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最丢脸的事情

真真奇怪,过了年,整个正月里,重阳只咳了几声。

奶奶说: “阿弥陀佛,六猴奶奶的法子真灵验。”

爷爷说: “老太婆,也说不准是艾叶鹅蛋或是菊花米酒管用呢。”

妈妈说: “要早知道重阳能好了,咱就不排船了。”

重阳叫起来:“你们要是不排船,我就再咳嗽!”

妈妈敲一下重阳的脑袋:“你个毛孩子,说话没轻没重!”

爸爸赶紧说:“都排了,怎么能半途废了呢?再说,咱们的房子也该翻盖了。”

出了正月就过完年了,排船师傅又来了。

他们把用铁锤捶打好的细麻塞进船缝,一道缝一道缝塞得很仔细,很耐心,一整天才弄很少一部分。重阳有些急,总忍不住嘟囔催促。重阳爸爸妈妈听见了,训斥说:“让师傅自己弄,不要在旁边啰唆!这可是关键的工序,不能图快!”

细麻塞好缝,再用白石灰和桐油和了腻子往缝隙上细细糊。这道工序更麻烦,每天跟燕子衔泥一样,重阳觉得师傅是在磨洋工。

终于,缝隙收拾好了,只剩下最后上油的工序。

给船上油就是刷桐油。这时节已经是初春,河流解冻了,天气暖和起来,早上太阳出来刷一遍桐油,经过一个中午,就能晾晒干了。这样断断续续十来天,一共刷了五遍桐油,重阳家的木船终于造好啦!

这些日子,重阳出出进进总是粗声大气地说话,好像他家的船是村里第一条,是天大的事情,是多么值得夸耀的事情。他还老把“我家的大船”挂在口头上,就连跟他要好的木青都觉得他过分了,有些替他害羞呢。

这天是三月初九,要想走,三六九,是好日子呢。村里已经有不少船只去海上了,重阳家的船也要在今天去海上。如果不是因为初九是星期天,重阳家的船早走了。爸爸答应重阳,要让他见到自己在船上的样子。

出海有海祭。重阳妈妈、婶婶还有木青奶奶、妈妈准备了各样荤素祭品,很郑重地祭祀。重阳三叔买的一挂鞭有二百响,把大家的耳朵都要震聋了。

八斤、刺毛这样的事情见识过了,不过还是都来了——重阳爸爸要跟着船下海,真是村里的大事情啊!村子不大,一家的事情就是大家的事情,大人们当然也都来了。

一切准备就绪,要上船了。重阳三叔第一个跳上船,回头要拉重阳爸爸的手。重阳爸爸没有把手伸出去,他回头看看重阳,笑一笑,踩着搭板跳上船。重阳笑了,也跟在后面跳上去。

“重阳,你也要去海上啊?你要去,我跟柳老师给你请假!”八斤笑着大声说,一起来送行的人都跟着笑起来。

“我就是要去海上!等放暑假,你们一起去海上找我们!”重阳大声回答他。

重阳话音还没落,他爸爸就变了脸,狠狠拍了他脑袋一下,重阳知道这话说错了。

船去海上和在海上,说话做事有很多忌讳的。

水上行船,绝对不能说“翻”这个字,实在绕不开,就用“转”代替;在船上吃鱼,朝上的一侧吃完了,绝对不能翻过来,而是把鱼骨头挑出去,继续吃下面一侧;天井里晒被褥往往里子朝外,但是船上晒被褥,永远不会把里子露出来;船上往河里撒尿是平常事,但只能站在船尾,不能站到船头。

重阳刚才说去海上找,真是犯了忌讳,因为只有船在海上出了事,才有村里人去海上找人这一说。

“开——船——喽——开——船——喽——”重阳三叔大声叫两声,马达声响起来。

“开——船——喽——开——船——喽——”重阳学着三叔大声叫两声,还将双手拢在嘴巴边,声音高昂得很。

“重阳,你快下来!”米粒胆小,着急地叫起来。重阳才下过一次河呢,开船的时候,水激荡得那么猛,会有危险的。

谁知重阳不着急,做个鬼脸,站在船尾,又大声吆喝:“开——船——喽——开——船——喽——”

随着马达声,船快起来,众人纷纷后退,排到岸边的水要打湿他们的裤脚了。

八斤、木青也急了,大声叫:“重阳,你要是不上学,柳老师不会饶你!”

