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复兴周礼与倡导仁德

孔子生当春秋末期礼崩乐坏之际,对王室衰微、诸侯纷争、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陪臣执国命等现象,对激烈的社会冲突与动荡,深感不安。但孔子并不固执于过时的礼,他主张因时制宜,随时损益,力图拯救礼乐中所包含的信念信仰与道德精神。

1.礼与仁

孔子重点揭示了礼的内涵、本质与功能。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以下引《论语》只注篇名。) 没有仁德、没有真情实感的礼乐,只是形式教条、虚伪的仪节,甚至会变成支配性的社会强制,使人不成其为真实的个体的人,这正是孔子要批评的。“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易’在这里是‘铺张’的意思)也,宁戚。’” (《八佾》) 林放是鲁国的高人,孔子激赏他有很好的问题意识。礼与其奢华,不如俭朴;丧礼与其铺排周全,不如内心悲哀。在孔子看来,更为重要的是真情,是尊重人,是礼貌、礼敬与礼让,这是礼的内涵与本质。孔子主张依礼而行,每个人与别人相处,既不侮辱别人,也不与人亲昵失敬。君子待人接物时态度恭敬,凡事有节制,谦逊礼让。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里仁》) 以礼治国,是以内在的敬、让为实际内容,在行为上以遵循一定的仪节表现出来。但这不是拘守礼文仪节,而是以敬、让为本质,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孔子又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 君子对待事业或一件事情,以合宜为原则,以礼来实行,用谦逊的语言表达,用诚信的态度完成。这表明:义在内,礼在外;仁义是内容,礼文是形式。孔子又说:“乡射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 (《礼记·仲尼燕居》) 通过各种礼来“亲”邦国、万民、朋友,“仁”乡党、宾客等。可见,礼的功能在整饬秩序、节制欲望、增进交往、和谐社群、培养君子人格。

孔子不满意当时日益增加的僭越和破坏礼制的情况,表示了一种担忧和谴责。“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 佾是行,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一行,八佾是八行,六十四人。周礼规定天子八佾,诸侯六佾(鲁国作为周公封国,成王念周公功德,特赐可用天子之礼仪,故鲁公可用八佾),诸侯国大夫四佾。鲁国政在大夫,执政大夫季氏僭越礼制,因此孔子批评。春秋末年,周礼逐渐失去了社会制约作用和个人道德规范力量,原先互动共制、融为一体的德礼体系开始分离。

孔子面对德礼分离现实,提倡形式化的礼背后的内在精神,并称之为仁德。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阳货》) 礼的内在精神是仁德,如果失去了仁德的精神,不再实施和规范公平的权利分配和良好的社会秩序,那么繁琐的礼仪、行礼所用的玉帛钟鼓,就成了徒具形式的仪式,却失去了礼的社会价值和道德意义。

2.克己复礼与为仁由己

孔子强调以仁的精神充实礼,一生志愿恢复内容和形式兼备的周礼。“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 “克”是“约”的意思,“克己”是约束、克制、修养自己,“复礼”是合于礼。一旦都做到抑制自己,使言行合于礼,大家就会复归于仁德。一个人,遇事是做道德的选择还是做非道德的选择,都是自己给自己下命令的结果,而不是由他人或环境所决定的。可见,仁与礼之间有着创造性的张力,君子守礼、执礼,即是修养自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丰富自己内在的德性。君子通过实践礼而有教养,同时又不执定于礼仪,努力体认礼之内核——仁德。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 这里指出了礼乐形式背后的是生命的感通、人的内在的真情实感和道德自觉。仁道及其标准并不远离我们,现实的人只要有自觉,只要想去行仁,仁就在这里了。道德是真正显示人之自我主宰的行为,道德是自己对自己下命令,是“由己”,而不是“由人”,即不是听任他律的制约或他力的驱使。孔子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道德主体性和道德自由的文化伟人之一。当然,这并不抹杀礼的积极意义,礼是社会的节与度,礼使君子的行为保持一定的节与度,亦有助于道德的主体性、自律性原则的建立。合于礼、实行礼的过程是人性化的过程,是仁(内在性的道德)在特殊社会条件下的外在表现。孔子维持了仁与礼之间的创造性紧张,这是培养君子人格,从事道德的自我修养的很好的方法。由上可知,仁的意义是修己,通过实践礼而有教养,同时不执定于礼,努力体认礼之内核,达到实践仁德的自觉、自愿、自律,挺立道德的主体性。

