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六、肺癌术后,仍需扶正祛邪

目前,我国的肺癌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已经分别高居第一位和第二位,随着肺癌发病率和检出率的明显提高,每年的肺癌手术量也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术后病理检查发现,除了传统的Ⅰ、Ⅱ期和部分Ⅲ期外,伴随着磨玻璃影结节的发现和手术,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处于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的早早期肺癌范畴。术后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多样性,导致手术后的患者比较困惑:术后是否还需要持续的治疗?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案?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因为生活环境和人体自身的关系,肿瘤是相对少见的疾病,往往散见于其他疾病或表现为多种证候。在《黄帝内经·灵枢》中有“石瘕”“肠覃”“息肉”等类似肿瘤症状和名称的描述。三国时华佗可能做过一些肿瘤手术(甲状腺、腹部、脑瘤),公元7世纪的《晋书》上有“初蒂目有大瘤疾,使医割之”的肿瘤手术较明确的记载。宋元两代医家论述乳房肿瘤均以“岩”字命名,以更突出本病坚硬如岩石的特性。明代始用“癌”来称恶性肿瘤。

肺癌手术以后,患者往往较多表现为肺气亏虚、气血不足、气阴两虚、气滞痰凝、气滞血瘀等证候,故肺癌术后当以补虚为本、祛邪为用。

扶正祛邪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肿瘤有复发转移的生物学特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人体的生物基因、外部环境及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即使肿瘤被手术切除,如果这些相关的致癌因素没有改变,就会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唯一不同的是,发现、治疗的越早,复发转移的概率就越低。因此,对所有的肺癌术后患者,我们认为还是需要继续维持治疗,以扶正祛邪,防止肿瘤的复发转移。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人体好比一片“庄稼地”,正常组织和细胞是地里的庄稼,而肿瘤和致癌因素就是地里的杂草。杂草一旦茂盛了,势必夺走庄稼的营养,让庄稼长势缓慢,甚至枯死。手术治疗,等于割掉了地里的杂草,但在土壤的深层,仍有可能留有杂草的种子,所以我们还要用其他方法来“祛邪”,同时,再对庄稼施肥来“扶正”,庄稼茂盛了,自然对杂草也会起到抑制作用。

扶正祛邪的方法

祛邪来讲,可以采用术后放疗、辅助化疗、靶向治疗或其他特殊方法治疗。

根治术后Ⅰb~Ⅲa期患者或姑息性手术后患者,均需要进行辅助化疗;有肿瘤或淋巴结残余者需要辅助放射治疗。术后复发转移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再次放化疗。

通过组织、血液等进行基因(EGFR、ALK等)检测有外显子突变的患者或一般情况较差,无法耐受放化疗者可以考虑使用靶向治疗。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埃克替尼(凯美纳)等。

手术无法切除肿瘤或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或者术后肺内出现新病灶不适合再次手术者,可以使用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微波消融等局部治疗方法。

还可以采用中药口服、针灸治疗、药物注射、服用补品等。

中药口服,是最常见的扶正方法,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及舌苔、脉象进行辨证施治,发挥益气养阴、健脾益肺的作用。中药制剂华蟾素注射液、苦参注射液滴注或者口服清热解毒的汤药、中成药等,也可起到祛邪的作用。

通过针灸治疗,如肺俞、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的针刺、敷贴、温灸或者熏蒸,研究表明可以促进人体正气生发,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适当的服用补品如人参、冬虫夏草等,可以调整人体的内分泌环境,促进术后恢复,激发人体潜能。但是,服用补品有一定的体质和季节要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进补,以免得不偿失。

此外,也可根据患者的免疫功能情况,术后定期注射胸腺五肽等生物制剂,也可明显提高免疫力。

(俞杞泉)
○摘编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胸外科”网站

专家简介

俞杞泉

俞杞泉,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胸外科副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对围手术期的中医治疗应用及术后抗复发转移有丰富的经验。致力于肺部保健及传统中医的科普和推广,积极提倡“上工治未病”的理念。 Mz6iWR2hPYB9aFEZgpE8y3El9IyF9s+DdgZ+9hgq65Zhkvl7jn1016JoktQ7M0f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