重阳妈妈赶紧说:“重阳求了一晚上,坐到拐弯的地方就下船走回来。”

拐弯的地方离渡口一里路,不远,大家就一边看着船远去,一边等着重阳。

到了拐弯处,船果然停了,远远看着重阳急急跳下来。重阳下船后,没有沿着河边走回来,而是上了河坝,跑起来。船却没继续前行,马达声也熄了。

重阳跑得飞快。他满脸通红,眼中含泪,跑到渡口上的河坝,不理迎着他要问究竟的妈妈,“噔噔噔”下了河坝,往村子里跑。

重阳妈妈正要追去,八斤眼尖,说:“看,船回来啦!”

大家顾不上重阳,都扭头看船,果然往回开呢。

到了渡口,船停下,重阳三叔叹着气把满脸灰白的重阳爸爸扶下来——原来他到了拐弯处,已经晕头转向,大口呕吐。

这样子在船上怎么行?就是勉强到了海边,也是个累赘,更不用说要打鱼捞虾了。

第二天,重阳三叔又找了一个家里没船的男人一起去了海上。船已经排好,怎么也不能闲置着,看着钱流走啊!

从这天开始,重阳再不理他爸爸。

爸爸下地回来,见重阳正帮着妈妈端饭碗,说:“重阳知道心疼妈妈了。”

重阳板着脸,不吭一声。

吃饭的时候,爸爸把一块肥肉夹到重阳碗里,说:“男孩子多吃点儿肉,长个。”

重阳眼睛一翻,把肥肉夹给妈妈。重阳喜欢吃肥肉,可他就是不吃爸爸给的。

家里就三个人,一个跟一个不说话,别扭。重阳放学后就尽量拖延着回家,总是在同伴家玩到人家要吃饭才慢吞吞往家走。

这天又是星期天,重阳上午在八斤家玩,中午八斤妈妈留他吃饭,他就在八斤家吃了。傍晚的时候,八斤要跟着妈妈去姥姥家,他们要在姥姥家住一晚。重阳从八斤家出来,百无聊赖地在大街上走着,发愁怎么打发时间。听到清水河上传来的长长的汽笛声,就向村西走去。

到了村西往渡口方向望去,正有一个小小的人影牵着一条狗慢慢往渡口方向挪动。不用细看就知道,那是花奶奶和她的小花。

除了结冰的日子,每天傍晚,花奶奶都雷打不动地去渡口。已经多少年了,重阳说不清,木青也说不清。从他们记事起,花奶奶就是如此。

木青和奶奶一家正齐齐望着渡口方向。他们正在大门外打磨芦苇,为不久后的编织做准备,当然听到了汽笛声。

看见重阳,木青大声叫:“重阳,船长爷爷一会儿来!”

重阳听到长长的汽笛声的时候,就知道大船上的老船长要来爷爷家。

大家正张望着,渡口方向下来一个人。

木青爸爸眼睛比木青他们都好,第一个说:“是船长大叔!”木青也看清了,高兴地说:“是船长爷爷!”

