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说话没有节奏、语调夸张的人不容易说服对方。相反,那些说话节奏紧凑、沉稳有力且懂得适时停顿的人说出的话,更容易让对方信服。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说话的节奏。
简单的一句话,说话人运用不同的节奏,就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但凡口才出众的人,大多都是说话有节奏的人,他们如同一个出色的钢琴家,将凝练精辟的语言以优美的节奏表达出来,给人以心灵的警醒和智慧的启迪。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口才帝”马云,是个典型的说话节奏紧凑的人。无论是内部讲话还是外部演讲,马云都能运用犀利的语言,结合适宜的节奏,将自己所要讲的内容传达给听众。
在解释CEO的概念时,马云曾说:“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不难发现,马云讲得这段话简洁明快、节奏紧凑,既没有拖泥带水的冗长,也没有迂腐书生的呆板。尤其是在解释CEO的概念时,马云没有使用专业化的术语,而是将其形象化了,既阐明了CEO的主要职责,又强调了CEO在执行具体工作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不仅避免了“孔乙己式”的拖沓冗长,使听众产生厌烦的心理,又很好地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做到了真正的节奏紧凑,引人入胜。
有位著名的意大利音乐家,上了舞台之后,他没有直接开口唱歌,而是开始念数字。从1到100,他的语调起伏不定,时快时慢,声音也时高时低,表情非常专注。当他念了一会儿后,一部分观众喜上眉梢转而又平静地微笑;一部分观众则表情严肃转而又泪水肆意。没想到,当音乐家念到最后几个数字时,观众竟纷纷起立为之鼓掌,音乐家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对简单的数字进行有节奏地演绎,就能引发观众的不同情绪。由此可见,节奏的不同,呈现出的结果就会千差万别。就像河流里的水,流速时快时慢,给人的感觉也全然不同。要做到节奏紧凑,就要明白对方想要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其讲话。
“我把自己称作一个盲人骑在一个瞎的老虎上面,所以根本不明白将来会怎么样,但是我坚信,我相信互联网将会对人类社会有很大的贡献。1995年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互联网,也不觉得互联网能够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所以我用了比尔·盖茨的名字,我说:‘比尔·盖茨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的方方面面。’结果很多媒体就把这个事登了出来,但是这句话其实是我说的,1995年比尔·盖茨还反对互联网。”
在谈到创业的艰难时,马云没有直接列举艰难之处在哪里,而是通过自己在创业之初的一些做法,传递给创业者一个信息: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千难万险,但也会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当你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走的路是对还是错的时候,就选择忠于自己的内心。只要坚持下去,成功就会在某一天到来。
对于平时的沟通,我们尽量多说对方想听到的、对沟通有利的话,语句尽量简短。这样,讲话才能有明快的节奏,才能更加吸引人。试想,两个人讲同样一个故事,一个讲话节奏鲜明,张弛有度;一个沉闷无聊,略显拖沓,那么,你愿意听哪个人讲呢?肯定是前者了。
林肯是一位非常棒的演讲大师,每次演讲前,他都会熟读稿子,并在重要部分做标记。一旦演讲中遇到需要强调的词语,他就会特意拖长声音,加重语气。遇到无关紧要的、不需要强调的地方,他又会说得很轻,并快速讲完。在葛底斯堡的讲话中,林肯只用两分钟便讲完了一篇二百多字的演讲稿,而他的竞争对手爱德华·伊韦瑞特却讲了两个小时。但是,那又怎样呢?最终还是林肯获得了胜利。
沟通和演讲一样,并不是说话多就能说得好,而是要论质量,这个质量就包含着极大的技巧性。而这个技巧,大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控制语速。无论演讲还是谈话,语速的控制都必不可少。如果说得太快,别人会听不清楚,如果说得太慢,又让人觉得拖泥带水。所以,准确把握说话的速度,该快时就快,该慢时就慢,既要听众听得明白,又能听出重点。
2.变换语调。演讲者根据自己对演讲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从整体上带动听众情感的起伏。这相当于为听众搭建起了独有的舞台,让他们随着演讲者不停变换的语调,切换不同的情绪。
3.语言简洁。简洁的语言是吸引听众的关键。但语言简洁并不意味着空话连篇。相反,简洁的语言要包含巨大的信息量。演讲者或者说话人要尽量让复杂的语言简洁化,让生硬的语言形象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听众。
4.故事性强。如果只用大白话或假大空的话来对听众进行说教,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自动屏蔽。但是如果能在演讲中加入故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使演讲或者谈话的内容更加饱满,感情更加充沛,那样听众就会跟着你的思路走,慢慢进入到你所营造的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