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其他周易研究

《周易》研究的范围很广,除了上引各家的研究外,还有其他不少的《周易》研究,这里只想就钱钟书的《管锥编》中论《周易正义》的部分,就其中有关理解《周易》的研究,不属于上引的部分,酌量谈一些。

实象假象“象曰:天行健”,《正义》:“或有实象,或有假象。实象者,若地上有水、地中生木升也;皆非虚言,故言实也。假象者,若天在山中、风自火出;如此之类,实无此象,假而为义,故谓之假也。”按《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故谓之象。”是“象”也者,大似维果所谓以想象体示概念。……理赜义玄,说理陈义者取譬于近,假象于实,以为研几探微之津逮,释氏所谓权宜方便也。古今说理,比比皆然。甚或张皇幽缈,云义理之博大创辟者,每生于新喻妙譬,至以譬喻为致知之具、穷理之阶,其喧宾夺主耶?抑移的就矢也?《易》之有象,取譬明理也,“所以喻道,而非道也(语本《淮南子·说山训》)。求道之能喻而理之能明,初不拘泥于某象,变其象也可;及道之既喻而理之既明,亦不恋着于象,舍象也可”。(11—12页)

这段论“象”的话,对于研究《易》象很重要。按照这段话说,《易》的象,不论是实有的实象,或实无此象的假象,都是“以想象体示概念”,是一种概念的想象,是用来表达“理赜义玄”的“取譬”。研究《易》的象,主要在理解它所表达的概念、它所表达的理与义。抛开了它所表达的理与义去解释象,就不免买椟还珠了。像《乾》卦爻辞中的“龙”,应该研究“龙”是比喻什么。象数派认为是比阳气。这是抓住象的要求的。阳气又是比什么?象数派认为是比人事。“亢龙”比什么?义理派认为比“过于上而不能下”,比君主的脱离臣民,所以有悔。这样研究象,才符合象的要求,不是脱离象所表达的理义,把“龙”说成是“龙星”。

再看这段讲的实象,如“地上有水”,这是指《比》卦( ),坎下坤上,即水下地上,“《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这个“地上有水”,比喻大地上有人民,在周代要分封诸侯来统治,“比”指亲近,所以要亲近诸侯。李镜池《周易通义》“作者幻想一个上下左右互相亲善和睦的政治环境”,这样解释,符合《比》卦“地上有水”的象的含义。再像“天在山中”,指《大畜》( ),乾下艮上,天下山上。“《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天在山中”的象,以天比君,山比贤人。以天的光明照耀山中,比君能尚贤,贤人能积学蓄德以待用,这是“天在山中”的含义。《周易通义》说:“本卦与《小畜》卦都属农业专卦,但比《小畜》内容上多了饲养牲畜一项。”这样说,就忽略了“天在山中”这个象的含义了。可见这里讲的实象假象的含义对研究《易》象是有帮助的。

相反相成“噬、嗑,亨”,《注》:“噬,啮也;嗑,合也。凡物之不亲,由有间也;物之不齐,由有过也;有间与过,啮而合之,所以通也。”按此以噬嗑为相反相成之象。故《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盖谓分而合,合而通。上齿之动也就下,下齿之动也向上,分出而反者也,齿决则合归而通矣。比拟亲切,所谓“近取诸身”也。(22页)

《睽》,“《彖》曰: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义大矣哉!”《正义》:“水火二物,共成烹饪,理宜相济;今火在上而炎上,泽居下而润下,无相成之道,所以为乖。……历就天地、男女、万物,广明睽义,体乖而用合也。”按此亦明反而相成、有间而能相通之旨。(26页)

这里讲《易》卦中含有相反相成的意思。如《噬嗑》卦指咬嚼:“《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面颊中有食物要咬嚼。咬时,上齿向下,下齿向上,上下相反,成为咬嚼,即相反相成,才是“噬嗑而亨”,亨是通,咬嚼成功。再看《睽》卦( ),兑下离上,即泽下火上,泽中有水,即水下火上,所以是乖违。只有火在下,水在上,象烹饪,才是水火既济,水火相反而相成,水下火上就是乖违而不相成了。“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二女都是女性,性同而不是相反,所以不相成。又说:“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天上地下是相反的,所以能够化生万物,是相成的。男女是异性,相反的,所以能结为夫妇,是相成的。万物象动物雌雄相反,植物雄蕊雌蕊相反,所以能够结合相成。是《噬嗑》卦有相反相成之义,《睽》卦有不相反则不相成、相反则相成之义。再看《周易通义》:“噬嗑:和现代汉语‘吃喝’音义相近。全卦讲饮食及跟饮食有关的事。”又:“睽:……卦中作名词,指旅人。因为旅人与家人乖离,旅行在外,不能与家人相见。从内容标题。”不考虑卦名的取义,有相反相成之义,没有体会这两个卦名的用意。

反象以征《革》卦:“《彖》曰:革,水火相息。”《注》:“变之所生,生于不合者也。息者,生变之谓也。”《正义》:“燥湿殊性,不可共处。若其共处,必相侵克。既相侵克,其变乃生。”按王弼、孔颖达说“息”字,兼“生变”与“侵克”两义。……《说文解字》:“革,更也。……巩,以韦束也。《易》曰:‘巩用黄牛之革。’”段玉裁注:“王弼曰:‘巩,固也。’按此与卦名之‘革’相反而相成。”殊得窈眇。盖以牛革象事物之牢固不易变更,以见积重难返,习俗难移,革故鼎新,其事殊艰也。夫以“难变”之物,为“变改之名”,象之与意,大似凿枘。此固屡见不鲜者,姑命之曰“反象以征”。(28—29页)

这里讲《革》卦。《彖》说:“《革》,水火相息。”这里指出“息”有侵克、变革两义,因物受水或火的侵克,才发生变化。《革》卦是讲变革的。但“初九:巩用黄牛之革”。用黄牛皮带捆牢,就很牢固,与变革之义相反,来比喻变革之难,这叫“反象以征”,用相反的形象来征验改变的困难。根据这样理解来读《革》卦,卦辞说:“《革》:巳日乃孚。”在祭祀日向神报告改革的成就,人民乃相信。“九三:……革言三就,有孚。”改革的话,讲到多次成就,才有信任。说明改革只有取得成功,才能使人民相信,指出改革的不易。可是《周易通义》把卦辞“《革》:巳日乃孚”解作“到了祭祀那天才去捉俘虏来作人牲”,这就跟改革无关了。一个“孚”字,解作“捉俘虏来作人牲”,恐也没有这样的含义。释“巩用黄牛之革”,谓“古代车战,战马的胸带束得牢固必须用黄牛皮的皮革。本爻可与九三爻联看”,即认为马胸带束得不牢固,与爻辞的说“巩”不合。再释“九三”爻的“革言三就有孚”,用闻一多说,“言借为靳”,“三就:三重”,“马胸带绑了三匝”。这样,把“革”指改变,初九的“反象以征”全没有了。参观《革》卦后的说明,可见“反象以征”对理解《易》卦是有帮助的。

《管锥编》中对《易》义的阐发还有很多,不能尽述,就引这三点吧。 vGf436vHRldhWFqtenP0tSD6rMYhoFNZjjF1F2kgXU0IezfxXPUfiXjFTgzsCHL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