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民族、地区人群之间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胸痛发病率有着明显差异。我国以西北为代表的内陆地区胸痛的发生明显高于沿海地区,而北方人群胸痛发生率较南方更高。不同地区季节气候差异可能是其中诱发原因之一。而北方地区以高脂、高盐为代表的饮食习惯,是引起冠心病相关胸痛的重要因素。以高脂饮食为特征的新疆、内蒙古地区人群,胸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沿海地区。
据研究显示,蒙古族患者体重指数、血脂水平、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等胸痛早期危险因素和汉族有一定差异。因此,对于胸痛患者,地区性的胸痛中心在疾病正确诊断、治疗和预后改善中起着重要作用。胸痛原因之一的“经济舱综合征”——肺栓塞,被西方一致认为在中国人群中患病率明显较低。这主要与不同人种的基因差异相关,使得常规人群肺栓塞所致的胸痛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2)不同职业人群胸痛的原因也有一定的差别。生活在紧张、高压下的职业人群心肌缺血性胸痛多见,这与长期熬夜、久坐少动、不良饮食生活习惯以及高压心理应激状态密切相关。而对于职业运动人群,心肌炎及肥厚性心肌病以胸痛为首发表现的情况往往较常人多,这与此类人群长期处于心脏高负荷有一定相关性。有研究显示,长期进行马拉松比赛对运动员的心脏功能会造成慢性损伤,继而引发胸痛等症状。
(3)胸痛的病因有复杂多样性,也有着其人群分布的特点。不同年龄层次胸痛的原因不一。不同性别有着其胸痛的特征性差异。民族地区及职业对致命性胸痛的识别也有其特殊价值。在目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下,了解胸痛的人群分布特征,不仅对于识别高危胸痛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更对建立高效有序的胸痛中心,完善胸痛规范化治疗,提高人民未来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长远意义。
(卜 军 沈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