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后脱离是一种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眼底病,通常在玻璃体液化的基础上发生,随着玻璃体液化程度加重,玻璃体后皮质层变薄并出现裂口,液化的玻璃体通过裂口进入玻璃体后方,使后皮质与视网膜迅速分离。在玻璃体后脱离形成过程中,有部分粘连紧密的部位产生牵拉力。随着眼球转动,飘动的玻璃体皮层对视网膜产生牵拉力。由于周边部视网膜较薄并且容易变性,这种牵拉可造成周边部的视网膜裂孔或黄斑孔,眼内液体可能从“破洞”灌进去,即发生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过程
这个疾病在高度近视人群中出现率较高。高度近视的眼球长度(眼轴)长于正常眼,视网膜是神经组织,在成年后就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虽然有一定柔软程度和延展性,但程度有限,视网膜延长的速度赶不上眼球外壳延长的速度,于是形成了高度近视眼球内视网膜组织的“相对不足”,视网膜变薄,极易产生视网膜变性区。当玻璃体后脱离出现时,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疾病,因此高度近视患者尤其需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活动及眼部撞击。
患者早期可看见少量“黑影飘动”,飘浮物由玻璃体混浊引起,这是疾病早期的征兆,需引起注意。当病情进一步发展,脱离的玻璃体牵引视网膜,患者眼前会出现“闪光感”,这是一种内视现象,严重情况下还会牵引致眼底血管破裂,患者眼前可产生“红色烟雾”,这是由于发生了玻璃体积血。若出现了眼前固定黑影、视物遮挡的现象,很有可能是视网膜脱离导致的。
因此,如果眼前突然出现飞蚊或眼胀、头疼、视物模糊,出现闪光感,或闪光感在短期内明显增多,甚至视物变形、变色、眼前固定黑影等症状,需要马上就医,散瞳后仔细检查眼底,特别是患有高度近视、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应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荣 翱)
○摘编自《新民晚报》2016年8月22日
荣 翱
荣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大学眼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委员、眼底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