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医的最早起源

一、内治法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流传久远,传说生动地折射出远古先民通过无数次尝试,认识药物的实践过程。

据史学家研究,人类最先发现的药物是植物药。原始先民在采集野果、挖取植物根茎和种子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无法分辨有毒或无毒,往往会误食某些有毒的植物,从而引起呕吐、腹泻、昏迷,甚至造成死亡。经过原始先民长期的生活实践,逐步掌握了一些植物的形态与功效。久而久之,通过生活实践发现,有时患了某种疾病,偶然食用某种植物后,病情就能得到缓解以至痊愈;同时也发现,有的植物虽然有毒,如果适量食用也有治病的效果。于是,人类逐渐积累起对植物药的认识。《史记·补三皇本纪》载:“神农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通鉴外记》曰:“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上述文字记载均反映了先民们认识植物药的实践过程。

随着渔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火的发明与使用,为原始人提供更多的肉类、鱼类及蚌蛤类食物。人们在加深对植物认识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某些动物的脂肪、血液、肝胆、骨骼和甲壳等不但可以食用,还具有治病的作用,从而又积累了对动物药的使用经验。

不得不说,对植物药和动物药的知识累积,是人们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结果。中医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正是对植物药、动物药起源的真实写照。原始社会末期,人们逐渐掌握了某些矿物的性能,对矿物的认识逐步加深,从而又发现并初步累积了有关矿物药的知识与治疗作用。

二、外治法

1.砭石

砭石,即能治病的石头。砭石是通用名称,并不是专指某种材质的石头,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中。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砭术是中医六大医术之一(其余五术是:针、灸、药、按摩和导引)。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原始先民常会受到创伤,有时创口感染化脓,有时会出现头部或关节疼痛。当剧痛难忍时,他们用锋利尖锐的砭石来切割脓疱或浅刺身体的某些部位,以达到减轻或消除病痛的效果。

《说文解字》载:“砭,以石刺病也。”砭石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医疗工具,一般认为,用砭石治病起源于石器时代。因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打制、磨制技术,能够制造较为精细的石器。砭石的种类很多:用于熨法的砭石形状多为球形、扁圆形;用于按摩的砭石形状多为卵圆形或扁圆形;用于穿刺或切割的砭石形状为刀形、剑形、针形、锥形、镰形等。

▲新石器时代·砭石、骨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藏)

2.针灸

针与灸,是两种不同的疗法,现在两字通常被连用。而很多情况下,说到“针灸”,其实是指“针”而非“灸”。相传,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伏羲发明了针灸。

在砭石得到广泛应用之后,人类又发明了骨针和竹针;当人类有能力烧制陶器时,又发明了陶针。随着冶金技术的出现,先祖又创制铜针、金针、银针,丰富了针的种类,扩大了针刺治疗的范围。

灸法,是中国最古老的疗法之一。灸,《说文解字》释为“灼也”,即用火长时间烧灼之意。先民在使用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偶尔不慎灼伤,结果却使身体另一部分的病痛得到意外减轻或痊愈的情况,多次重复经历之后,人们便主动用烧灼法来治疗一些病痛,从而逐渐形成灸法。

3.按摩

原始人在生产劳动或与野兽搏斗的过程中,遭受外伤,身体出现疼痛或肿胀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按抚受伤的部位。这些动作虽然简单,却可起到散瘀消肿、减轻疼痛的作用。人们在长期反复应用抚摸、按揉手法过程中,通过不断发展与积累,逐渐形成原始的按摩法。从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发现,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有“按摩”的文字记载。

除上述三种治疗方法之外,先民们还发现某些植物具有止血、止痛的作用,于是在伤口流血的情况下,他们学会用树叶、草茎、泥灰等物涂敷在伤口上,逐渐积累了药物外用的经验。在用火烧石取暖的过程中,他们又渐渐学会热熨法。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同时原始先民与疾病做斗争经验的逐步积累,他们已初步掌握一些原始医疗工具,如兽角、荆棘、兽骨、甲壳、鱼刺等,用这些在自己或同伴身体上实施去除异物、切割脓肿等外科手术。 0djWyMqKg9/jDo1f7jzKV2JxMWlZztoKY33lLODq9T8x2byNST8RTq1YYd6m1B8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