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 【1】 。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 【2】 ,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 【3】 ,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 【4】 ,去之所以更远。”
【1】 王朗(?—228):本名严,后改为朗,字景兴,魏郯(今山东郯城)人。东汉末为会稽太守,曹操征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文帝时改为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明帝时转为司徒。“著《易》 《春秋》 《孝经》 《周官传》,奏议论记,咸传于世”。薨,谥成侯。识度:见识度量。
【2】 蜡(zhà)日:古代年终祭祀百神之日。蜡,古代于农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之称。这一天有宴饮的习俗。燕饮:宴饮。燕,通“宴”。
【3】 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幼年丧父,亲自牧羊。家贫勤学,“学业优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曹魏末期,因愤世嫉俗而作《鹪鹩赋》,通过对鸟禽的褒贬,抒发自己的政治观点。阮籍感叹说:“王佐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晋初任中书令、散骑常侍,力劝武帝定灭吴之计。封广武县侯。惠帝时历任侍中、中书监、司空,封壮武郡公。后在惠帝时爆发的八王之乱中,为赵王伦和孙秀所杀。以博洽著称,著有《张司空集》 《博物志》。
【4】 形骸:指人的形体、身体。
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度量。华歆曾在年终祭祀百神的日子里,召集子侄一起宴饮,王朗也学着这样做。有人向张华说起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外在皮毛的东西,因此他与华歆的距离反而更加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