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云中谁寄锦书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的时候。

花开花谢,悲欢离合,生命就是这样此起彼伏。所以,我们能感受到爱,感受到痛,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光阴里,寻找到幸福,然后守护它、珍惜它。

杨绛和钱锺书的感情,从一见钟情的那一刻开始,就好到不能再好。像所有的情侣一样,他们在林间小道悠然漫步、在荷塘边甜言蜜语。在不能相见的时候,写一些动人心弦的情书传递感情。一封封饱含着浓烈爱意的情书,全部出自钱锺书之手,它们如同一滴滴热泪,悄然将杨绛的心融化。

在钱锺书为杨绛写过的情诗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壬申年秋杂诗四首》:

缠绵悱恻好文章,

恋香凄足断肠;

答报情痴无别物,

酸一把泪千行。

依穰小妹剧关心,

瓣多情一往深;

别后经时无只字,

然惜墨抵兼金。

良宵苦被睡相谩,

猎风声测测寒;

如此星辰如此月,

谁指点与谁看。

困人节气奈何天,

煞衾函梦不圆;

苦雨泼寒宵似水,

虫声里怯孤眠。

清新淡雅,读来令人格外安静,这与平日钱锺书一挥而就洋洋洒洒的文风极为不同。

作为我国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自建校以来人才济济。早在钱锺书就读清华时,便有文学院长杨振声、外文系主任王文显和叶公超等一大批名流学者,他们各有所长,令人仰慕。但自视清高的钱锺书却对这些名人不感兴趣,他一心想要占领、横扫的,是清华大学图书馆。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同班同学对钱锺书的评价都不约而同地一致:“他的中英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上课从来不带笔记,只带一本与课堂无关的书。一面听讲,一面看自己的书,但考试时总能考第一。”

在同学的眼中,钱锺书是“神”一样的存在。他有着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超高悟性,无论多么深奥的书籍,他都能迅速而准确地领悟其中的深意。每每遇到辩论,他也总能将自己所学信手拈来,随意列举的例子生动形象又贴合实际,且能当场讲出出处,让在场的人无不叹服。许多想要读书却不知读什么书的人前来向钱锺书询问,他也能根据对方需求一口气列出几十本,还配有书名、作者及内容介绍,无不让同学赞叹称奇。

《清华周刊》《新月月刊》《大公报》等杂志上,随处可见钱锺书发表的说理透彻、旁征博引的文章,字字洋溢着无尽的才情,引得吴宓教授由衷感叹:“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才尤其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人才,在老一辈人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人中要推钱锺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他的卓尔不群,也很快得到了叶公超、温源宁等名家教授的一致赏识。这样的殊荣,仅他一人而已。

钱锺书的才情名满清华,引得许多著名学者点头称赞,这是他的优势。但在为人处世上,钱锺书的年轻气盛,使他处处锋芒毕露,时时让对方陷入尴尬难堪的境地,自己却浑然不觉。比如,他批评周作人在文学创作中的概念不清和逻辑简单,虽然言之有理,但显得过于骄横,让周作人哑口无言,弄得日后相见甚是尴尬。

虽然钱锺书能言善辩,在何种场合都能高谈阔论、滔滔不绝,但他骨子里却对交际有种与生俱来的排斥,特别是对那些别人挤着脑袋想去拜访的权威名流,他全无兴趣;纵使有社团活动邀约他,也很少能等到他的出现。于是,很多人便将“架子大、不近人情、爱出风头”的帽子扣在他头上,但他依旧我行我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世界相处,不在无谓的事情上浪费光阴,钱锺书将因拒绝交际而省出来的一切时间花费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里,疯狂地阅读各种作品。靠着自己的韧劲和悟性,他还作了大量独具匠心的旧体诗,并与性情孤傲的石遗老人成了要好的朋友。在老人的指点下,钱锺书诗作的意境与风骨更加高远、陡峻。

清高孤傲、自大狂妄。正是这个目中无人、硬如磐石的钱锺书,在与杨绛相识相恋后,变得细腻温情、仿若无骨。利用文字,他将自己的爱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通过清华大学校内的邮箱,将信直接送至杨绛的宿舍。可是,很少用信表达心意的杨绛,几乎不怎么回,因此惹得钱锺书幽怨连连,故而发出了“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的小落寞。

此时钱锺书即将读大四,而杨绛也即将借读毕业,如此一来,两人即将天各一方。为了尽可能长时间地厮守,在二人确定恋爱关系后不久,钱锺书就开始悉心辅导杨绛学习,并且鼓励杨绛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

对于这个傲视群雄的才子来说,周围所有人的存在都抵不上杨绛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尽管杨绛不曾回信,但爱到疯狂的钱锺书变成了一杯沸水,他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地传送至杨绛手里,以此表达着自己对杨绛的浓浓爱意。

1932年7月,杨绛在清华借读大四顺利毕业。此时,恰好一位苏州的亲戚介绍杨绛去苏州的一所小学当教员,工作清闲且每月有120元的收入,于是,杨绛便收拾行囊,回到了苏州。工作之余,她一边在校内的图书馆中博览群书,一边挤出时间复习功课,日子过得充实有意义。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复习功课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于是,杨绛回信给钱锺书,想推后一年再考研究生。

