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能用眼睛“余光”看到的范围叫做“视野”。损害视野的疾病很多,青光眼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保护视力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视力很宝贵,余光价亦高。视野正常的人过马路时不需要刻意转头也可以察觉到侧面来车;下楼梯时,不需要低头也能知道台阶的位置。一旦失去余光,行走时就会磕磕碰碰,独自外出非常危险。一个人的余光小于10度时,即使拥有正常的视力,也与视力残疾的人一样,生活充满不便。
青光眼损害视野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它像一个“小偷”,将患者的余光(视野)一点点蚕食。若不及时诊治,患者终将失明。青光眼患者常常有眼压高,而眼压高可能会引起眼睛疼痛,因而我们自然会想到“青光眼一定有眼睛胀痛”,这其实是误解。一项针对401位青光眼患者的调查表明,仅有3%的人有眼痛、头痛等明显症状,41%的患者只有眼睛异物感、刺痛、视觉障碍等不典型的症状,剩下56%的患者没有任何自觉症状。
青光眼主要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只有在急性发作时,眼压急剧升高才会出现明显的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而在没有发作的时候眼压是正常或者缓慢升高的,因此患者不会觉得眼涨、头痛。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是慢性升高,且往往仅中度升高,患者亦不自觉。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还有一部分人眼压始终在正常范围内,称之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既然青光眼导致的视野损害无法逆转,大多数患者的自觉症状又不明显,主动检查对于青光眼的早期发现就非常重要。闭角型青光眼由于有特征性的“浅前房、窄房角”,因此只要在发作前进行预防性激光治疗或白内障摘除手术就基本上可以做到“阻断”青光眼发病。筛查此类患者也很简单,有经验的眼科医生甚至只需借助一支手电筒即可初步筛选出具有“浅前房”特征的闭角型青光眼“后备军”,然后再进行前房角镜或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就能确诊。
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则要复杂一些。但是通过眼压、眼底视神经检查及连续观察患者的视野变化,必要时再测定24小时眼压等无创、无痛苦的检查,一般也能在疾病早期得以确诊。只要及时治疗,绝大多数青光眼患者都可以避免落下残疾。
一般来讲,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高度近视患者、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是青光眼的好发人群。对于这些人,更应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增加青光眼的筛查项目,如眼压和眼底检查等。主动进行筛查是完全可以早期发现并预防的,保住生活所需的“余光”。
另外,青光眼并非老年人的专利。有的患儿甚至在胎儿期就已经患有青光眼。一些有望逆转视野损害、恢复余光的治疗也正在进行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即会进入临床应用。
(郭文毅)
○摘编自《新民晚报》2017年1月23日
郭文毅
郭文毅,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视觉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循证医学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循证眼科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