爷爷放下手里的芦苇,对木青爸爸说:“谷子,你得跟我去接一接,一个冬天没见了呢。”

木青和重阳嚷:“我们也去。”

奶奶说:“去去去,你们去!麦子,木青妈妈,赶紧跟我准备晚饭去!”麦子是木青小叔。

四个人往渡口迎去。

这是船长今年第一次航行的回程,船在渡口停几个小时,他可以上岸来跟爷爷见见面。

回到家,奶奶已经端上了酒菜,酒是河对岸稻庄一家酿酒坊的地瓜酒,劲很大,常年在船上漂的人都喜欢。菜呢,干煸干豆角、鸡汤蘑菇已经出锅,清水煮活鱼、炖乌鸡已经在锅里冒热气了。

老船长说,这次拉到海边的石头卖得贵,卖掉石头后上的鱼虾却便宜,大约能挣不少。一家人都替他高兴,说无论如何要喝尽兴才对。

一会儿,医生被请来了,六猴爷爷也来了——他说要喝酒,让六猴爸爸去渡口替他撑船。

木青见重阳听船长他们聊,悄悄来到厨房跟奶奶商量:“奶奶,让重阳在咱家吃饭吧。”

“为什么呀木青,你二婶不在家?”

“不是。重阳不愿意回家。”

“吃顿饭没啥,可他自个儿的家怎么不愿回呢?”

“他爸爸……那个大瞎……”木青嘟囔着。

“你可不能这么叫,他可是你二叔呢!”

“他那么胆小,谁叫他二叔?!重阳都不叫他爸爸啦!”木青噘起嘴。

“怎么胆小?就因为从船上下来了,没出海?”奶奶停止忙碌,扭头看木青一眼。

“这还不胆小?还不白瞎?”木青愤愤地说。她替重阳委屈。

“可别瞎说!你二叔小时候可一点儿不胆小,清水河能一口气来回游三遭。”

“骗人!他那次一脚踏进河里,都晕了。要不是我拉他起来,他早淹死了。你忘了,二婶还送了乌鸡蛋来谢我!”

“可没骗你,他小时候水性真是好!”奶奶很肯定。

“那,他现在怎么这么怕水?”奶奶可从不撒谎,木青信了。

“你二奶奶生了他们哥儿仨,你二叔十四岁的时候,爹妈都没了。十六岁那年,他和老大搭大船去海边割芦苇盖房子,一个月后,他回来了,老大再也没回来。你爷爷怎么问,他就一句话——死了,让水冲走了。你爷爷和人去海上找,费了一个月的工夫,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是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下水了。他也不让你三叔下水,你三叔是娶了媳妇以后,才不受他管的呢。”

“你是说,重阳还有个大爷?”木青这才明白,怪不得重阳爸爸弟兄两个,她和重阳却一直叫重阳爸爸的弟弟三叔。这可真是让人吃惊的事情,不知道重阳知道不。

“是呀,你那个大爷长得五大三粗,是个干活的好手。那年,他们家分的牛还小,耕地不行,你大爷一脱褂子,跟牛一起拉犁,绳子拉得比牛拉的还直。当时,村里多少人在地里,齐声喊好。”

“后来怎么了?”

“怎么了,这个短命的孩子再也没回来。我们也就什么都不问了,帮着给他做了个衣冠坟。”

“我不管,反正今天让重阳在咱家吃饭!”木青揪着奶奶的衣角使劲拽。

“好好好,小祖宗,不用说一顿,就是几顿咱们也管得起,你就让他跟你一起吃!”只要木青求的事情,奶奶、爷爷、小叔谁都投降。何况,重阳也是爷爷奶奶的孙子呢。

吃饭的时候,木青听到大街上重阳妈妈拉长声音喊:“重阳,回家吃饭啦!回家吃饭啦!”

木青看一眼重阳,重阳低头喝粥,一副没听见的样子。木青就跑到街上,远远冲重阳妈妈喊:“二婶,奶奶让重阳在我家吃饭,你不用叫他!”

重阳在木青家吃饭是常有的事情,重阳妈妈就回家了,只吩咐木青一会儿让重阳早回家。 VgTLHL61d9Kd7UQbIDNMGVnD6Mmjepzb8FPi2S7/HHGfv/JepaUEMGdK+MLkeKX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