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汉乐府

乐府 ,秦时已有设置,汉武帝时重建,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乐府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这篇乐府之主旨在劝人惜时,借风物变迁娓娓道来。

前四句表现青春蓬勃。“青青”像是绿色,但又不仅是绿色。“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河边草”。“青”更单纯、凝静、年轻,所以人最美好的岁月叫“青春”。以“青青”形容葵草,表现园中一派清新萌动,旺盛蓬勃。枝干上鲜洁的露珠正等待朝阳的蒸腾。“待”字表现对未来毫无保留的迎接和企盼,充满期待和不惧艰险的精神。温煦的阳光施予万物德惠恩泽,万物欣欣向荣,充满活力。

然而秋天的到来骤然引起忧患之感,春夏缤纷灿烂的花叶转眼凋败枯萎。盛衰之际犹能看出时间的无情和盛景的可贵。也许有人会说,四季流转,春来花还会再开。但人的时间是单向的,没有循环,正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于是时光一去不返的悲哀和花凋叶残的凄凉如愁云惨雾笼罩了读者。此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醒便格外有力,如醍醐灌顶。诗歌最后激发出来的“努力”和开头“朝露待日晞”的天真已然不同,展现的是理性的紧迫感。

饮马长城窟行

汉乐府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赏析

古代交通和通讯极不发达,一旦离家在外,不论是由于求学、仕宦或是从军,都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回家,并且很难保持音信相通。这段时间可能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而他们的妻子,将陷入长久的思念和期待之中,于是她们就有了一个称呼——思妇。

这首诗就是采用了思妇的口吻。全诗一共二十句,可以分为三节。前八句是第一节,从思念人在远方的丈夫写起,思念而不得相见,便于梦中相见,可梦终究要醒来,醒来仍然要面对彼此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团聚的现实。前八句连贯而下,既让人感到思妇的思念不可阻断,又让人感到不论思妇做什么,其结局必然是指向不得相见的痛苦。

中间“枯桑”四句是第二节,与别人家对比,别人家夫妻团聚,恩恩爱爱,此一家冷冷清清,此一人孤孤单单。连枯桑、海水都能感知气候的严寒,思妇又岂能感受不到独处空房的孤独冷清呢?

最后八句为第三节,写远方的丈夫终于请人捎回书信,书信中写了什么呢?“加餐食”是叮嘱妻子保重身体,“长相忆”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语言平实的书信,对于长久以来品味着凄清孤苦的思妇来说,无比温暖。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赏析

仿佛一场洋溢着欢快气氛的独幕喜剧。

罗敷是古时美女的通称,她一出场,便光彩照人。她穿着华丽,提着精美的桑篮,到城南的桑林中采桑。罗敷是如此美丽,一路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行人忘了赶路,放下担子,捋着胡须,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她看;少年人看到罗敷,摘下帽子,希望能够吸引罗敷的注意;田中劳作的人看罗敷看得出神,都忘了手中的活计。诗中始终没有直接描摹罗敷的相貌,可从周围人的眼睛中,读者也足以感受到罗敷无以复加的美丽。

接下来是一位追求者登场:“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普通男子看到罗敷,恐怕会自惭形秽,心中仰慕也不敢近前,而这位追求者身份却不一般,“使君”是对太守的尊称,而在汉代,太守是地方最高级别的长官。这位使君看到罗敷,很直接地派手下去打听罗敷的情况,并向罗敷提出“宁可共载不”的要求。

使君一定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地位,罗敷必会应允,乃至会感到受宠若惊。不料罗敷听到这个要求后,径直走到使君面前,上来便是几句斥责:“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几句斥责让罗敷在道德上对太守处在了居高临下的位置,不过罗敷并未就道德方面对太守穷追猛打,而是话锋一转,夸耀起自己的丈夫来。在罗敷的口中,丈夫在方方面面都压倒了使君:威仪比使君更加显赫,仕历比使君更为通达,容貌风度也是使君远不能及的。在光彩照人的罗敷、鹤立鸡群的丈夫的对比下,刚才还自命不凡、不可一世的使君,此时必然是气馁委顿,尴尬得无地自容。

当然,我们或许也可以假设,然后追问:如果罗敷的丈夫没有那么出色,会发生什么呢?

上邪

汉乐府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赏析

高山夷为平地,长江枯竭,冬天雷声隆隆,夏天大雪纷飞,天塌地陷……

这样一幅世界末日的景象,竟然出自两千年前一名少女的口中。当然,她不是在作宗教预言。她只是陷入了恋爱的狂热之中,正在和她的恋人海誓山盟。她对天发誓,要和恋人相爱,永不分离。并非任何情况都不能将他们分离,她承认还是有一种情况她会和恋人分手,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但世界末日是不存在的,所以她坚定地说: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和恋人分开,要永远相爱,永远在一起。

表面看上去退一步的誓言,却表达了更为强烈和坚定的情感。

行行重行行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赏析

“行行重行行”,“行”的重复像是迈步,一步一步,绵延重复,远行者与送别者之间的距离愈行愈远。“与君生别离”,活着分离或硬生生的分离,因此爆发的痛苦与“行行重行行”的单调构成顿挫的节奏感。“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相隔万里之遥,我在这端,你在那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万里之间重叠着无数高山峻岭、深谷桑田,两个极端间交流变得阻碍多艰。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天各一方,但瞻望故旧的心意未尝稍歇;“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因为思念,人逐日消瘦,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游子像被浮云遮蔽的太阳,被谗邪羁绊不归。无望的相思令人衰老,更何况“岁月忽已晚”,时光飞逝,更感悲凉。

离别、相思、衰老纷至沓来,但思妇最终抛开这些,努力加餐饭,继续生活,心态朴实而坚强。钟嵘《诗品》评《古诗十九首》“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本诗尤其表现了忧伤中的温厚与坚韧。

西北有高楼

无名氏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赏析

高楼上与云齐,与世间保持着距离;楼中人深夜抚琴唱歌,歌声悲苦。歌者是什么人?遭遇了什么伤心事?为什么深夜独自唱歌?

