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節

許筠生平簡述

宣祖二年己巳(1569)十一月初三,許筠出生於陽川許氏。許氏爲當地名門望族,據説爲金首露王之後:“許氏之先出自金海,鼻祖金首露王,撫有駕洛國,配許氏娠男子十人,王賜三人姓從外家。其後有諱宣文,佐高麗太祖,轉餉輸私粟千車,有勞勳載王府,食采孔巖,今之陽川縣也。遂著籍爲縣人,膴仕累朝,簪組不絶。” 許筠對自己顯赫的家世也深感自豪:

我家得姓,自駕洛王妃,殆七百年。入麗初,始祖采邑于陽川,遂著籍於是。終麗朝五百年,科第聯翩,軒裳輝赫,作相者十一人,莞樞者六人,學士者九人,尚主五人,入仕於元者二人,封君者十四人,而代各有文章及名人。入我朝稍衰,相者三人,贊成者二人,六卿者四人,功臣三人,學士十二人。(卷二四《惺翁識小録下》,頁355)

至許筠父兄輩,家門更盛。父許曄(1517—1580),字太輝,號草堂,時年五十三歲,任參議一職,作爲花潭徐敬德(1489—1546)的高足,負士林衆望。同父異母兄許筬(1547—1612),字功彦,號岳麓;同胞兄許篈(1551—1588),字美叔,號荷谷,二人有文名,此時已步入仕途。姊許楚姬(1563—1589),字景樊,號蘭雪軒,以號名世,有女神童之稱,八歲作《廣寒殿白玉樓上梁文》,才華令世人矚目。許筠自己“九歲能作詩甚佳,諸長者稱禮,譽之曰:此兒他日當作文章士”

宣祖十三年(1580)二月,許曄病逝於慶尚道監司任上。對於剛步入少年期的許筠來説,缺少來自父親的管教,是他以後個性狂放不羈的最直接原因。宣祖十六年(1583),許篈在黨争中攻擊李珥(1536—1584),被流放甲山。十八年(1585),許篈從流放地放回,由於他的文名,身邊聚集了不少子弟與才華横溢的文人。許筠亦流連其間,這對拓廣見聞,提高詩學品味和詩歌鑒賞力,建立詩評詩論的價值取向,有著深遠的影響。

宣祖二十五年(1592)四月,壬辰倭亂爆發,許筠不得不偕母親及妻子逃亡。七月,尚在逃難途中,妻子金氏分娩,因産後虚弱,加上受驚嚇又勞累過度,不幸去世,年僅二十二歲,剛出生的孩子亦因無母乳喂養夭亡。歷經千辛萬苦,許筠才與母親逃至江陵蛟山外祖父家。

因局勢動蕩,許筠心情暗淡,頗有棄世之心,但“學而優則仕”似是讀書人必走的人生之路,更何况他出身在這樣一個書香世宦之家,要想真正離世隱居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最初的出世與入世的矛盾,成爲許筠一生解不開的難題,每次仕途挫折,被貶或被流放時,他的出世之情就油然而生,但强烈的入世意願又使他不能停留,最終邁向了不尋常的人生結局。宣祖二十七年(1594),許筠乙科及第,任職承政院。這時戰火稍息,明、朝、日三國就和議一事,使節絡繹道路,許筠作爲文員也奔波路途。六月二十五日,母親金氏在原州去世,這時許筠仍滯留義州,因消息滯後、路途遥遠,未能及時奔喪。再加上他丁憂期間有狎游行徑,所以有“母死不奔喪”、“守制不謹”的傳言,對其仕途産生了極不良的影響。宣祖三十年(1597)四月,許筠爲文科重試狀元。這時,因朝、日兩國和議失敗,戰火再燃,稱之爲“丁酉再亂”,朝鮮再度陷入恐慌,情勢危險。五月十二日,左贊成沈喜壽(1548—1622)以奏請使入明匯報戰争狀况,許筠作爲使行書狀官第一次進入明都城北京。