杨绛的这个打算让钱锺书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和折磨,想到两人长久不能见面,钱锺书内心十分难过。因此,他再三劝说杨绛,最后两人还起了争执。因此,杨绛对钱锺书的态度转变了许多。觉察出杨绛的变化后,分外敏感的钱锺书以为杨绛要另觅意中人,十分伤心,可这个往日聪明绝顶的男孩哪里知道,自己心系的女神对他一样想念、牵挂。

一封封滚烫的饱含深情的情书接踵而至,那些生动的仿佛带有钱锺书体温和气息的文字,让杨绛读来倍感亲切和幸福。她为那些文字里的爱意而感动,为写下这些文字的人而赞叹。很快,两人便和好如初。

二人频繁的书信往来,惹得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十分好奇。一次,钱锺书和杨绛的信件偶然落到了钱基博手中,他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拆开来看,恰逢聪慧明理的杨绛在信中这样写道:“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读到此处,钱老先生不禁喜不自胜,大赞:“此诚聪明人语!”顾不上征求儿子的意见,眉开眼笑的钱基博就直接给杨绛回信:诚恳放心地将儿子托付于你。至此,杨绛和钱锺书的结合得到了钱父的许可。

长时间的分离,让两人对对方的思念愈加浓烈,他们在鸿雁传书的同时,迫切地想要长相厮守。

1932年年初,北京寒冬的风依旧有些凛冽,而此时的苏州,已经有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软。在这样美好的光景中,钱锺书应杨绛的邀请,来苏州拜见杨绛的父母。

此时的杨荫杭在杨绛借读清华时患了“中风”,早已失去了往日玉树临风的英姿,脸上也有了岁月的痕迹。但对于自己钟爱的女儿,他始终给予最深的疼爱和理解,尽管不舍得女儿嫁人,但杨荫杭还是想在自己尚且有能力的时候,为女儿寻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如此,他才能放心离去。

钱锺书的到来,让杨荫杭为女儿择婿的心愿从想象变为现实,与钱锺书相见后,两人相谈甚欢。钱锺书的博学广识、儒雅风范,让杨荫杭觉得他“很是高明”。

见过杨绛父亲之后不久,迫不及待想要抱得美人归的钱锺书就邀请了杨荫杭的两位好友为媒人,正式向杨家提亲。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分开半年之久的两人,在见到对方的瞬间,内心忽然如春水荡漾开来。他们热切而亲密地相拥,仿佛世间的一切都消失不见,只剩天荒地老的永恒幸福。

当年暑假,在苏州的一家酒店,钱锺书和杨绛在双方亲友的见证下,举行了温馨的订婚仪式。从此,四目相对的时候,有了与从前完全不同的安心。

1933年年初,在蹉跎了半年时光后,杨绛开始全力备考。尽管觉得自己实力不济,但清华研究生考试当天,杨绛还是硬着头皮进了考场。没想到,成绩揭晓——居然中了!这让杨绛如中头彩般惊喜异常。要知道,清华事先规定报考外国文学的需要增加第三外语,为此杨绛还临时恶补了德文,也只能粗粗读懂《茵梦湖》,没想到考试当天第三外语免试,而杨绛的时间全都浪费在了德文上。但无论如何,得以再回清华的杨绛是幸运的,她既可以与自己喜欢的文学再度牵手,又可以与自己的爱人相伴左右。

1933年,钱锺书于清华大学毕业。因父亲在上海教书,他便应父命去光华大学担任中文系主任,而此时的杨绛因尚未毕业仍然留在清华。订婚后的两人,再次劳燕分飞,他们一南一北遥遥相望,“云中谁寄锦书来”成了他们最大的期盼和念想。

为解相思之苦,二人的书信往来更加频繁。偶尔心血来潮、感情泛滥,杨绛也会写些情意绵绵又文采极佳的文字给钱锺书,这让远离未婚妻的钱锺书欣喜万分、激动不已。钱锺书所创作的大量的古体诗,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销损虚堂一夜眠,

拼将无梦到君边。

除蛇深草钩难着,

御寇颓垣守不坚。

如发篦梳终历乱,

似丝剑断尚缠绵。

风怀若解添霜鬓,

明镜明朝白满颠。

这是钱锺书在1939年写给杨绛的。“除蛇深草钩难着”一句出自佛遗教经,而下边的“御寇颓垣守不坚”则出自二程语录。钱锺书将自己对杨绛的相思之情比作蛇入深草,蜿蜒动荡却捉摸不透;又比作心中的城堡被爱的神箭攻破,无法把守。通过形象的比喻,钱锺书化腐朽为神奇,巧妙地将佛家禁欲点石成金,变成了自己对杨绛的爱情宣言。能用佛家典故与理学家语来作情诗的,自来无第二人,因而,这首诗也成为钱锺书众多诗作中最为得意的一首。

爱就是爱,心心相印,生生不息。

年少的爱情是纯净浓烈的,也只有在这样一个毫无压力、随性自由的时期,可以为了爱飞蛾扑火、奋不顾身。杨绛和钱锺书一样,难逃此劫。 4rb9+kYjpRzV+Iq36IKlXow3AMF3/q2GRF4/llsvtZagfyRiU619cVqXHuqjtHs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