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治理岷江 |
李冰父子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各地收集民间治水的经验。他们发现:灌县城西南,有一座玉垒山,挡住了岷江水东流。每年到了夏秋发洪水的季节,经常是山的西边涝,山的东边旱。虽然有人在玉垒山上凿了一个叫“宝瓶口”的缺口,但是由于山的东边地势较高,洪水并不容易流进宝瓶口,山的东边还是得不到水。
李冰用心想了很长时间,终于想好了治理岷江的办法。他找来治水经验丰富的人,对他们说:
“我打算先挖一条可以排洪、灌溉、通航的河道,把这条河道叫‘内江’。内江总入水口设在灌县城西玉垒山,到了灌县城东以后,内江分为两条河道:一条经崇宁等地,入沱江,一条经郫(pí)县、成都转向南,流回岷江。然后再凿通玉垒山,扩大宝瓶口。”
李冰的话一说完,就有人问了 :
“要是流入内江的水太多了,也会冲垮河堤,造成灾害。”
李冰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我们还要修飞沙堰。既可以让过量的洪水排入岷江,又可以排除沙石,减轻内江的淤积。”
“那枯水季节,内江水量不够又怎么办? ”
“我们可以用码槎(mǎ chá,一种临时性的挡水建筑物)筑活动水坝,提高水位,这样进人内江的水就多了。”李冰胸有成竹地回答。
“这个办法真巧妙。”大家同声称赞。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以后,工程开工了。一百多里长的原野,变得热闹起来。有李冰父子和民工们在一起,大家干得更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