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问候与寒暄的礼仪

日常交际免不了相互问候与寒暄。掌握其中的礼貌用语是社交礼仪的客观要求。

问候就是向对方说一些表示良好祝愿或欢迎的话。对人真诚地问候,是增加生活乐趣增进感情的一种礼节形式。寒暄也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会话形式。同时,使用敬语、谦语等礼貌用语,更是有助于交往双方之间产生好感,达成谅解。恰到好处地使用礼貌用语,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通行证”。

01 问候他人,联络感情不失礼

人际关系的融洽离不开一定的情感因素,而一定的情感的表达常常通过一定的问候予以传递。问候的形式有日常的一般问候与特殊问候两种。

◎ 日常问候

日常问候是亲朋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等互致的问候。有按时间问候,比如出门上班、上学,相互见面问个好:“早安!”“早上好!”下班放学说声“再见”等。有按场合问候,比如上学离家时向父母家人打个招呼道别:“爸爸妈妈,我走了。”回到家见到父母说声:“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家里人也应回答:“你走好,早点回来!”“回来了,歇一会吧!”同样,在社交和其他场合,熟人相遇、朋友相见,互致问候更是第一道礼仪程序,即使是一面之交,相遇也应打招呼。

如果子女见了父母、学生见了老师、下级见了上级,不打招呼,视若无人或一脸冰霜,那又会是什么情形?毫无表示或漫不经心,会被认为是傲慢无礼的表现。

◎ 特殊问候

特殊问候一般有节日问候、喜庆时的问候或道贺和不幸时的问候或安慰。人生在世,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在民间,每当亲朋家中有婚嫁、寿诞、丧葬以及其他重大事件时,人们往往都难以置身度外,特别是在中国,人们历来就十分重视这类活动中的“人情”。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地发展,人们忙于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很难同时集聚在一起,人们大多在逢年过节时向远方、或不常见面的亲友及关系较密切的朋友问候,这是联络感情的最简便而又极有效的礼仪方式。婚嫁、祝寿、店铺开张、事业有成、乔迁新居等喜事,大家往往都要行动起来向其表示祝贺并致问候。对于丧葬、事业受挫、家庭变故、失恋、遭灾等不幸,表示同情、安慰或协助操办,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因此,红白喜事成了人们增加接触、了解和联络感情的重要纽带,它们极大地丰富了人们日常交际的生活内容。

亲朋好友之间互致问候应注意约定俗成的惯例。第一,尊重老人和妇女,即在顺序上男士应先问候女士,晚辈应先问候长辈,年轻人应先问候老人,下级应先问候上级,年轻的姑娘、女士问候比自己年龄大得多的男性。第二,主动问候,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示,即使你比对方年长,主动问候也不失自己的身份,只会多增加一份友情、亲情。

TIPS

问候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口头问候,也可以书信问候,可以寄贺卡或明信片问候,也可以电话、电报问候,如果有条件的话,适当送些礼物表示问候则是人们联络感情、加强联系的较好方式之一。

02 适当寒暄,热情不失庄重

寒暄是表示客气的套语,在言谈中人们经常会听到、用到。但人们也经常听到有些寒暄话很别扭、很虚假,让人觉得很不自然,以至于本来是为了缓和气氛、调整心态而寒暄,却恰恰起了相反的作用。因此,掌握寒暄的艺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 寒暄的特点

寒暄用语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① 谦恭性。听众就是上帝,这并非夸张。为了表示尊重听众,表示礼貌和谦虚,说话者往往就要借助现成的寒暄话:“我水平不高,研究不够,恐怕讲不好。”诸如此类的寒暄话,表面上看是随口而出,是习惯用语,实际上起着表达讲者谦恭愿望的作用。这是寒暄话的功能。我们在讲这些话的时候,一定要在神态上也体现出自己内心的这种情感。

② 首尾性。从位置关系上看,寒暄具有首尾性的特点。事实表明,寒暄使用最频繁的还是在说话开头和结尾两处。有些人开始就说:“同志们,对这个问题,我实在没有研究,大会主席一再邀请,只有硬着头皮简单讲一讲。”结束时,也要来个“我讲得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

③ 同调性。从寒暄本身内容来看,它具有同调性特点。寒暄没有独特的内容和语言,往往是千篇一律,张三这样讲,李四也这样说;彼时如此讲,此时也如此讲,可谓“天涯海角,畅通无阻”,即使字句不同,但基调和内容毫无二致。但是,一个会寒暄的人,他总是要在这种同调性中追求一些新鲜的东西,使这些套话也变得富有个性。

④ 多余性。从它与说话正式内容的关系看,寒暄有多余性的特点。寒暄表面看来似乎是构成说话的一部分,然而其实质跟说话内容毫无关系,只不过是一堆多余的“废话”。但它们并不是真正的废话。它也许没有实质意义,但表达说话者的一种态度。当你了解了这一点后,就再也不会轻看寒暄了。

