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平安時代句題詩所引中國五言詩及其價值

文艷蓉

中國詩歌在日本的流傳由來已久,《詩經》早於5世紀就已被日本文獻引用,而後《楚辭》、《文選》傳入日本,五言詩也隨之流傳。日本正倉院文書和平城京木簡中載録《太宗文皇帝集》、《許敬宗集》、《王勃集》、《駱賓王集》等初唐詩集。《日本國見在書目録》收録衆多中國詩人詩集目録。平安文人還編録一些漢詩與和漢詩歌選集,如《千載佳句》,專收七言詩秀句,《和漢朗詠集》、《新撰朗詠集》,多收録中國七言詩。而此時還出現了一種對中國詩歌受容的重要方式——句題詩,它主要引用我國五言詩句爲詩題創作漢詩,其所引五言詩數量較多,本文將之輯録,共得210句詩,堪與前面三書形成互補,交相輝映,對我國詩歌域外流傳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 平安朝句題詩的産生與發展

句題詩,是指日本漢詩中以佳句爲題之詩。這些佳句源于我國經、史、子、集等書中的短小句子或是古詩。成書於天慶二年(939)的《作文大體》載:“唐家詩隨物言志,曾無句題。我朝又貞觀(859—877)以往多以如此。而中古以來好句題。句題者五言七言詩中,取叶時宜句。又出新題也。” 便直接把句題理解爲以符合時宜的五七言詩句爲題。然而認爲我國没有句題詩,却未必準確,句題詩並非日本文人獨創,而是源於我國的賦得體詩。

賦得體詩始於梁陳時期,以詠物、詠史和賦古人詩句爲主,句題詩即來源於後者。以古詩爲題的賦詩始於梁代沈約,《四庫全書總目·集部·須溪四景詩集提要》云:“考晉宋以前,無以古人詩句爲題者。沈約始有《江籬生幽渚》詩,以陸機《塘上行》句爲題,是齊梁以後例也。” 後有梁元帝《賦得蘭澤多芳草詩》以《古詩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詩句爲題。至陳代,興起以古人詩句爲題分賦宴會詩人之風。唐以後,此風在宫廷詩中愈盛,如唐太宗《賦秋日懸清光賜房玄齡》,詩句題源於江淹詩《望荆山》,後來還成爲科舉考試内容,陶拱、王維省試詩即爲《秋日懸清光》。貞元十年,陳九流、張彙、范傳正、陳通方、柳道倫等十人省試詩題爲陶淵明《擬古詩》中“春風扇微和”。白居易收録在卷三十八詩賦類的《窗中列遠岫》、《玉水記方流》也是其應試作品,前者源自謝朓的《郡内高齋閑望答吕法曹》,後者源自顔延之的《贈王太常》。正如《四庫全書總目·集部·須溪四景詩集提要》所載:“沿及唐宋科舉,始專以古句命題。其程式之作,唐莫詳於《文苑英華》,宋莫詳於《萬寶詩山》,大抵以刻畫爲工,轉相效仿。” 又據池潔《唐人應試詩題與唐代詩歌審美取向》統計:“在此306個唐人應試詩題中,出典於前代詩歌的共42個,占全部詩題的13.7%。” 大致可見唐代以詩句爲科考試題的情況。

日本的句題古詩始於《凌雲集》(編於814年)載録嵯峨天皇《重陽節神泉苑同賦三秋大有年題中取韻尤韻成篇》,其所賦詩句源於王維詩《奉和聖制重陽節宰臣及群官上壽應制》,從題目中所云“同賦”來看,當時應該還有其他人賦詩,惜未流傳。之後,編於818年的《文華秀麗集》有菅原清公《賦得絡緯無機應制一首》,源於庾信《奉和賜曹美人》“絡緯無機織”,“織”字疑佚。另載録嵯峨天皇《賦得隴頭秋月明一首》及小野岑守《奉先韻》,二詩爲五言八句。所賦詩句源於楊師道的《隴頭水》。《經國集》(827)載録豐前王、小野篁(802—853)、藤原令緒、治穎長等四人所作的《五言奉試賦得隴頭秋月明一首》,可見此詩還被列爲當時的科考詩題,詩歌爲五言十二句。句題詩初始多引用唐詩作品。

