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最能静心的事情莫过于读书。一个人,若想在滚滚红尘中保持一颗纯净之心,书是最好的熔炉,也是最强的滤网。它能过滤掉一个人周围大部分杂质,让心灵的尘埃逐渐被洗涤干净。
杨绛和钱锺书对书的追求甚至超越了生命。早在清华大学时,二人便常常结伴去图书馆,那里瀚如烟海的图书让钱锺书和杨绛深为痴迷。后来,勤学的杨绛更是通过自身努力,考上了清华研究生,但是为了陪伴丈夫钱锺书完成学业,她毅然终止读研,陪丈夫漂洋过海,远赴英国牛津。
从此,名震东吴的才女和誉满清华的钱锺书,如同“一双名剑”,畅游书海。
藏书巨大的牛津图书馆,成了杨绛和钱锺书的“饱蠹楼”。他们在这里,坐拥书城、埋头苦读,并时不时地开展读书竞赛,从而使原本孤苦伶仃的异国生活有了温暖灿烂的美丽色彩。他们也会相伴走过牛津、巴黎的大街小巷,去听那里的故事,见那里的人。
形形色色的人,就像书中讲述的形形色色的事情一样,各有美好也各有愁绪。但无论何时,他们总会被书中所渗透的温暖而感染,他们会在万里之外,给家里的亲人寄信,也会欢喜地像个孩子一样等着邮差送信上门。女儿阿瑗的降生,让他们更加明白,相濡以沫的幸福竟有甘之如饴的香甜。
只是,冥冥之中,总会被无形的家国情怀所牵引、羁绊,而且它们与生俱来,永远不会随岁月而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