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华尔纳《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中译本序

【美】兰登·华尔纳著《在中

兰登·华尔纳(Langdon Warner,1881-1955年)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在中国人眼里,他因为用化学胶水盗取敦煌莫高窟精美壁画而成为20世纪前半叶来敦煌考察的外国探险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个;在日本人眼里,他却因为被看作是京都和奈良免遭美军飞机轰炸的功臣而成为日本文化的救星,日本人为之树碑立传。中国的敦煌和日本的奈良,都是古代东方文化的精华所在,为什么华尔纳一方面成为中国文化宝库的毁坏者,而另一方面却成为日本文化宝藏的保护者呢?我不想代读者回答问题,而是把华尔纳自己的陈述和有关华尔纳敦煌考察的前后史实尽可能丰富地提供给读者,让读者获得一个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印象,然后自己去解答这个问题。

华尔纳在中国最出名的事,就是他曾两次率领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考察队到中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和发掘。第一次考察于1923年7月至1924年4月间进行,华尔纳用化学胶水揭取了十几方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精美片段,并贿赂王道士,携走现编号第328窟的唐代半跪式菩萨像一尊。他的考察游记《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 The Long Old Road in China, Garden City, New York: Doubleday, Page &Company, 1926)一书,于1926年在纽约出版。第二次考察于1925年2-6月间进行,主要目的是想用化学胶水粘走现编号第285窟(西魏时代)的全部壁画。但由于华尔纳上一次盗取敦煌壁画的手法极其恶劣,引起地方民众的极大不满,而且中国学术界已经意识到了华尔纳的行径对中国文物的破坏性,北京大学特派陈万里随行监视,燕京大学洪业教授也转请教育部通知甘肃地方官府予以防范,因此考察队在敦煌当地受到地方官绅和民众的阻止和反对,华尔纳的计划完全破产。随后而去的华尔纳本人则为同伴在肃州截住,根本没有到达敦煌。考察队把目标转向安西榆林窟,在地方官府和百姓的严密监视下,仅仅工作一周而结束。华尔纳这一次的考察成果为《万佛峡:一个9世纪佛教壁画洞窟的研究》( Buddhist Wall-Paintings:A Study of a Ninth-Century Grotto at Wan Fo Hsi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8)一书,迟至1938年才出版。这本小书,从分量上来说,实际只能算是一篇长文章,而不是他第二次敦煌考察的全面记录。

幸运的是跟随第二次福格艺术博物馆中国考察队旅行的北京大学陈万里先生,把自己的日记很快整理成书,题为《西行日记》,作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实地调查报告,于1926年由北京朴社出版,为我们提供了考察队活动的全面记录。

20年代的敦煌,除了华尔纳的两次考察,除了华尔纳的两本书和陈万里的著作,我们知之甚少。这三本书可以说是敦煌学史上的知名著作,向来为研究敦煌学的学者所重视。但华尔纳的书不像斯坦因、伯希和的敦煌游记那样早已译成中文发表,因此中国学者和普通读者实际上并不了解华尔纳及其考察队的全貌,也很少利用华尔纳的这两本书。

多年来,我一直想把华尔纳的两本书译介给中国读者,但苦于课业繁忙,没有时间亲自动手。1994年,我应邀参加甘肃省档案馆举办的敦煌学会议,与该馆副馆长姜洪源先生同车从兰州赴敦煌。虽然他是学理工科的,但却对历史充满兴趣,尤其谙熟于甘肃地方史。随即建议他翻译华尔纳的书,他欣然接受。因为工作紧张,他又邀约同事魏宏举先生参加翻译工作。华尔纳的游记写得十分散漫,20年代的文字,今天读起来也有些别扭;而他的论文又充满了专有名词,对于他们两位非专业的译者来说,是要克服许多困难才能明白原意的。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把这两本并不容易读的书翻译出来。

考虑到陈万里先生的《西行日记》构成了华尔纳第二次敦煌考察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也请姜洪源先生从原书过录下来,作为附录一并发表,以便读者相互参考。

为了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华尔纳本人,我约请兰州大学王冀青先生为本书写篇序言,介绍一下华尔纳的整个生平,因为他是我所知目前国内研究西北探查史的最佳学者,所收集的资料无有出其右者。谁知他一动笔,就不可收拾,《华尔纳与中国文物》一文写完以后,竟有八万余字。他谦虚地把序言再推给我,而把他的文章作为解说,附录书后。

王冀青先生的文章,几乎集合了所有已经发表的材料,加上他多年来在英国所收集的未刊书信、档案,对华尔纳其人其事,做了极为详尽的描述。这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华尔纳《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万佛峡:一个9世纪佛教壁画洞窟的研究》、陈万里《西行日记》三部书产生的背景,而且还可以使读者从华尔纳自身的性格、言行,中国现代学术界和民众的民族意识、反帝情绪,以及敦煌当地官绅的态度等多层面、多角度地审视华尔纳及其在敦煌的所作所为。王冀青先生在细致的描述之后,对华尔纳的评价问题提出了自己中肯的看法,也提示读者在阅读华尔纳著作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我对华尔纳及其考察队素无研究,但以能够先读到王冀青先生这样一篇大作而觉得充实了许多。他的文章因为太长而无法作为序言,但我建议读者在读了当事人的原始记录以后,还应当沉下心来仔细读一遍王冀青先生的大作,他的文章虽然不是序,但已经把序言要说的话都讲给了读者,我这里只不过是交待一下成书经过而已。

由于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做些编辑上的工作,所以把他们几位的稿子一拖再拖,心里十分过意不去。现在总算把书稿辑成,相信这本书集合了已知的有关华尔纳敦煌考察的主要文献和研究成果,对一般读者和敦煌学研究者都是十分有用的。

(2000年1月18日完稿于北京大学六院。兰登·华尔纳著,姜洪源、魏宏举译《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2001年7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UkfWi7wTk2mLE7vO3jmpw47dmS2K4k9YEqawIjngpBro9yA/+QrCIzpyq4Yxsyr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