從目前存留下來的9世紀活動的詩人來看,島田忠臣的《重陽日侍宴同賦黄菊殘花欲待誰應制》、《七言,三日同賦花時天似醉應制一首》、菅原道真《七言,三日同賦花時天似醉應制一首》、《九日侍宴,同賦菊散一叢金,應制》、《重陽後朝,同賦秋雁櫓聲來應制》等詩所選詩句依然多爲唐詩,但此時唐詩之外作品增多,如菅原道真《北堂文選竟宴各詠史句得乘月弄潺湲》、大江澄明《北堂文選竟宴各詠句探得披雲卧石門》、菅原文時(899—981)《七言,北堂文選竟宴各詠句得遠念賢士風》,皆從《文選》中選録古詩爲題。之後,句題詩選用詩歌没有時代限制,但總體説來,平安時代的句題古詩大多以唐詩爲主,唐前唐後比例都相對小些。

句題古詩初始多源于其時興盛的皇室宴會與省試詩題,而後從皇家宴會開始向王公大臣宴會及私家宴會、各類詩會發展。上面提到島田忠臣、菅原道真等人的句題詩便多爲應制詩。皇家内宴詩一直占據主要地位,尤其是在嵯峨天皇、醍醐天皇、村上天皇統治時期。另還有王公大臣舉辦宴會的應教詩,如大江匡衡《七言,歲暮于藤少侯書齋守庚申同賦明月照積雪各分一字應教一首》、《七言,五月五日陪内相府池亭同賦雲峰入夏池應教詩一首》、《暮秋陪中書大王書齋同賦風景一家秋,應教》,橘正通《春夜陪第七親王書齋同賦梅近夜香多應教》,源順《七月三日陪第七親王讀書閣同賦弓勢月初三應教》等詩。平安時代有些省試詩以我國古詩爲句題,如《五言奉試賦得隴頭秋月明一首》,《江談抄》卷四記載的大江如鏡《省試昊天 豐澤》、菅原在躬《省試山明望松雪》等。另外,還有句題詩句來源於我國盛中唐時期的省試詩,如島田忠臣五言六韻詩《省試賦得珠還合浦》及七絶《省試珠還合浦詩》,菅原道真詩《重陽侍宴同賦秋日懸清光應制》、《早春侍宴仁壽殿同賦春雪映早梅應制》,《泥之草再新》中《七言,歲暮侍宴同賦積雪爲小山應制序》等等,多見於《文苑英華》所選的省試詩中。

私人宴會上也創作句題詩,如菅原道真《同諸小兒旅館庚申夜賦静室寒燈明之詩》、紀長谷雄《八月十五夜陪菅師匠望月亭同賦桂生三五夕》、《八月十五夜同賦天高秋月明》等。島田忠臣還有一首詩直接題名爲《密竹有清陰》,所引詩句爲元稹的《遣晝》,爲七言四句詩,詩云:“世事探湯焦爛期,恨來曾入竹陰遲。曠然懷裏何相似,簟袵無塵櫛沐時。” 是脱離宴會的獨立抒情之作。這類作品雖在句題詩中較少,也是詩人們有益的嘗試。到平安中期以後,還出現了一種鬥詩游戲,稱之爲詩合或鬥詩,雙方按一定的團隊擺陣作詩,最後判定勝負。如《殿上詩合》、《天德三年八月十六日鬬詩行事略記》、《資實長兼兩卿百番詩合》等等,常以中國詩句爲詩題,騁才競技。

二 平安朝句題詩所引中國五言詩

平安朝句題詩來源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句,但主要以五言詩爲主 。句題詩集大成者《類聚句題抄》幾乎全選五言句題。究其原因,大概是五言詩句式豐富,更適合在詩歌中表達豐富的内涵。而句題詩在10世紀後慢慢形成創作模式,即需在首聯中嵌入詩題所有字,七言詩顯然字數過多,一聯之中難以承載,五言便成爲最佳句型。金子彦二郎先生《平安時代文學與白氏文集——句題和歌千載佳句篇》曾收録平安朝各類句題詩的出典 ,但所收中國五言句題詩有不少遺漏。如《日本紀略》收五言詩14句,筆者收集35句,《類聚句題抄》中關於白居易以外的作品僅收13句,筆者收集42句。其他文獻亦多如此。本文在其研究基礎上,專收五言詩,以與《千載佳句》等專收七言詩選集相互呼應。收録標準也較其嚴格,金子彦二郎先生收録五言詩有不少三字相似或句型結構相似即判爲出典,本文收録五言句題中四字以上相同者。

