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庾信

庾信 (513—581),字子山。
南北朝时期辞赋家、诗人。

寄王琳

庾信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赏析

五绝是简省的,但这二十字传递出浩瀚的悲哀。

诗人庾信在锦衣玉食的南朝梁代宫廷中长大,才华横溢,名重一时。三十二岁出使邻国东魏,东魏对他极尽礼遇,使之诗名更盛。此时的庾信风华正茂,意气飞扬。谁知回国仅三年,侯景叛乱,梁武帝去世,杀戮动荡,他的三个孩子相继夭折。家国飘零中,他逃到梁元帝在江陵新建的朝廷,出使西魏。不料同年西魏就掳掠江陵,随后元帝被杀。三年后,故国灰飞烟灭。诗人却一直被羁留于千里之外的敦煌玉门关,无能为力。来自首都金陵的消息稀少而滞后。诗人忧虑又耻辱,绝望又心切,愤懑到近乎撕裂。此时他收到一封来自梁室忠臣王琳的来信,信里也许是举兵复国的消息,也许是对自己这个无人惦记的失节旧臣的问候,家国回忆、命运慨叹络绎奔涌而来,千行热泪不禁滚滚而下。

诗中的悲哀充溢了玉门关和金陵之间万里的距离,“疏”字表现两地音信隔绝,更为诗歌架起苍凉疏阔的空间感。在充满悲哀的天地间,“独”字显得孤单渺小,但千行热泪的痛苦与激动支撑起了这个个体,使他打开书信的一瞬间显得无比深挚感人。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赏析

北方的大草原上,曾经无数的游牧部族来了又去。他们的崛起与征伐,他们的辉煌与湮灭,史册中有或详或略的记载。然而他们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他们在日出日落间的歌哭哀乐,却极少有文字流传下来。《敕勒歌》则是一幅聚焦的图景。

歌中呈现了一个辽阔苍茫的世界。这个世界以高耸绵延的阴山为背景,阴山下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在天地间延展,似乎一直延展到天边。天和地相连在一起,天空犹如一顶巨大的毡帐,笼罩住大地。天空湛蓝,草原辽阔,当风吹过草原,丰茂的牧草随风低伏,显露出一群群的牛羊。

这首歌最初很可能是北朝鲜卑语的歌,而后翻译成了汉语。最早唱这首歌的,是东魏高欢的大将斛律金。高欢被西魏击败,军队士气低落,因而命斛律金唱《敕勒歌》,于是将士怀旧,军心振奋。斛律金是敕勒族人,高欢手下多是鲜卑人,他们都是草原人,这首歌让他们仿佛回到了北方的大草原上,再次看到了美丽富饶的家乡。

木兰诗

北朝乐府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赏析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绵延久长。它的出现,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南北朝时,北方先后出现了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诸政权,多由鲜卑人建立,由此现存北朝民歌中不乏表现尚武精神的作品,如“新买五尺刀,悬着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如“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木兰诗》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时代环境中,但讲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却不见对尚武精神的推崇,反而把重点放在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木兰的女儿情态的描写上。

木兰从军的原因,不是木兰自己尚武好强,渴望建功立业,而是由于父亲被国家征发,家中别无成年男丁,木兰才毅然挺身而出,代父从军。而十二年的戎马生涯,木兰必然经历了无数次血战,九死一生,可是在诗中却只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几句就概括了,并未渲染木兰的战场厮杀和战功卓著。当战争结束,天子赏赐时,诗歌也没有铺陈战功带来的荣耀和功名富贵。

诗的开篇写木兰纺织,这是一幅很日常的图景,在和平时期,纺织是一个女子承担的基本的劳作。当战争结束,木兰谢绝了所有赏赐,一心只想回家,回到亲人身边,回到和平的日常生活。当木兰回到家乡,诗歌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木兰父母姊弟迎接木兰归家的兴奋与快乐,展现出了浓郁的亲情。

木兰当然是英勇的。一旦决定了代父从军,就奔波于东西南北市采购装备;奔赴前线,行军神速;经历了长期艰苦的战斗生活,终于胜利归来。但这一切并非以此来证明如后世戏曲中所唱的“谁说女子不如男”,战争也没有使她异化。诗中写木兰对父母的爱,不仅体现在代父从军。行军途中的“不闻爷娘唤女声”,正是写出她心中对父母的思念。战争一结束,首先想到的是“送儿还故乡”,回家见父母。诗中对木兰着力表现的,还有木兰的女儿情态。回到家的木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写出了木兰终于恢复女儿装扮、重现女儿身份的喜悦。

全诗的最后充满戏剧性和喜剧性:和木兰同行十二年的伙伴们此时才发现木兰的女儿身份。结尾四句既可理解为木兰对伙伴的回答,也可理解为诗歌的叙述者代为解释,用双兔一起奔跑让人难以辨别雌雄的现象,比喻木兰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真实身份。不论哪种理解,都为木兰增添了一种俏皮的性格。

也许可以这么说,木兰代父从军的英勇使她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而她的种种女儿情态,使她千百年来被后世读者亲切地接受和喜爱。 lICThXgDR3yO04Yxj086MuubSjXQHYzUxbzI9tV010ZP/x/FrWnuhUyoZgEF5/O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