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性角膜炎是发生在角膜基质深层的非化脓性炎症,患者常会出现角膜基质水肿,并常有深层血管形成,严重时角膜因肿胀而变得很厚。但病灶通常不累及角膜上皮和内皮,不形成溃疡是其特征。
基质性角膜炎可由致病微生物直接大量侵犯角膜基质所致,但大多数为微生物抗原与血循环抗体在角膜基质内发生剧烈的免疫反应。先天性梅毒是最常见的原因,结核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麻风、腮腺炎等也可引起。
先天性梅毒性基质性角膜炎是先天性梅毒最常见的迟发表现,多在青少年时期(5~20岁)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初期为单侧,数周数月后常累及双眼。起病时可有眼睛疼痛、流泪、畏光等刺激症状,视力明显下降。早期可见典型的扇形角膜炎症浸润和角膜后沉着物(KP),炎症消退后,水肿消失,少数患者遗留厚薄不同的瘢痕。
后天性梅毒所致的基质性角膜炎在临床上少见,结核性基质性角膜炎也较少见。
基质性角膜炎的治疗原则是在治疗原发病(如全身给予抗梅毒、抗结核治疗)的同时,以局部治疗抗炎防止并发症为主。在炎症急性期,应局部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和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减轻角膜炎症,防止虹膜后粘连、继发青光眼等并发症。对于炎症后遗留的角膜瘢痕形成造成视力障碍的患者,可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若患者畏光,可戴深色眼镜减少光线刺激。
(傅 瑶)
○摘编自《东方早报》2012年3月3日
傅 瑶
傅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角膜病学组委员。擅长眼表重建、角膜移植、眼睑畸形整复手术,致力于难治性眼表疾病和角膜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