本文所收句題古詩主要從平安時代漢詩文總集、家集和選集及史籍中查找,涉及作品有《三代實録》(實録,按:書後括號皆爲表中簡稱)、《日本紀略》(紀略)、《敕撰三集》(凌雲、經國、文華)、《田氏家集》(田集)、《菅家文草·後集》(菅集)、《江吏部集》(江集)、《御堂關白記》(關白記)、《本朝麗藻》(麗藻)、《本朝文粹》(文粹)、《本朝續文粹》(續文粹)、《扶桑集》(扶桑)、《和漢朗詠集》(朗詠)、《新撰朗詠集》(新朗)、《江談抄》(江談)、《殿上詩合》(殿合)、《天德三年八月十六日鬬詩行事略記》(鬬詩)、《善秀才宅詩合》(善合)、《法性寺關白御集》(關白)、《泥之草再新》(泥之草)、《資實長兼兩卿百番詩合》(資合)、《中右記部類紙背漢詩集》(未收)、《日本詩紀》(詩紀)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部書成爲重要參考,即《類聚句題抄》。

《類聚句題抄》又名《類聚古詩》,編著人不詳,大約編于平安時代晚期。《續群書類從》本的奥書載:“此書原本未詳其所出。且蠹害殊甚,恐不耐久。故今新寫之,名《類題古詩》,除其原本而别藏焉。彰考館藏。文化己巳之夏,以水户之本書寫之了。” 《通憲入道藏書目録》記《句題詩抄下帙》、《類聚句題抄第十》等書名,《本朝書籍目録》裏見《句題抄二十卷》、《續類聚句題抄三十卷》。故市河寬齋(1749—1820)《日本詩紀》卷末的詩家書目,將此書作爲句題的佳句選載録:“《類題古詩》一卷,此編未詳何書斷簡,後人且題以《類題古詩》,竊疑《類聚句題抄》之敗策。”

《類聚句題抄》收集平安時代島田忠臣、菅原道真、大江匡衡、大江以言、善滋爲政等75位詩人創作的句題詩,另有9首詩作者不詳。共收録446首詩,重出37首,佚題詩共193首。去掉重出的,共存216題。詩題除《對雨戀月》外,皆爲五言詩句。在這215題詩歌中考出中國詩人85篇81題詩句。本書所收除極少數平安初期作家如島田忠臣、菅原道真外,大多是活躍在村上朝至後一條朝時期的詩人,與《扶桑集》詩人近一半重合,和《本朝麗藻》大多數詩人相重合。但重複的句題詩並不多。以下分列《類聚句題抄》及其他書籍所引中國五言詩。漢詩多引自群書類從本。句題詩題中包括原詩句者以下劃横綫標出,與原詩句有差異者以下劃曲綫標出,以便觀覽。

1.作品集與史籍句題所引五言詩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2.《類聚句題抄》句題詩所引中國詩歌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以上句題詩共收中國詩句210題,第一表收録詩句按作品集編録,先排他詩再序白詩。《類聚句題抄》所收詩人時代比較集中,亦先排他詩再序白詩,白詩之外按所引詩歌作者時代先後排列。《類聚句題抄》中作家與《本朝麗藻》高度重合,但句題詩重複並不多,可見其編者還參考了其他作品。《類聚句題抄》與作品集相同者僅11句,在作品集中標出。

三 平安朝句題詩所引中國詩歌的價值

筆者雖未能完全將平安時代存世句題詩中所引中國五言詩網羅殆盡,但搜集至210題,應亦無大的遺漏。這些源於中國五言詩的句題詩,可以爲我們研究中國詩歌與日本平安文學之關係提供重要參考。

1.再現我國詩歌在日本平安時代的流傳

文中句題詩來源詩句的作者情況如下:白居易103首,元稹8首、謝靈運6首,許渾5首、庾信4首,陶淵明、梁元帝、簡文帝、沈約、盧照鄰、王維、孟浩然、劉禹錫8人各3首,張正見、唐太宗、李嶠、王勃、宋之問、姚合等6人各2首,存1首者如下:魏文帝、陸雲、王粲、阮籍、張協、陸機、左思、殷仲文、顧愷之、盧子諒、顔延年、謝朓、鮑照、江淹、庾肩吾、蕭子暉、王融、劉孝威、朱超道、周宗懔、盧詢、薛道衡、楊師道、賀敱、駱賓王、包融、崔署、李白、李頎、孟云卿、顔真卿、劉長卿、司空曙、皇甫冉、庾敬休、劉眘虚、張嗣初、姚系、劉言史、朱慶餘、李沛、杜荀鶴、方干、梅堯臣、王安石、李昭玘、釋文珦、胡仲參等48人,另有古詩十九首1句及佚名古詩1句,涉及漢魏晉至宋代知名詩人68名。其中魏晉南北朝及隋代詩人30名,唐五代詩人33名,宋代詩人5名。我們可以從中一窺中國詩歌在日本平安時代的流傳情況。

