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唐宋八大家首位的韩愈,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相传这首诗诗名中的“侄孙湘”,就是韩湘子的人间原型。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称韩愈有一个远房子侄,“从江淮来”,韩愈让他在学院读书,可他成天欺负别的孩子。韩愈很生气,责骂子侄不学无术、一无所长。子侄却回答:“某有一艺,恨叔不知。”子侄竟然在七日之内,让牡丹花按韩愈的要求,变换出青、紫、黄、赤等颜色,并且每朵花瓣上还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十四字的诗句。段成式是稍晚于韩愈的唐代人,可见当时韩湘已经被传说会仙术了。
事实上,史籍并没有韩湘具备奇能异禀的记载。韩愈确有侄孙韩湘,进士出身,官至大理寺丞,一辈子走的是读书升官的路子。而《酉阳杂俎》中的韩湘,身份是韩愈的族侄。虽然都和大文豪沾亲带故,但此韩湘和彼韩湘,大概是两个人。传说和历史,真实与虚幻,交织混淆,由两个韩湘,叠加出一个韩湘子。
韩湘子成为八仙的一员,是在金元时期。元朝的《韩湘子引渡升仙会》《韩退之雪拥蓝关记》,都是演绎韩湘子得道成仙的故事。
杨永青先生画的韩湘子戏弄皇帝,依据的是韩湘子给唐王上寿、获得赐封的传说,做了很大改动,花篮变戏法的情节和传说差不多,但由讨封改为捉弄,原本的吉庆题材变为具有批判的色彩,比起流传广泛的传统曲目《韩湘子上寿》,这个故事主题更加鲜明。韩湘子的形象,本是一位手持长笛的英俊少年,在这个故事里,他却化身老道了。
韩湘子精通音律,平日里最喜欢吹笛子,也喜欢打抱不平。
自古皇帝多昏庸。韩湘子生活的年代,皇帝整天声色犬马,不理朝政;百业凋敝,民不聊生。
韩湘子修道成仙之后,前往京城长安。路过皇宫,听说皇帝正在举办生日大典。宫内鼓乐喧天,文武大臣进进出出,随从抬着一箱一箱的贺礼。
韩湘子觉得,自己练就了仙术,应当施展本领,惩戒一下无道昏君。他脚踏云朵,来到百花仙子的行宫,打算借一件“礼物”。
百花园内,奇花异草,芳香扑鼻。听说韩湘子是来借些鲜花进献皇帝,百花仙子起初还觉得纳闷儿:难道韩湘子要溜须拍马?韩湘子悄声答道:“借花不一定就是献佛。”
百花仙子不再多问,亲手编好一只五彩缤纷的花篮。韩湘子谢过仙子,从云端翻回长安。
到了皇宫门前,韩湘子摇身一变,化作云游道人的模样,胳膊挽着花篮,手里敲着木鱼,大摇大摆往皇宫里走。
皇宫侍卫伸手拦住他,说:“老道,这里是皇宫禁地,闲杂人等不得入内,你要化缘,上别处去。”韩湘子一点儿也没有停步的意思,偏要往里闯,侍卫左拦右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