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昌龄

王昌龄 (698—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诗人,擅七绝,被誉为“七绝圣手”。

出塞
(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

此诗开门见山,气象非凡。“秦时明月汉时关”,那么坚定,那么久远,在时间上、空间上都造成不可磨灭的印象。它如雕塑般屹立千古,给我们短暂的生命带来了永恒的认识。月色柔美,本不适于表现这坚定,但“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月照得分明、壮观,仿佛从秦汉直照到唐代,于是“万里长征”这一空间距离也就不仅是某个征夫与家人的阻隔,而是在重复着由秦汉至唐的千百年来“人未还”的共同悲剧。

这悲剧如何才能结束?如果有像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胡人就不敢度境侵犯了。“龙”“飞”二字雄强有力;“但使”“不教”语气坚定、毋庸置疑。对英雄名将的坚定不移的确信和渴求使全诗气势雄浑、声调高昂。英雄一出,谁与争锋!

敬慕古来名将的背后,今无良将的不满呼之欲出。但诗人并未明说,只是含蓄地暗示,可谓“微而显”,“婉而成章”。但气概浑厚,毫不孱弱。全诗饱满昂扬又回味无穷。

从军行
(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

青海高原上一片苍莽,荒无人烟。阴云密布长空,厚重地堆积在绵亘千里的祁连山上,连雪峰都暗淡了。千山万壑中有一片孤城,坚守在荒凉的西北边陲,遥望河西走廊上的另一个要塞——玉门关。孤城的守望就像是戍边的将士,驻守在广漠阴沉的边塞,孤独而悲壮。

驻兵的日常已然如此,战时的条件更为恶劣。风暴骤至,黄沙盘旋在天地之中,不见天日。沙子在狂风裹挟下密集地向人袭来,一粒粒打在身上铮铮有声。“黄沙百战穿金甲”,“穿”字形象地表现了沙尘暴的速度与杀伤力,可见环境险恶,战乱频仍。漫天黄沙,将士们仍然要顶风出战,对抗凶悍的敌人,但他们志气如神,不破楼兰终不还!豪迈坚定、铿锵有力的口号在前三句的铺垫下尤显壮烈,让人动容。

王昌龄的边塞七绝都有很强的感发力,如“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还有“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

凄寒孤寂中仍有冰心玉壶般的纯粹坚守。

寒雨连带着江水,像云幕一般逼近。水天相连,雨势浩大,悄然而来。这是一片壮阔的凄风苦雨。满江夜雨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笼罩着吴地江天,也萦回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天刚亮,诗人要送好友北归洛阳。清晨的离别格外冷清。诗人的心情像被寒雨淋了一夜的楚山一样暗淡而孤寂。“楚”本指山的地界,但“楚”字本身也暗示了辛酸苦楚的心情。满纸烟雨染江天。“连”字的气势、“入”字的动态、山的兀傲、平明的亮色却为夜雨离愁注入了力量,使人感到孤寂,但不孱弱。

临别,诗人叮嘱远行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和玉壶暗合“寒”“孤”,但更有澄净纯粹的自尊自重之感。诗人鲍照曾用诗句“清如玉壶冰”比喻高洁清白的人格。王维、崔颢、李白也都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的此番嘱托也传递了自己在困境中仍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据载,王昌龄“不矜细行”,“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曾被贬岭南,此时正任江宁府(南京)丞的诗人当是有感而发。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

“忽见”一转极佳,春色引逗出闺怨。

这是个活泼、明朗的少妇。她在春日里精心梳妆,无忧无虑地登楼赏春。忽见路边杨柳青青,她心中一动,后悔让夫君到边陲求取功名。

诗歌截取一个刹那,一个心动的瞬间,来表现突然的领悟、顷刻的感情波澜。原本登高赏春只为自娱,不料不经意的一瞥——陌头杨柳青青——竟引发自己从未明确意识到却突然变得非常强烈的闺怨。戏剧性的转变让人猝不及防,细想却又合情合理。美丽少妇和怡人春色都是世间值得珍视的美好。春色正有人赏,而青春却空自流逝。自我意识突然觉醒,对俗世价值有了自己的判断,对生命本身的珍视也使寂寞与惋惜油然而生。《牡丹亭》中游园惊梦的杜丽娘亦有此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然而本诗并未像唱词一样渲染闺怨,它点到为止地展示了顷刻间的波澜,却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细细回味。 W5sxLQ1hT1G4R/Kem1ZxduQTNKXeL71gS+l772vkD5QbJcEItSWyMmsTIDY//m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