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现代人的常见眼部病症

每天睁开双眼,这个繁华而忙碌的世界便映入眼帘,色彩艳丽的图书、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方便快捷的网络科技带来大量的信息。在这样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的眼睛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上学了,眼睛看不清了

走上漫漫求学路,却发现老师的板书越来越模糊,我们可能已经患上了近视。近视因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不能看清远处而得名。

近视的原因,过去看法不统一,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主要包括:遗传素质(近视有一定遗传倾向,高度近视更是如此)和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所以都是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才能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外因主要包括:①用眼距离过近;②用眼时间过长;③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④在行驶的车上或走路时看书;⑤躺着看书;⑥睡眠不足;⑦写字姿势不正确;⑧空间的射线影响。经常看电视、电脑,玩电子游戏,很容易使眼肌疲劳,直接引起近视。

如果患了近视,就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看清东西,矫正视力。

上班了,眼睛真累啊

走出校园,翻开人生崭新的篇章,我们踏上了工作岗位。每天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我们都在电脑前度过。眼睛又干又痒,看什么东西都变模糊了,还有头痛、头晕、浑身酸痛等症状,此时我们可能已经患上了视频终端综合征(VDT)。

视频终端综合征又称电脑终端综合征,是指由于长时间在视频终端前操作和注视荧光屏而出现的一组无特征的症状,包括神经衰弱综合征(头晕、头痛、额头压迫感、恶心、失眠或做恶梦、记忆力减退、脱发等),肩、颈、腕及腰背部症状(麻木、感觉异常及震颤,有压痛或酸痛不适),眼部症状(眼部发痒、烧灼感、异物感、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部胀痛、眼眶痛等)以及食欲减退、便秘、免疫力下降等,甚至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等。

视频终端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主要为以下3方面。

(1)改变工作环境,适当强度的照明光线是必要的,同时室内要保持通风和一定的湿度。调整显示器的高度,让眼睛的肌肉处于比较松弛的状态。操作显示器时配戴防护眼镜,以减少荧光屏对眼睛的刺激。每工作1~2个小时,休息15分钟,闭目或远视。觉得眼睛干涩疲劳时,有意识地多眨眼睛,使泪液均匀地分布在眼球表面。

(2)注意饮食,平时应酌情多吃一些胡萝卜、柑橘、动物肝脏、西红柿、红枣、白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减少眼睛视网膜上视紫红质的消耗,有益于保护视力。

(3)及时就医,如果眼睛疲劳的症状十分严重,可以咨询眼科医师,并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类滴眼液滋润眼睛。如干眼症症状仍非常严重,可以行泪小点栓塞术等治疗。

退休了,眼睛也要退休了吗

忙忙碌碌几十年,本想好好享受退休后的闲暇时光。糖尿病、高血压却总是不期而遇,如果不好好控制血糖和血压,眼睛也会出现严重的问题,难道眼睛也要退休了吗?

糖尿病可引起眼睛的多种改变,但糖尿病致盲主要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如果病史在20年以上,1型糖尿病99%、2型糖尿病60%以上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本病在早期可无感觉,随着病变发展而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严重时则完全失明。眼底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与静脉的特殊改变。根据眼底改变,可分为两种,单纯性病变主要为视网膜毛细血管改变、微血管瘤、类脂质渗出与视网膜内轻微出血;而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损害刺激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生长对视网膜有害无益,可引起纤维增生,有时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也可长入玻璃体或引起玻璃体出血。与单纯性变相比,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性更大,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血糖。经临床实验证实,严格的血糖控制能减轻疾病的危害和延缓进展,减少广泛视网膜光凝与局部光凝的需要。对晚期的增生型病变需行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以挽救视力。患者在诊断糖尿病后的5年内,每年应常规进行眼科检查,这样可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给予治疗,使视力得以保存。

高血压同样也会导致眼底血管异常,发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表现为视网膜动脉功能性狭窄,有轻度硬化;晚期可出现视网膜出血、视盘水肿等。如能及时治疗,去除病因,降低血压,早期的眼底病变可逐渐消退。

除了糖尿病、高血压导致的眼部病变之外,老年性黄斑变性也是威胁中老年人视力的主要疾病之一。

现代人的眼部疾病多种多样,以上所列举的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眼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加以重视。

(沈 玺)
○摘编自《文汇报》2012年6月4日

专家简介

沈 玺

沈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主任。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委员、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秘书、常务委员,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 77g5aauB7yceHfG4S1gh2S0cNTKly5pXLcuzArzEeenzgVD7303REOUdCr/R98Q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