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步入中年以后,人体某些机能会逐步退化,眼睛当然也不例外。老年人视力面临“四大杀手”的威胁,如能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避免或者减轻视力损伤,让“心灵之窗”更加明亮。
生活实例
48岁的王阿姨年轻时视力挺好,近年来,她发现自己看远处还挺清楚,看书、看报时有些模糊。她估计自己是老花眼了,就去店里通过试戴买了一副老花眼镜。但没过多久,又觉得戴着不舒服。
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睫状肌的收缩力下降、晶状体的弹性减退,导致眼的调节功能减退,而用眼看远物较清楚,看近物模糊。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老视,俗称老花眼,发生老视的年龄一般在45岁左右。
老花眼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配镜,应通过专业验光,配戴适合个体的眼镜。老视之后,度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会逐年增加,应该定期更换。
生活实例
70岁的陈伯伯几年前就发现自己有白内障,他对接受手术有些顾虑,想尽量晚一点“动刀”。他还听人介绍,买了一种号称能治愈白内障的眼药水。
人的眼球内部(眼球前段)有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体,其直径约9毫米,厚度4毫米多。水晶体外包以透明囊膜,内为透明晶体皮质,中间为核。水晶体可因各种原因混浊、变白而不透明,即称为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性眼病,也是一种常见病。70岁以上的人群中95%有白内障,到了80岁以上,几乎个个都有白内障。
手术是治愈白内障唯一的选择。
特别提醒
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治愈白内障。临床上使用的各种滴眼液、维生素等,均只能起到延缓疾病发展的作用,不可能达到“治愈”效果。
生活实例
徐阿姨年轻的时候偶有头痛,最近她发现偏头痛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不仅眼球胀痛,连鼻根和眉弓也隐隐作痛。她辗转多科就诊,最后被诊断为青光眼。
青光眼目前已成为主要的、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发育性青光眼。其中原发性青光眼又可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在我国,原发性青光眼中的闭角型青光眼是危害中老年人(55~70岁)健康的主要疾病。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虽易被诊断,但也易被误诊、漏诊,有些被误认为是偏头痛,还有些症状如恶心、呕吐,可能被诊断为胃肠炎、高血压,临床上应注意鉴别。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起病缓慢,多无症状,常在做其他眼病检查或常规眼科检查时,部分患者因视野缺损才被发现。因此建议读者应重视日常眼科检查。
下述情况应引起重视,及时检查:①经常出现一过性虹视、雾视;②经常自觉眼球胀痛,鼻根、眉弓痛而无屈光不正或其他疾病;③在夜间或光线暗的地方不能独行走;④远、近视眼者近期视力明显下降,视朦进行性加重;⑤经常更换老花镜,仍觉不合适;⑥具有青光眼家族史;⑦眼睛充血,视物模糊,疼痛明显但无分泌物;⑧有糖原贮积症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青光眼的治疗包括药物、激光、手术。闭角性青光眼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定期复查。开角性青光眼以药物治疗为主,诊断明确后终身用药,按时按量用药,定期复查。
生活实例
76岁的赵爷爷发现近来左眼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心想:年纪这么大了近视还会加深吗?他来到医院接受了眼科检查,被诊断为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眼底黄斑区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常单眼先发病,最终双眼受累。
老年性黄斑变性可分为干性(萎缩型)与湿性(新生血管膜型)两类。其中干性约80%,视力常为缓慢进行性下降,眼前出现黑点、视物变形。湿性常为一眼突发视力障碍,另一眼正常或处于病变早期。几年或几个月后也发生同样的病变,危害极大。
自我检测的方法包括:用一只手遮住一只眼,另一只眼注视远方景物,以此轮流检查各眼视力是否比以前下降了;看有条栅格的窗框或其他有线条、四方格的器皿,是否有线条变弯、方格变小、变形等;注意眼前是否有黑影遮挡。一旦自我检测发现视力有进行性下降、线条变弯、方格变形变小、眼前黑影等异常情况出现,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目前,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方法有激光凝固法、放射、抗血管生成治疗(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治疗)、光动力学治疗(PDT)等。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维生素(尤其是抗氧化剂)和微量元素,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和锌可能有帮助。对软性玻璃疣行微脉冲激光照射,可能促使其吸收。
(沈念慈)
○摘编自《健康财富》2015年6月19日
沈念慈
沈念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委员、青光眼学组组长。擅长诊治青光眼、白内障、眼底病等眼科疑难疾病,尤其对高龄老年人的眼科手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各类青光眼的诊断、治疗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