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眼科的一类常见病,它是由于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引起的。正常的晶状体就像放大镜一样,可以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景象。晶状体发生变性,既有人体自身老化的因素,也可由一些其他因素造成。
根据白内障不同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现已研发了很多治疗白内障的眼药水及一些全身用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白内障的发展进度。但是目前为止,尚未有一种非常明确的可以完全消除白内障的药物,药物治疗适宜于没有手术指征或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目前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即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主流手术方式为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超声乳化手术是在角膜做一个小穿刺口,利用超声振动能量将晶状体振成较小的碎片,然后吸去碎片从而摘除白内障,手术保留完整的后囊,通过3毫米小切口将软性折叠晶状体植入。其优点是切口小、不需缝线、术后散光小、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
最早的手术概念是当白内障熟透了,即发展到眼睛完全看不见的时候再行手术,因此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认为什么时候看不见了,什么时候再动手术。原来的治疗是通过手术让患者重新获得光明,故又被称为“复明术”。而现在认为,白内障手术不仅是要让失明的患者恢复视力,更多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白内障是一类慢性进展性的疾病,很多患者可能并没有完全失明,只是出现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光敏感性降低、视物不清晰等。在过去,这类患者是不适宜手术的,然而现在,如果白内障已经造成了患者生活的困扰,或者患者本身对视力要求较高,在明确造成不适的原因是白内障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手术。对于白内障手术而言,并非一定要等患者视力下降到非常严重才可进行手术,还需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然后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择优手术。
如果把眼睛比作一台“照相机”,那么晶状体就相当于“镜头”,而白内障就是“镜头”混浊了。手术就是将这个混浊的“镜头”换成一个透明的、能够让光线无障碍地到达眼底的人工晶状体,这样就可以继续清晰地视物了。除了要解决“镜头”的问题之外,还会牵扯到“底片”的问题,也就是眼底或者其他的眼睛病变。如果眼底发生了病变,那么白内障手术即便做得再好,术后患者视物的感觉也可能不好。
(刘新泉)
○摘编自《健康财富》2013年12月25日
刘新泉
刘新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葡萄膜与神经眼科病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防盲学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