首先,關於唐前詩歌在日本平安時代的流傳。從《日本國見在書目録》來看,唐前的文集流傳較少,與本文相關的僅有《陶潛集》、《阮嗣宗集》、《謝吏部集》、《庾信集》等别集。從句題詩所引唐以前詩歌可以看到,編于梁朝之前的詩歌大多能在《文選》裏找到,即使阮籍、謝朓、陶淵明這樣有文集流入日本的詩人,句題詩也多選録在《文選》中,可知梁前詩歌流傳極可能有賴於《文選》。這一點還可以從平安時期多次舉辦的北堂《文選》竟宴活動得到側面證明。菅原道真《北堂文選竟宴各詠史、句得乘月弄潺湲》小序載:“仁壽(851—854)年中,文選竟宴,先君詠句,得‘樵隱俱在山’古調,多叙所懷。予今習先君體,寄詩言志,來者語之。” 道真之父參加《文選》競宴,道真之孫菅原文時(899—981)有詩《七言,北堂文選竟宴各詠句得遠念賢士風》,大江澄明也有《北堂文選竟宴各詠句探得披雲卧石門》,清原滋藤《文選竟宴詠句賦卷帙奉盧弓》,可見《文選》竟宴是平安時期經常舉辦的一項重要詩會。《白氏文集》盛行的同時,《文選》也仍然非常流行。而《文選》之後的詩句則多被選録在《玉臺新詠》、《藝文類聚》、《初學記》等總集與類書中,極可能梁陳隋詩歌主要依靠它們在日本流傳。

其次,關於唐代詩歌的流傳情況。先看平安時代最受歡迎的白居易。《敕撰三集》中所引並没有白居易的作品。號稱“坐吟卧詠玩詩媒,除却白家余不能”(《吟白舍人詩》) 的島田忠臣存世作品,僅有6首可考出處的句題詩,也不過1首出自白居易。深受白居易影響的菅原道真詩集《菅家文草》(900)可考的句題詩大約有15句,其中5句來自白詩。10世紀後,白詩被引用的數量明顯增加,開始佔據主要地位。如大江匡衡(952—1012)《江吏部集》,可考證源頭的11首句題詩中,有7首來源於白詩。高階積善(1004—1011)撰成於寬弘(1004—1013)年間的《本朝麗藻》,可考的12句中,就有8句是白詩。藤原明衡於後冷泉天皇康平年間(1058—1065)編成的《本朝文粹》亦是如此,其可考的句題詩一共19首,其中10首源於白詩。去除不屬此時代的紀長谷雄(845—912)引用李嶠和謝靈運的兩首詩,白詩佔據近三分之二。成立於長治嘉承年間的(1104—1108年)大江匡房講授、藤原實兼記録的《江談抄》,可考者9首,6首爲白詩。由此可知,白居易詩歌在日本最流行的巔峰時期應該是10世紀到11世紀期間。另一方面,從總數來講,作品集中共141題,白居易占68題。《類聚句題抄》所引白居易詩句共39題,其他詩歌加起來才42題。這和大江維時(888—963)編纂的唐詩秀句集《千載佳句》,1013年前後藤原公任編纂的《和漢朗詠集》收録的白詩比例基本是一致的。

本文句題詩所涉唐人33名,與《千載佳句》重合者約15名,《千載佳句》未收詩人有唐太宗、李嶠、賀敱、盧照鄰、王勃、包融、孟浩然、崔署、孟云卿、顔真卿、司空曙、姚合、庾敬休、張嗣初、姚系、劉眘虚、劉言史、李沛等18人。與《和漢朗詠集》相重合者僅白居易、元稹、王維、杜荀鶴、許渾、劉禹錫等詩作在日本流傳較廣的6人。此外,紀齊名《梅柳待陽春》源於元稹《詠廿四氣詩·大寒十二月中》,此詩傳世文獻已佚不傳,而在敦煌文獻伯二六二四卷和斯三八八〇卷中載録,作者有兩説。紀齊名對此詩的引録可知《詠廿四氣詩》曾在日本流傳,從元稹詩歌在日本的廣泛流傳來講,亦可間接證明此組詩可能爲元稹所作。