千万不要认为寒暄是多余的就懒得使用,即使是亲朋好友,寒暄也是非常必要的礼节。

◎ 寒暄的作用

交际往来常用的应酬套语,每每是润滑社交齿轮的油,能减少“摩擦”“噪音”。请人办事,说一声“劳驾”;送客临别,讲一句“慢走”。这些都能显示出你礼貌周到、谈吐文雅。擅长社交的人们,像精通交通规则一般熟谙客套。正如培根所说,得体的客套同美好的仪容一样,是永久的推荐信。

“寒暄”对社交来说尤为常用,益显重要。有的外国商店就对使用频率高的最必要的寒暄用语作了规定,要求店员能纯熟运用。顾客买好东西,店员马上会说:“谢谢您经常光顾!”顾客提出某种要求,店员会回答:“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即使店员很快把顾客要的东西递上,也常常打招呼:“让您久等了!”如果店员一时实在忙得来不及接待,那更是连连致歉:“对不起,对不起!”不用说,这些彬彬有礼、热情洋溢的话语,一定会使顾客如沐春风,心里感觉很暖和。

TIPS

同样的寒暄用语如果对同一个人或同一时间反复使用,则会让人感到僵硬、呆板甚至虚伪。因此,寒暄用语也要随机应变,避免重复。

03 与人寒暄,礼节不可忽视

人际交往中,不可能见面就谈正经事,谈几句天气冷暖、身体健康的应酬话也是需要的。寒暄同样也需要掌握分寸,注意场合,区分对象,用语恰当。

◎ 掌握分寸,适宜合度

这里所提出的掌握分寸,适宜合度既有量的方面的要求,同时还有质的方面的要求。所谓量的方面的要求是指寒暄语的使用不宜过度,能三言两语,决不长话一串;能够精炼,决不拖沓;虽然可以随意,但切忌漫无边际,以免令人扫兴或产生不好的印象,妨碍交往的深入进行。所谓质的要求是指寒暄过程中不能言不由衷,更不能一味吹捧夸大,特别是对仰慕敬重型寒暄的运用尤要注意,以免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使对方感到受到讥讽或挖苦。

◎ 注重场合,谨慎用语

任何语言的使用都要注意“语境”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境主要指语言使用的空间和时间,如在庄重的场合,寒暄也应该与环境保持一致,要热情但不失庄重;而在轻松场合下,寒暄则要本着轻松但又不流于庸俗。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由于寒暄不当而产生尴尬的情形,这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要尽量避免。

◎ 考虑对象,选择措辞

交往对象不同,寒暄的选择也应有差别。在这一点上要具体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① 年龄的差异。一般来说如果交往双方在年龄上有明显差别,那么在寒暄的过程中,年轻者要表示敬重,而年老者则要表现出热情谦虚。

② 亲疏的界限。交往双方如果是已经非常熟悉的人,那么不妨在寒暄时更加随意轻松一些;反之若初次见面就应该显得庄重一些。

③ 性别的不同。男性与女性之间交往时,寒暄应该特别注意,不适合于女性的语言一定要避免使用,如人们过去见面,常喜欢用“你又长胖了”的话作为恭维或寒暄,但这用在女性身上是不合适的。另外,同女性寒暄时虽然不一定要故作严肃,但是谈论轻松的话题、幽默的话题要注意格调高雅,掌握分寸。

④ 文化背景的特殊性。语言具有民族性,这不仅表现在语音、语调上,还体现在语言使用的习惯和表达的文化内涵上。不同的民族、国家在寒暄这一语言环节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中国人在寒暄时喜欢以关切的语调询问对方的饮食起居、生活状况、工资收入、家庭情况等,但在西方国家中这些内容却是彼此交谈的禁区。同样,在中国文化环境中不适合运用的寒暄有可能在其他一些文化环境中得到认可或普遍使用,如西方的女士在听别人用“你看上去真迷人”“你真是太美了”之类的语言寒暄时,她们往往会很兴奋,并且很有礼貌地作答。但在中国的年轻姑娘面前使用这样的寒暄语则往往得不到好的反馈。

常用的寒暄用语

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常用的寒暄用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这些寒暄用语,对社交的成功大有裨益。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评论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

请人改稿称“斧正”,请人指点用“赐教”。

求人解答用“请问”,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托人办事用“拜托”。

宾客来到用“光临”,送客出门称“慢走”。

招待远客称“洗尘”,陪伴朋友用“奉陪”。

请人勿送用“留步”,欢迎购买叫“光顾”。

与客握别称“再见”,归还原物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n35fk86jMMfLCZC0sjM6R7gaDvPwVJcmPBG5TIicImVl/fu9Z24wI1VwK3pPNB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