許筠入仕後長期沉淪下僚或任外職,至宣祖三十三年(1600),終於得任京官,進入權力中心地帶。但有得必有失,這一時期是朝廷黨争最爲複雜激烈的時候,許筠任職京城,因爲友朋關係、家族關係、利益關係等開始慢慢捲入黨争中,以至越陷越深,導致了最終的敗亡。宣祖三十五年(1602)二月至四月,明詔使翰林侍講顧天埈、行人崔廷健出使朝鮮,許筠爲遠接使從事官,開始與明朝官員有較多直接接觸。宣祖三十九年(1606),萬曆帝長孫誕生,翰林修撰朱之蕃、刑科給事中梁有年頒詔朝鮮,許筠再次任遠接使從事官,一路上與兩位使臣談文論藝,其樂融融。許筠一方面向使臣介紹東國的詩人詩作、書法繪畫,一方面多方瞭解明代朝政及詩文壇動態。此行,雙方都留下了美好印象,許筠認爲:“梁黄門有年……爲人温雅端詳,與上价朱太史之蕃並文雅風流,其咳唾成珠玉,真一雙聯璧也。”(卷一三《使東方録跋》,頁248)朱之蕃也很欣賞許筠的敏達博識,認爲“此子生中國,亦當久在承明之廬,金馬之門”(卷一八《丙午紀行》,頁291)。

宣祖四十一年(1608)二月,宣祖升遐,光海君即位。許筠在黨争中屬於支持光海君的大北黨人,此時他任忠清道公州牧使,也爲光海君能順利繼位而歡欣鼓舞。光海君元年(1609),明册封詔使太監劉用來,許筠作爲從事官第三次與明朝使臣交接,瞭解到更多明代朝政及文壇的情况。光海君二年(1610)冬,許筠任殿試對讀官,同參考官的親族子弟多人被録取,引起輿論不滿,許筠的侄子許缱、侄女婿朴弘道也榜上有名,許筠因此被拿鞫入獄。 光海君三年(1611)正月,許筠被流放至全羅道咸悦配所。此地雖然條件艱苦,但他總算可以暫離喧囂複雜的官場,專注於編輯整理自己的文學創作。在整理完《惺所覆瓿稿》後,於四月二十三日作跋,稱“絶筆於兹”,將不再從事著述:“四十三年攻翰墨,千金弊帚枉勞心。詩文十卷方書了,從此惺翁不復吟。”(卷二《和白詩》之《文集完,用閑吟韻》,頁163)是年冬,蒙恩從謫所放還。

此後的兩年,許筠一直處於賦閑狀態。光海君五年(1613)四月間,七庶之獄起 。許筠因與七庶都有交往,此事後來成爲他謀逆造反的口實之一。光海君六年(1614)二月,許筠被重新起用。四月,作爲千秋使第二次出使明朝。在明購買大量書籍,發現《吾學編》、《弇山堂别集》、《經世實用編》等書中有宗系誣妄之言。次年正月回國,上《學海》、《林居漫録》等書,深得光海君信任。光海君七年(1615)閏八月,許筠又以陳奏副使的身份,就辨誣事第三次入明。次年二月,完成使命回國,帶回皇敕,昭雪宗系,洗刷宣祖爲日本内應之冤。五月,以辨誣有功,升爲刑曹判書。光海君九年(1617)十二月,又升至左參贊,登上了仕途巔峰。但終因在黨派鬥争、權勢鬥争中越陷越深,光海君十年(1618)八月十七日,許筠以謀逆的罪名被拿囚,七日之後即八月二十四日被處死,走完了他充滿争議的人生。

關於許筠生平,研究者甚衆,如金鎮世的《許筠研究》(《國文學研究》第2輯,國文學研究會,1965年)將許筠的一生分成修學期、活動期、不遇期、顯官期、晚年五個階段,介紹了許筠的性格、師事關係、交友關係、朋黨關係等等,對瞭解許筠其人頗有助益。車溶柱的《許筠研究》(景仁文化社,1998年)不再局限於對許筠的平面介紹,而是重點分析了他人生中的幾件大事,一是“子婿弟侄榜”與許筠的關係,二是“七庶事件”與許筠的關係,三是投靠大北與處刑罪名。作者引用大量史料,對澄清許筠的人生之謎也很有幫助。本書同樣不再對許筠生平進行一般性描述,而是在前賢已做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衆人未論及或所論不詳之處,重點探討以下三點:一、許筠是怎樣一個人?對他的品行究竟該如何評價?二、許筠五次罷職的原因(這部分内容體現在附録一《許筠行實繫年》中);三、許筠與黨争的關係及其“謀逆之罪”的真僞。 kKeSq2ZDgDURt7r2+xG9qnd7Ax91XZ2t81pvJ70N8/nMu7cp1GLZoPgx5NnaVOX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