宋代的詩句雖然目前只考出五句,但仍然説明平安中晚期詩人以唐詩爲主要受容對象的同時,依然密切關注我國詩歌發展。藤原忠通(1097—1164)《法性寺關白御集》“春寒花未開”,源自李昭玘《過虹縣有作》,李昭玘生平不詳,《宋史》卷三四七稱其“少與晁補之齊名,爲蘇軾所知。……靖康初(1126—1127),復以起居舍人召,而已卒。” 藤原忠通與李昭玘所處時代有重合之處,年齡相差並不大,這爲我們探究宋代與日本平安晚期文學的交流提供重要信息。《泥之草再新》中藤原教家的《松竹不知秋》出自梅堯臣(1002—1060)《歐陽寺丞桐城宰》。《資實長兼兩卿百番詩合》中藤原長兼“江山如故人”源於王安石《金山寺》,考《通憲入道藏書目録》(1106—1159)中有記載“臨川先生詩一部五帖” ,是王安石作品在日本流傳的明證,可與此詩句互證。《資實長兼兩卿百番詩合》中還有詩句“愁人夜不眠”,出自宋末詩人胡仲參《閨中詞》,宋陳起編《江湖小集》卷14《竹莊小稿》收録此詩。詩合中藤原資實生卒年爲1162至1223,藤原長兼生卒年不詳,約卒於1214以後。胡仲參的生卒年亦不詳,只知約宋度宗咸淳初前後在世。這句詩的流傳爲我們重新審視胡仲參生平及陳起《江湖小集》的編定時間,提供了重要的佐證。

2.輯佚校勘中國詩歌的可能

日本平安時代的句題詩非常多,在這210題中國五言詩句中,有三十餘篇存在語序顛倒、一字之異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比較複雜,有部分可能是有意的更改,如後中書王《唯因酒得仙》、紀齊名《只因酒得仙》,源于白詩《醉後重贈晦叔》“俱因酒得仙”,又如村上御製《草木動秋聲》、大江朝綱《木葉有秋聲》,源于劉言史《立秋》“木葉動秋聲”,雖有更改意義却無甚變化。也有更改後意境不同之作,如島田忠臣、菅原道真都曾創作的《早春侍内宴同賦無物不逢春應制》,源于李遠《剪綵》的“願君千萬歲,無歲不逢春”,李詩是對相親之人美好的祝願,句題詩則是對萬物逢春的歌頌。有些可能是文本流傳的錯訛與誤差情況。如大江匡衡《三月三日,同賦殘鶯兩三聲》源於白居易《獨游玉泉寺》“殘鶯三兩聲”是典型的錯訛,兩字一顛倒,全不合律詩平仄了。另有沈約“開花已匝樹”顛倒爲“花開已匝樹”等等。菅原雅規《窗深秋對山》源於白居易《和鄭方及第後秋歸洛下閑居》“窗深朝對山”,亦有錯訛之嫌。《日本紀略》後篇卷四所載“窗下有滿風”,白居易原句爲“窗下有清風”,同卷“春樹花殊顆”,原詩爲“春樹花珠顆”,當皆爲形近而訛誤。此類還有“春生梅樹中”,樹當爲“援”誤,等等。

有些個别字句的差異,可能是其源於版本的不同。如《和漢朗詠集》卷下大江維時《落花亂舞衣》詩源于盧照鄰《折楊柳》詩,《全唐詩》卷二二就載“風,一作落。”《日本紀略》後篇卷六載的李頎詩句“鶯啼宫柳深”的“宫”字,《御定佩文齋詠物詩選》卷122作“宫”,《全唐詩》作“官”。這種版本差異有時可以爲我們校勘詩句提供參考,如島田忠臣《閑光覺日長》源于白居易《池上早春即事招夢得》,諸大集本皆作“老更驚年改,閑先覺日長”,“閑先”令人難解,若按島田忠臣所引的“閑光”,則此句釋義瞬間明朗。又如後中書王的《采筍出林遲》,白居易《閑游》詩作“尋泉上山遠,看筍出林遲”。“采”與“看”形近,二者必有一誤,既是出林遲,似乎“采”字所花時間長些,更爲妥帖。

