雍正皇帝甚至将其视为“恩人”。

不幸的是,年羹尧被眼前的一切冲昏了头脑。他变得交横跋扈,甚至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一次,年羹尧从西北回到北京,在京的王公大臣纷纷到郊外去迎接他,然而骄纵的年羹尧面对群臣的跪拜竟然连马都没有下,径直呼啸而过。不仅如此,年羹尧还收受贿赂,任意罢免、处罚官员,严重扰乱了国家的秩序。然而对此,年羹尧竟然毫无反省,直到雍正皇帝的囚车出现在眼前,年羹尧方才如梦初醒。

年羹尧的结局很惨,不仅自己的性命没有保住,还连累子孙一同丧命。造成这一悲惨结局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无疑是年羹尧的骄纵。过分地炫耀自己的实力,目中无人,以致那些年为国家建立的丰功伟业也随之烟消云散。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俗话说:“盖世之功,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一个人即便是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如果他自恃有功于国,不把别人放在眼中,他的功劳也很快会烟消云散的;相反,一个人即使犯下了滔天大错,但是只要他真心悔改,那么他的过错也会很快被宽恕。由此可见,世人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看轻自己才能准确地看清楚事态的发展。试想,如果功勋卓著的年羹尧在功成名就之后,能够把握好自己,合理地给自己做好加减法,不那么看重自己,那么灾祸应该不会降临在他的头上。

著名作家沈从文是一位没有高学历的文学天才。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沈从文从乡下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以其灵活飘逸的笔风震惊文坛。1928年,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先生聘请沈从文做讲师。在此之前,沈从文凭借着自己的优秀作品赢得了很多读者的青睐,但是真正作为讲师出现在世人面前还是第一次。沈从文为了能够讲好课,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工作。然而面对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他还是紧张了。之前的所有准备工作都白做了,原本二十分钟的课,沈从文仅有十分钟就草草地讲完了。余下的十分钟时间,沈从文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他傻傻地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的学生,心慌意乱,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渗出。这样尴尬的局面,不仅沈从文从来没有遇到过,就连场下的同学们也从来没有遇到过。那一天,沈从文并没有东南西北地一通乱扯来消磨掉余下的十分钟时间,而是拿起粉笔认认真真地在黑板上写下:“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

如此坦诚的沈从文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并没有因此而看轻他,而是看清了他。胡适先生在得知沈从文的第一节课之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对他说:“先生的第一节课成功了。”

是的,沈从文的第一节课的确成功了。尽管当时的沈从文已经在文学界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看重自己,他将自己看得很轻很轻。因此,当他害怕时,才能如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没有任何的遮掩,完全不拘泥于身份,直率地告诉台下的学生们:“我害怕了”。沈从文将自己看清,同时也将自己摆放在了一个非常好的位置上。

生活中,当我们身陷烦恼中时,有没有认真地想过烦恼从何而来呢?有的人说:“我没有钱,不能给家人富裕的生活。”有的人说:“我痛苦呀,曾经没有好好学习,现在找不到工作。”还有人说:“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所得到的回报太少了,社会对我太不公平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不同的人,不同的烦恼,但所有的烦恼全部来自一个共同的根源——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如果我们能够将自己看得轻一些,就不会那么计较颜面、得失、荣辱,我们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嫉妒、争强好胜、无奈、失望等,自然而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生命只有一次,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人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处处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然而,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人了,事物的发展从来不会按照某一个人的意愿发展。与其自找烦恼,何不放开心胸,把自己看轻一些,少一些烦恼呢?以洗涤出来的心境,真正看清楚哪些才是真正重要、应该追求的东西,从而放开双手,勇敢地、自由自在地追求美好的生活。 9Kx7ELdqkKGiWtIgXfqOniFWhL5qX/7NbHfNJypeEsQ5hnU/owIjMedfj6Bt1u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