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后记

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卓越的语言艺术家伊·谢·屠格涅夫(1818—1883)早已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所喜爱,尤其受到青年朋友的欢迎。他出身贵族家庭,自幼在地主庄园里长大,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开拓了他的视野,培育了他的创作思维和创作灵感。他亲眼目睹十九世纪俄国人民在农奴制度下的悲惨生活和作为女地主的母亲对农奴的专横暴戾与残酷压迫,这一切无疑给作家以后的创作带来深刻的影响和打下坚实的基础。屠格涅夫一生创作了一系列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长篇小说和散文诗,描绘了一幅幅绮丽无比的风景画和田园风光,塑造了诸多栩栩如生的主人公形象,歌颂和赞美了小人物的美好心灵,揭露和鞭挞了农奴主的残暴,以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性为俄国文学赢得了国际性的声誉。

屠格涅夫的创作生涯始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那时候俄国文坛上现实主义占主导地位,但同时也存在浪漫主义成分。一八三四年,年轻的作家还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创作浪漫主义的抒情诗。这期间他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散文诗和诗剧,这些作品秀丽隽永,富有哲理,显示出作家不凡的创作才能和创作潜力。至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他的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鼎盛时期,写出堪称世界名著的《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和《处女地》等六部长篇小说。他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创作代表了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为俄国文学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到创作晚期,作家又转向抒情浪漫主义中短篇小说的写作,写出一个个哀婉动人而又颇具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的爱情故事。从他整个创作轨迹来看,不难发现,作家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走的是条独特的创作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屠格涅夫既是个现实主义小说家,又是个浪漫主义抒情诗人。

本卷是《屠格涅夫文集》中两卷短篇小说选之一,共选收九篇写于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作品。《安德烈·科洛索夫》是作家踏上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后于一八四四年发表的第一个中篇。小说主要描述叙事主人公作为“不寻常的人”的科洛索夫的亲密朋友,常和他一起去拜访退役中尉西多连科。在频繁造访中科洛索夫渐渐爱上西多连科的女儿瓦丽娅,随后双双坠入情网。不久科洛索夫移情别恋,又抛弃了她。然而,这时叙事主人公却暗暗爱上了她,可是由于优柔寡断,缺乏勇气,最终与美好爱情失之交臂。作品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突出反映瓦丽娅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男主人公们的庸俗卑劣和对爱情的无所作为。

《叶尔古诺夫中尉的故事》最初刊载于一八六八年《俄国导报》第一期。小说写俄罗斯年轻海军中尉叶尔古诺夫在某地执行公务期间,遇到德国姑娘埃米利娅,为她的姿色所倾倒。但是姑娘被一伙犯罪团伙所利用,在幕后策划者的指使下,给中尉设下圈套,让他险些丧命。一年半后,中尉从姑娘的一封来信中得知,自己曾经历了一场危险的恋爱,现在姑娘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深感悔恨,并吐露仍然爱他的心声。作家用犀利的笔触,剖析女主人公纯朴而被扭曲的心灵,揭示良知在她心中的觉醒和她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怀表》是作家创作晚期的一个中篇,首次刊登于《欧洲导报》一八七六年第一期。小说以叙事主人公在命名日那天教父送给他一块银壳怀表为主线,叙述怀表几经得失,几度引起家庭轩然大波,以致主人公达维德差点儿落水身亡的故事。作家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通过言语和行动,深刻描写主人公及其父亲的正直善良、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无情地讽刺叙事主人公的父亲、姑母的卑鄙自私和贪小,入木三分地刻画他们的丑恶面貌。

《三幅肖像》是作家早期的一个中篇,一八四六年首次刊登在涅克拉索夫主编的《彼得堡文集》上。作品围绕三幅肖像的三个生活中的原型,着重描写性情乖戾、在京城过着好逸恶劳的生活的贵族近卫军军官瓦西里,起先引诱母亲的养女奥莉加,逼她委身于他,后又抛弃她,并威逼奥莉加的未婚夫罗加切夫立即与她成婚,否则将进行决斗。在决斗中近卫军军官将罗加切夫当场杀死,酿成一场爱情悲剧。作家以其擅长描写女性形象的独具才能,在小说中将备受欺凌、压迫的少女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读来不禁令人一掬同情之泪。小说一发表,立即受到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的称赞。

《僻静的庄园》也是作家早期的一个中篇,最初刊载于一八五四年《现代人》杂志第九期。高尔基曾经说过:“屠格涅夫的作品歌颂妇女的光荣。”作家谈到自己的艺术原则时也曾经说过,他最感兴趣的是人的面貌的最有生气的真实。所以他的一系列作品,包括中短篇小说,以大量篇幅描写女性精神上的觉醒、崇高的愿望、坚定的性格和富于爱的心灵。这个中篇描绘的女主人公玛丽娅·帕夫洛夫娜就是这一类富有生气的精神面貌的女性。可是她所爱的退伍近卫军中尉韦列季耶夫却是个极缺少意志的人,整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她竭力想把他从颓废生活中拯救出来,结果枉然。最后女主人公陷入绝望,以投河自尽了却凄惨的一生。小说通过男女主人公缠绵悱恻的浪漫情事和最终的爱情悲剧,揭示了男主人公这个“多余的人”的形象、女主人公的高尚精神及绝望厌世的心态,对女主人公的不幸寄予深切同情。

屠格涅夫的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年轻时期旅居海外的本人亲身经历,很大程度上带有自传性质。作家笔下的主人公们尽管性格不同,遭遇不同,结局也不同,但作者都以叙事方法,通过他们的言行来展示他们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从而抒发作者本人的主观心绪和潜藏着的情感。这些故事篇篇都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丰富的思想内涵,因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如果我们把作家的全部创作比作一个绚丽多彩的百花园,那么他的中短篇小说则是百花园中的一簇簇奇异的鲜花,读来如闻幽香,如沐春风,让人不知不觉陶醉其中。

毋庸讳言,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屠格涅夫对农奴制的黑暗及农奴主对农奴的压迫的抨击、鞭挞,仅仅是表面的、肤浅的。他的浪漫主义所反映的思想情绪大多也是消极的、悲观的,他的作品或多或少反映了贵族地主阶级空虚无聊的生活。但是应当看到,作家的这种独特的抒情浪漫主义毕竟展现了一定的美学批判力量,锋芒指向了腐朽没落的农奴制度。从本卷所选收的九个中短篇小说中,我们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了解其抒情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和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概貌。

顾生根
2000年2月10日 alPwyXMksFBm5xa8NihzzHwy0thcnnYZOj5Oc0kVbE1q4rfRiU0/d6r9fIEV40R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