由於句題詩在題目或詩序中,基本上不注明詩歌出處,給我們查找句題詩淵源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考證詳贍如本間洋一的《類聚句題抄全注釋》,亦有多句未能找到,如源爲憲《瀑水含秋氣》,出自盧照鄰《和夏日幽莊》;寬弘御製《秋意在山水》出典自孟浩然《聽鄭五愔彈琴》“余意在山水”,具平親王《望月遠情多》出於許渾《贈高處士》“望山多遠情”;紀齊名《梅柳待陽春》源於元稹《詠廿四氣詩·大寒十二月中》;寬弘御製《晴螢穿竹見》出自元稹《遣行十首》“暗螢穿竹見”,大江以言《霧晴山望迥》出自駱賓王《送吴七游蜀》“霧銷山望迥”,具平親王《遥山斂暮煙》源于王勃《秋日别王長史》“野色籠寒霧,山光斂暮煙”。皆可據此補正之。

然而,那些未能找到出處的句題詩就不是源於中國詩歌嗎?恐怕不盡然。蔣義喬《從古句題到新句題》認爲平安中後期“句題的選用從平安前期的引經據典過渡到了後期的自主改寫。當然,所謂‘自製’並非單純的個性化創作。筆者認爲,改寫唐詩佳句是平安朝時人自製句題時最常用的方式,具體可分爲置换、整合、截取等方法。” 雖如其所説,存在一部分改寫的古詩句題,但不能排除裏面存在不少佚詩的可能。首先,從《類聚句題抄》所收詩歌來説,215題詩歌中考出中國古代詩人的81題85篇詩句,占40%,我們完全可以懷疑其他詩歌當中存在佚詩,隨便舉些例子,即能感受到詩句濃厚的中國詩歌味道,如菅原淳茂《菊潭水自香》、菅原文時《花寒菊點叢》、大江以言《夜闌不辨色》、《秋雁數行書》等等。

其次,《類聚句題抄》原稱《類聚古詩》,因《日本詩紀》作者疑而改稱。如稱古詩,則更可能皆源於中國古詩。平安時代多稱中國詩爲古詩,如菅原道真《北堂文選竟宴各詠史、句得乘月弄潺湲》云:“《文選》三十卷,古詩一五言。”稱《文選》古詩,其《詠樂天北窗三友詩》:“身多忌諱無新意,口有文章摘古詩。古詩何處閑抄出,官舍三間白茅茨。” 古詩指白居易詩歌。又菅原在良《畫障子詠三首》其二序云:“對深爐而煖醇酒,望前峰而詠古詩。”詩云:“獨斟玉盞青田酒,閑詠香爐白氏詩。” 亦將白詩呼爲古詩。橘正通《春夜陪第七親王書齋同賦梅近夜香多應教》序云:“古詩曰:‘梅近夜香多。’誠哉此語。” 亦是如此。

另外,《天德三年八月十六日鬥詩行事略記》的十事御題中,《與月有秋期》、《螢飛白露間》、《林開霧半收》、《松江落葉波》、《秋聲脆管弦》等詩皆如表中所載,出自白居易與朱慶餘之詩,則剩下五首《蘭氣入輕風》、《唳雲胡雁遠》、《秋光變山水》、《蛩聲入夜催》、《綴草露垂珠》等五句詩題,也完全可能源於中國詩歌。正如其後記云:“然則左右之詩,或真或行,垂露之文,向日彌耀;秋風之體,映燈猶遺。可謂乾坤一物在於斯人。遠稽唐家,近訪我朝。初自彼會昌好文之時,至於元和抽藻之世,雖馳淫放之思,未有鬥詩之游。仍爲後代,聊以記之。” 如果這個猜測成立的話,我們將可以從句題詩中輯出不少佚失之詩,尤其是平安早期尚未出現自製詩題之前的句題詩,諸如島田忠臣《雜言,九日林亭賦得山亭明月秋應太上天皇制一首》,菅原道真詩《賦葉落庭柯空》、《重陽節侍宴同賦天浄識賓鴻應制》、《早春内宴侍清涼殿同賦春先梅柳知應制》等等。

(作者單位:徐州工程學院人文學院) tY/Hlu1hbGqugHL4LQ7eKRwiMrFm1kx5iBKWaNYIkJMTow37vpN8IH5wOmV3UJL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