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选择一个正确的假设

提出假设的过程是非常直接的。以上一步定义的问题为开端,无论是你还是你的团队,都要提出足够数量的可能的回答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过程可能像写下你的前几个想法一样简单,也可能像头脑风暴一样庞大而复杂。在这一阶段,你不应该估算每个想法要做的努力,也不应该讨论每个想法的优劣。

当你有了“假设列表”,就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你必须在其中选出一个来作为你最初的假设,这样做可能会令你感到非常不适,毕竟你这是在打破固有习惯——在做出大量分析前就选出最好的想法。为了克服这样的不适,你需要转换你的思维模式,你不能再用平行式解决法了,要转换为连续式解决法。比如,在平行式解决法中,你需要对5个想法做深度分析。假设你分析每个想法都需要10个小时,那就意味着,你需要花费50个小时才能挑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你非常确定哪个想法能带来最大价值;但是劣势在于你需要50个小时,而且在筛选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两个价值极低的想法。而在连续式的结构化思维过程中你需要先在5个想法中找到你认为最具价值的那一个,然后花10个小时分析它。很可能在两个小时后,你就发现它不具价值。然后你可以抛下这个想法,去查看列表中剩下的想法中最具价值的那一个。在对二号建议进行了10小时的分析后,你可能会发现它有成为最终建议的价值。至此,你用12小时的分析,代替了原本需要50小时的分析过程。最坏的可能是,你发现你的每一个猜想都是错误的,但即便如此,相比于平行式解决法,你也并没有花费更多的时间。所以,使用结构化思维不会比传统方法更费时。

我已经听到有人在质疑:“你不做分析怎么凭感觉知道哪一个是最好的想法?你怎么知道二号想法是最好的?”这些都是正常的顾虑。首先,这是一个迭代过程。在结构化思维过程中,很多最初选择会因为分析和来自他人的信息而逐渐被改变。这就意味着你最初选择去进行分析的想法很可能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步发现正确答案。选择一个正确的假设并不复杂,在选择的时候,你不妨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哪个想法看起来最有胜算?

·哪个想法符合我们的目标?

·哪个想法能得到利益相关人的支持?

·哪个想法最有可能成功实现?

这些问题会让你更理性地分析、选择。如果你对于选择初始选项有疑惑,你可以在选择前做一个简单分析。注意,千万不要一不留神就做了深度分析,不然就违背了“假设驱动”的初衷。

结构化思维是以实现目标为前提的,所以完成第一个想法的分析之后,你可以转攻列表中的第二个想法。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在第一个假设中找到一个好想法,然后在第二个假设中再找到一个好想法。许多领袖人物都使用这种方法,他们更倾向有一个行动为主导、能迅速捕捉价值的团队,而不是一个重度依赖分析、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的团队。以行动为主导的团队总是更成功,因为他们创造价值,尽管他们的第一次尝试可能无法带来价值。记住,当你埋头于分析的时候,你并不能创造任何价值。

有些时候你的资源有限,只能支持你推进一个想法。这种情况要求你尽量找到选项中的最优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在每个想法上都花费10个小时的时间。相反,你应该用在上一步中定义的问题来为你的想法设定优先级,然后分析最有可能成功的几个想法。比如,你可能有5个想法,但是不要做50个小时的分析,而是选择3个最优答案,然后花30个小时进行分析。然后解释说明为什么垫底的两个答案不具备分析价值。在你对3个最优解进行分析时,一旦你发现有足够的信息来判定它们不是最佳选择,你就要果断将其抛弃。

当你将想法减少到最优解的时候,你就可以将其推进至结构化思维过程了。你需要把最初的想法记录下来,并解释为什么你选择了这个假设而非其他的。这些理性的思维过程都需要写下来,因为一旦你的第一个假设被证明不是最佳选择,你需要返回假设列表,然后选择次优想法,并将其带入思维过程。现在选择最有说服力的那一个想法,让它成为你初步的核心建议。 gtcexH2mrfOBJVsANsHrPfGUyHcjm3Sfdv3Ss/rk/IqqBtnttytOtpbdnADE0b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