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习惯使个体适应自己“遭遇的情境”

我们知道,人类在婴幼儿时期,是不断通过光线、声音、触摸、视觉、嗅觉来接受刺激的,而我希望大家只把这些刺激看作人类环境的一部分,也就是人类的外部环境。在这个时期,人类还同时通过分泌的产生与缺乏、压力的存在与缺乏、食物在肠道中的移动以及体内的肌肉来接受刺激。而所有内脏的、体温的、肌肉的和腺体的刺激,不论是否有无条件,它们都是确实存在的刺激物体,就像我们面前的桌子、椅子一样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它们构成了人类内部环境,但在有关环境和遗传的相对影响的讨论中,这部分环境往往被遗漏。人类处在不断的刺激之中,也正是源于这些刺激,我们人类才具有了现在这样的结构。其实不只是人类,别的动物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在内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人类和动物必然会产生活动。经常受到两个环境刺激的有机体,不会只对内部或外部刺激做出反应。比如当一个人在胃部收缩,即饥饿的时候,就会伸手去抓取食物;看到警察时,会下意识地收紧腰带;如果手里钱不多,就会暂缓结婚娶妻的打算等。同样的道理,一个在年轻时接受过言语训练的人,不会放任自己与暂时性的伙伴进行交往。

正是在内外部的有力刺激下,人类机体不得不做出反应,产生行为。由于这些刺激的作用,人类的躯干、手、手臂、腿不断地进行活动,内部腺体反应器官不断产生各种反应,而且婴儿时期的这些活动还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很自由。不过,假如我们不想让它们被别的类似的活动所引起,它们也就不会是自由的了。当刺激产生时,这些活动就会直接对其做出反应,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有规则和秩序。也就是说,不断的刺激、不断的活动变得日益有规则。有机体受到的刺激影响,不仅限于清醒时,睡眠期间也会受到影响,这个不是静止的。

那么,有机体是否处于一种顺应状态呢?一些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认为,个体必须不断顺应。对于这个观点,行为心理学家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仅仅顺应的人,是对任何刺激都没有反应的人,那就是一个死人。事实证明,个体对刺激 A 做出反应,接着必须对刺激 B 做出反应,来改变他的环境。不管这种反应是习得还是非习得,抑或是二者的结合,最后都会有两种情况出现:刺激 A 实际上已经被刺激 B 去除;由于对刺激 B 的反应,个体忽略了刺激 A 的范围。在第一种情形里, A 被消除了。在第二种情形里,新的环境使刺激 A 对机体的有效刺激停止了。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理解这一问题,一个饥饿的人,先是胃痉挛,即刺激 A 出现,这时,个体开始活动,进入餐厅吃东西(刺激 B ),就是个体进入了食物补充的环境。此时,由于个体进食,即刺激 B 产生后,刺激 A 立刻停止,也就是胃部不再痉挛,这就意味着“顺应”作用。事实是,一个人吃饱饭后,虽然不再遭受饥饿的刺激,但另外的刺激会马上发生影响,使其做出其他反应。由此可见,我的观点是成立的,即机体不会也不可能顺应。对此,我再举个例子以说明我的观点的科学性。事实如下,个体对刺激 A 做出反应会引起环境改变,这时刺激 A 就不再发生作用:个体 X 躺在床上准备睡觉,街边的路灯从窗帘的缝隙中投射进来,正好照到他的眼睛,他翻转了一下身子,可是还是不能摆脱光照的影响。于是,他把头埋进了被子,但很快他的头又从被子中露出来,然后起身找了一张厚纸,将那条缝隙遮挡起来。在这里,个体 X 对刺激 A 做出的反应——用一张厚纸遮住光照,使他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没有灯光干扰睡眠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他不再把 A 当作一个刺激。因此,从对前面两种情形的分析来看,它们不是完全相同的。个体摆脱了刺激,但这并不是说另外的一些刺激不再作用于他,而是他仅仅摆脱了其中的一个刺激。而心理学家所说的“顺应不良”,指的是两种有对立倾向的刺激,被有机体摆脱促成刺激的范围给抑制住了。而对于这个词语,我们想要用它表达的意思是,个体通过活动,使作用于他的刺激失去效用,或者摆脱这一刺激的范围。我们之所以要对“顺应”这一词语进行解释,主要在于有些事情,和我们的相关实验结果,即动物获取食物、水等,或者摆脱一个产生消极反应的刺激是相似的。

前面所谈的这些,主要论证我们的这样一个观点:个体拥有一个组织来适应“遭遇的情境”。既然如此,他必须形成这样一类习惯——能够使刺激 A 平息,或者采取某种活动方式,使自己从这种刺激的有效范围内摆脱出来。一个成人已经学会了在光线刺激眼睛时,从床上爬起来,用一张厚纸钉在遮光物的缝隙上,而一个 3 岁的孩子则只能哭着让他的母亲将灯关掉;一个成人在感觉到饿了的时候,就会进入餐厅吃东西,而不会像一个 1 岁的孩子只会哭。也就是说,当个体想要进入一个更加舒服的境界,就必须形成一些习惯。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这就是构成人类所有习惯的基调。内外环境的刺激,使个体开始活动,在他去除刺激 A 或者离开那个被刺激 A 所影响的范围之前,他可以有不同的活动方式。而当他重新回到原来的情境时,他能在其中快速而更多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以达成他的目的。对此,我们就说他已经学会或者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ZlOkzmwcuEYJ71XxpfoTZfA224DvYQWgdEgpukU5jRMxqw3w6itPBQ47D1EOFe9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