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常见的嗜肝病毒,往往通过血液、体液途径如输注血制品、静脉吸毒、性交、不当医疗操作等感染,可引起病毒性肝炎,但临床上常缺乏明显症状体征,具有隐匿性,为常人所道“隐形杀手”。而且该病毒极易导致病毒持续感染、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发生,55%~85%的HCV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15%~30%的慢性肝炎患者未经治疗在20年内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在肝硬化阶段,每一年又有2%~4%的比例进展为原发性肝癌。随着人群流动性增加、静脉吸毒和局部医疗行为不当,HCV感染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继续增长。
针对丙肝的治疗,在中国现有方案主要为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治疗,但是由于干扰素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如乏力、纳差、发热、粒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皮疹、脱发、体重下降、抑郁,以及利巴韦林引起贫血、纳差等,也阻挡了一部分急于想治疗和治疗了却不能耐受的患者,尤其是已经处于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或伴有贫血、肾病、脏器移植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治愈丙肝,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更重要在于预防。要对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管理,从源头抓起,避免更多的人被动感染HCV。一旦怀疑有血液、体液接触HCV感染者,尽早前往有肝病专科的医院定期随访,只要HCV RNA阳性,就意味着感染了HCV,有条件尽快抗病毒治疗以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周惠娟 史冬梅)
○摘编自《上海中医药报》2016年12月27日
周惠娟
周惠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病毒专科分会委员等。擅长常见传染病研究、防治和感染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