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抗乙肝病毒的药物选择,更注重高效低耐药

近十几年来,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国内、外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分为两大类,即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这些抗病毒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逐渐被认识。

药物优缺点逐渐明晰

核苷(酸)类似物口服方便,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强,不良反应小。自从1999年第一个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上市以来,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发生了根本改变。经过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使肝功能恢复正常,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肝细胞肝癌的发生。

核苷(酸)类似物相当于为乙肝病毒设置了一道“屏障”,耐药基因屏障高的药物,耐药发生率低。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属于高耐药基因屏障药物,且不良反应小,目前被欧美、亚太及中国指南推荐为慢性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首选用药。恩替卡韦耐药率低,5年耐药率仅为1.2%;替诺福韦酯于2014年在中国上市,至今未发现病毒耐药。替诺福韦酯是妊娠B级药物,在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风险受益比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用于孕妇。

由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的耐药率较高,目前均不作为首选药物。替比夫定可致使少数患者出现肌酸激酶升高、肌炎或横纹肌溶解,阿德福韦酯对肾脏和骨骼代谢有潜在的不良反应。

虽然核苷(酸)类似物服用方便,抑制病毒能力强,但在HBeAg血清学转换(俗称“大三阳”转“小三阳”)和降低HBsAg浓度方面作用不理想,且疗程长。干扰素疗程相对固定,容易停药,在HBeAg血清学转换和降HBsAg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皮下注射不方便,不良反应多,有导致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可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禁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也要慎用。

明确推荐一线抗病毒药物

我国2015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提出,对初次治疗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优先推荐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或聚乙二醇干扰素。为了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病毒复制,一定要选择高效、低耐药的药物,即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指南同时还提出,对部分患者要追求“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HBVDNA持续阴性、HBsAg消失、肝功能正常和肝脏组织学改善。要想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有时需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而在2005年的指南中,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被统称为一线药物,并不推荐哪一类或哪一种为首选。2010年的指南提出,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选择高效低耐药的药物,但也没有具体推荐。

总之,现在可选择的药物多了,药物的选择也更加明确了。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对抗病毒治疗认识的不断深入,指南的更新也将与时俱进。最后提醒广大患者朋友,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师进行咨询和诊治,不要自行选择、更改或停用抗病毒药物。目前,慢性乙肝、肝硬化还很难被彻底治愈,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将病毒完全清除,所谓“免疫治疗”“基因治疗”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张欣欣)
○摘编自《大众医学》2017年第3期 vQ9fWSyyG9RmDoheVJoMgn9EZGYU8sJSymMEkXacOv2RZZ+49yQLCgZ79+Fv74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