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天赋”真的存在吗?

我们知道,在不同地区生活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做着不同的事。生活在热带的人,赤身露体,靠捕猎、野果为生;生活在温带的人们,则通常住在豪华的温室里。男性喜欢戴帽子,喜欢工作,女子则通常衣着光鲜,照料家务;而在寒冷地带,人们通常用动物的皮毛覆身,吃富含油脂的事物,住在冰堆起来的房屋里。非洲黑人有时会相互蚕食对方的躯体,中国的人们食用大米,西方国家则倾向于用刀叉进餐……试问,在如此多的种族生活习惯差异中,生活在各个种族中的成员若非受同一组刺激的影响,又怎会有同一组反应呢?试问,在同一片生活地域中,生活在几百万年前的人和今天的人,他们是否有着同样的“天赋”?或者,一个人出生在非洲的黑人部落里,或是出生在雍容华贵的皇室中,他也是否能够表现出同样的“天赋”呢?

所以,那些声称能力、才能、气质、性格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论调,在行为心理学看来并不成立。这些后天的复杂反应,其实是在其所生活的环境的刺激作用下形成的。遗传心理学家作为回应这个问题的最合适人选,也不愿直面它,他们只会说:“确实,不论一个人的父母有着何样的社会地位,也不论他的出身环境有多优越,他作为婴儿的本质和反应与其他同类婴儿毫无区别。”

这样的论调也许刺痛了一些信奉优生学主张的人群,他们会对此提出质疑说:“难道一个孩子的父母的基因对孩子的天赋毫无影响吗?难道人出生时没有优劣差距可言吗?经过了这么多代的人,难道人类的思维、智力毫无进步吗?”

我们必须承认,人在形式、结构上,的确存在着遗传差异,好比黑种人生黑种人,黄种人生黄种人,白种人生白种人。还有一些变异的生理会通过遗传延续在后代身上,例如皮肤的质地、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白化病等。常识告诉我们,如果祖辈或者父母有这样的特征,就差不多可以预见他的后代也存在同样的特征。然而,不要被这些显而易见的遗传事实影响你的判断。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生理上的结构特征,如果没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刺激,可能永远都不会呈现出来。我们真正的遗传结构的呈现方式,最终是看我们是在什么环境中接受刺激的。好比打铁的人的胳膊,健美人的身材和肌肉,还有一些从事伏案工作的戴眼镜的人,是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生理结构上的差异。

谈论完生理上的遗传特质,我们再来看看心理上的。

人们普遍认为,天才的产生是因为遗传的缘故,同样,一些社会上的犯罪者也是。人们也会普遍认为龙生龙,凤生凤,那些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满腹才华的人所生出来也是和他们一样的人。于是,他们就会说:“一个家里的男孩儿是什么样,只要看看他的父亲就可以知道。一个家里的女儿是什么样,只要看看她的母亲就可以知道。”诚然,社会上的诸多家庭中,儿子的性情受父亲影响,女儿的性情受母亲影响的家庭的确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但行为心理学家并不认为这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因为我们同样见到一些人能够超越他们的父母辈,不单单是在成就上,还有性情上的。造成人们这种普遍观念的原因,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环境直接受家庭环境影响的,他们接触到的生活圈和人际关系都有限。因为接受刺激的局限性,很多人的性情只能被固守的环境影响,所以他们呈现出的行为反应也往往带着狭隘、固守、偏执的特征。但在一些健康的集会里,如教会、读书群、音乐群等有着共同信仰或者爱好的团队里,我们也会发现一些之前在家里沉默自闭、脾气暴躁的人,因为精神上的纽带而与其他性情各异的人产生了联系,不再固守以前的生活圈和性情。而受到环境、人际关系影响的他,也能渐渐成为一个富有涵养和智慧的人。

我们试举个例子来打破才华、气质等心理特征被遗传的迷信。韦斯利·史密斯是大经济学家约翰·史密斯的儿子,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与经济、政治等话题密切相关的环境里,因为父亲的偏爱和教导,他自然也会向着经济学领域迈进——如果你是律师或者医生,那你的儿子也有可能成为律师和医生。我们不妨问一下,出名的人有很多,为什么只有作为约翰·史密斯儿子的韦斯利·史密斯出名啦?难道其他名人、学者的才能都不能够被遗传、继承吗?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但基本可以归类于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妨拿约翰·史密斯做个假设,如果他有三个儿子先后出生,他们之间并没有生理结构上的差异,但长子因为受到父亲的宠爱,就多得到父亲的教诲和陪伴,走上了经济学家的道路;次子因为得不到父亲多余的爱和陪伴,受母亲的关怀和影响,放弃了作为经济学家的梦想,走上了另一条道路;第三个儿子虽然开始也学经济学,但是父亲将心思都投注到了长子身上,母亲则把大部分的爱投注到了次子身上,因为缺乏父母的照顾,他和家里的仆人走得很近,最终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导,成为一个同性恋者。后来,他又和父母闹僵,与混混儿为伴,偷窃、吸毒,最终死于疯狂享乐。正如我们所假设的差异一样,现实社会中,在一个多儿或多女的家庭里,你几乎很少看到子女的性情、天赋是一样的。这也正印证了行为心理学的观点,即人的天赋、才能的遗传问题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受制于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事实上,习惯的形成从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在人尚未出生之前就已存在,这是最近由行为心理学家和一些动物心理学家发现的。人在出生时的结构差异,以及出生后习惯差异的形成,都可以用来作为对心理特征的遗传问题的回应。

之前我们举例彼此生理结构并无差异的孩子,在一个家庭里呈现出的差异性,用来说明天赋的继承与遗传无关。现在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出生时先天生理不足的人,也能成为某个领域的能手呢?因为有些人会用这种差异来说明人的天赋是受制于生理结构的。我们假设,在一个家庭里有两个男孩儿,父亲是享有盛名的钢琴家,母亲是画油画肖像的。长子的手大,而钢琴这种乐器需要手指长,手型好,有腕力,因此长子得到了父亲的厚爱。小儿子因为手指不修长,也不够有腕力,所以只能多受母亲的关爱,日后可能成为在画画方面有天赋的人。但我想说的是,如果这个父亲只有一个小儿子,谁知道他会对这个孩子倾注怎样程度的耐心和心血?他会对儿子说:“你手指不够长,不够灵活,但不要紧。我为你特制一个钢琴,把琴键变窄,方便你的手指够到;再为你改变琴键的形状,好让你按下琴键时不用花很大的力气。”如果情况是这样的,谁敢说这个先天不足的孩子不会成为另一个伟大的钢琴家?所以,小儿子可能成为画家,也不过是因为母爱的诱导,而不是天赋使然。 q4w71DDNFEC5+FUfkUSPtlqUm+cw4igOLSqq4Ca/FLf5t9mSxlQi7ZJRyFz+hXm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