3.以“爱人”为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 (《颜渊》) 孔子主张仁智双彰,以爱人为仁,知人为智。他继承周公以来的人道主义传统,不仅反对人殉人牲,甚至对以人形的木陶俑去陪葬都表示厌恶。据《论语·乡党》,有一次退朝,孔子闻知马厩被烧了,他首先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的是人,而不是马(及马所代表的财产)。他关心的人,包括饲养马的普通劳动者。这种爱人、同情人、关切人,包括爱、同情、关怀下层百姓,是仁的主旨。孔子所重在“民、食、丧、祭” (《尧曰》) 。他反对暴政,主张如子产那样“惠民”,“养民也惠”“使民也义” (《公冶长》) ,希望统治者不违农时,使百姓维持生活、生产,有一定的生活保证。他肯定民生问题、老百姓吃饭问题是为政之本。孔子主张藏富于民并教化人民。

孔子和早期儒家主张的爱是有差等的爱,孔子虽主张“泛爱众”,但与基督的“博爱”、墨子的“兼爱”有很大的区别。爱有差等是人之常情。人对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的爱是自然真挚的情感。“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学而》) 这是说,少年在家孝顺父母,出外敬爱年长的人,做事谨慎,说话信实,广泛地亲爱人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可见泛爱众的前提是孝,即首先爱自己的父母,然后再推而广之。孔子的弟子有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 在这里,“为仁”即是“行仁”,是说行仁即实践仁从孝悌开始,孝悌是仁之一事、仁之起始,而不是仁的全部或根本。仁是本,孝悌是用。孔子主张把对父母兄长的真挚的爱与敬推己及人,推给他者。

4.忠与恕接近于仁

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 什么是仁呢?仁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启悟别人,让别人也站得住;自己通达了,也要帮助别人,让别人也能通达。人们都可以从当下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做,这是实践仁道的方法。孔子的意思不是外在强加地使别人立或达起来,而是创造一种气氛或环境,让人家自己去挺立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上站得住并通达人间。这才是仁人的品格。

春秋时人即以“敬”为仁的原则之一,敬事与尽忠有关。孔子进而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也是仁的原则之一。“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君子终身奉行的恕道是: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决不强加给别人。例如我不希望别人羞辱自己,那我决不要羞辱别人。尊重别人,是别人尊重自己的前提。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宽容精神与沟通理性,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什么是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里仁》) “忠”就是“中”,讲的是人的内心。“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 人的生存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那是他侥幸地免于祸害。孔子讲内在的“直”德,就是内不自欺,外不欺人,反对巧言令色,虚伪佞媚。“忠”又是尽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内心真诚的直德的不容已的发挥。“恕”讲的则是待人接物。“恕”是推己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者是有所为,后者是有所不为,综合起来就叫忠恕之道或絜矩之道。实际上,忠中有恕,恕中有忠,“尽己”与“推己”很难分割开来,这是仁道的一体之两面。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仁道原则,推而广之,也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宗教与宗教的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是人类与自然之普遍和谐之道。仁的内涵包括物我之间、人人之间的情感相通、痛痒相关。《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这里,道指人道,即仁。忠恕未足以尽仁,是为仁之方,所以说违道不远。

5.仁道是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仁》) 居住在仁里面,也就是生活在仁的境界中。择,古人讲择业、择友、择邻。自我选择、追求生命的境界,不选择仁,哪能叫智慧的选择呢?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 没有仁德的人,经不起困顿、贫贱的考验,也经不起安逸、富贵的考验。不仅逆境是考验,顺境也是考验。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坎坷,也会遇到安乐,这是锻炼自己的心志、人格的机会。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 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然而不用正当的手段去得到它,君子也不接受。君子没有在吃完一餐饭的时间离开过仁德,就是在仓促匆忙、颠沛流离的时候,都与仁德同在。人生存的价值就在于他能超越自然生命的欲求。

仁道的价值理想,尤其体现在人在道义与利欲发生冲突的时候。孔子不贬低人们的物质利益要求和食色欲望的满足,只是要求取之有道,节之以礼。孔子提出的道义原则,仁爱忠恕原则,仁、义、礼、智、信等价值理想,是以仁为中心的。孔子仁学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国文化可大可久的依据。这些价值理想通过他自己践仁的生命与生活显示了出来,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士人知识分子的人格典型。 p1CGIsmIx7yjjYY4kYhLAodxqeM/mdP4u0NEU20UdgpQD5bsYM7VYlc13Yb1bBn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