在高楼之下,却有一个听者。他听到了歌声,听懂了歌中的悲伤。他猜测着歌者的身份,他为歌者伤心:心怀悲苦已经非常令人伤心了,没有知音,这悲苦无人诉说,无人理解,更加让人难以承受。

而听者自己,不也是一个伤心人么?他听到悲苦的歌声而产生共鸣,不正因为他自己也遭遇了伤心事么?他深夜独立于楼下听歌,不也是没有知音么?难怪他最后发愿:“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可是,高楼中的歌者,并不知晓楼外的听者。听者的心曲,也无从诉达歌者。听者的发愿,恐怕只是再增一重伤心罢了。

涉江采芙蓉

无名氏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赏析

“涉江”“芙蓉”“兰泽”“芳草”让人不由想到芬芳馥郁的《楚辞》,“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南方水汽弥漫,花草纷披,目不暇接,但诗歌中的主人公并非采摘路边的野花,而是慎重地涉江采芙蓉。无论乘船还是蹚水,涉江采芙蓉的过程都充满了诚意。这诚意由“兰泽多芳草”的“多”字巩固下来,在视觉上造成纷繁稠密的效果。此时一个设问使节奏活泼疏朗起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诚挚的深情顿时飞动,空间切换和迢迢远路稀释了之前浓郁交织的感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想远方情人的感受,为“远道”更添了家乡遥不可及的忧伤。

所幸这不是一场单恋,而是“同心”。“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给人支持、信心和希望。这比“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的失望、“思公子兮徒离忧”的悻悻让人欣慰很多。但“同心”不应当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吗?“同心”不应当是“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吗?同心却离居,这同心的欣慰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更大的徒劳。而且归期无望,这徒劳的忧伤恐怕要终老了。

庭中有奇树

无名氏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赏析

鲜花传情致意,该是很早就有的习俗。从庭院中开满花的树上,折下一枝,打算送给自己思念的那个人。这开篇实在平淡到乏味。当然,还有什么,能够比鲜花的芳香美丽,更能代表自己殷切的思念,更能象征彼此的情意呢?

第三联语意却是一转。花竟没有送出,久久置于自己怀袖之中,以至于周身满是花香。为什么没有送出呢?因为两人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了。这可真让人悲伤。但诗人却没有叙写自己的悲伤,而是又一转,转回到自己所折的这枝花上来:隔了那么远的距离,为什么想要送一枝花去?是这枝花十分珍贵吗?不是。只是离别了太久,思念让自己情不自禁了。

折花的举动是平常的,而折花之情思是隽永的。

迢迢牵牛星

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赏析

《诗经》中已写到织女星和牵牛星。《诗经·小雅·大东》中说织女星“不成报章”,说牵牛星“不以服箱”,即织女星不织布,牵牛星不驾车运输。这是在拿织女星、牵牛星的名字做文章,说它们有名无实。而这两颗星之间,在《诗经》时代似乎还没有产生故事。

然而在这里,织女星与牵牛星被人格化了。从人间看,这两颗星又遥远又明亮,隔着银河相对而望,很容易被联系在一起。可能还没有后世民间传说中那么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但在本诗中,这两颗星显然已化身为一对被隔离的恋人或夫妻。织女美丽,哀怨,所爱的人就在眼前,但被银河阻隔,不能相聚。

诗写的是天上的织女和牵牛,映衬的却是人间的遗憾和忧伤。

明月何皎皎

无名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赏析

夜深人静,独处空房,明亮的月光最容易触动人的愁思,让人难以入眠。起身在月夜下徘徊,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诉说。

本诗中这个月下徘徊的人的身份很模糊。我们能看到这个人在月光下的一系列动作,却看不清这个人是男还是女。表达游子和思妇的情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两大主题。而本诗,似乎既可以看作是在家的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也可以理解为在外的游子的思归之作。

而不论抒情主人公是游子还是思妇,那个月夜徘徊的身影所透露的孤寂,却如此清晰。

结发为夫妻

无名氏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赏析

新婚燕尔的男女,本应是幸福生活刚刚开始的时刻,却面临着生离死别。因为战争,丈夫被征发从军。他们无法抵抗,也无暇抱怨,夜色就要消失,天一亮就要出发。而这一去,何时回来,能否再回来,都在未定之天。他们能把握的,只有这离别前的一刻,彼此安慰,珍重作别:“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这一刻,他们希冀保留的,是曾有的欢乐的记忆;至于未来,活着自当归来聚首,如若死别,那生者自会长相思念——还有比这更彻底而强烈的情感表达吗? PncmQ8gWIIdwTj4zMfBjJWy9GBhHcfLglucr7IZbaqdeKfXP36re1rve8g7i/D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