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陶渊明

陶渊明 (365—427),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风格质朴自然,开创田园诗的新境界。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

此诗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前四联紧扣“归”字。诗人自述自小不适应俗世,天性喜爱丘山。对于有机心的、逢迎钻营的生活,诗人生性抗拒。因而此番退隐不仅是逃离“尘网”“俗韵”“樊笼”,更是回归初心,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喜爱使用飞鸟和鱼的意象,鱼的灵动、鸟的健举都象征他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方宅十余亩”到“虚室有余闲”描写了诗人自足的田园生活。简朴的房屋、掩映的树木、远处隐约的村庄,最后回归洁净空阔的房屋。这段描写音平字顺、文疏气朗,可见心情恬淡愉悦,志满意得。文字简素而深永,表现了田园的淳朴可爱、散缓悠闲。《读山海经》也描绘了田园耕读之乐,正可与之对读:“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最后一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收拢全诗,“樊笼”扣合“尘网”,“自然”回点“(天)性”,首尾圆合,自然完整。

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

陶渊明建构诗意田园的同时,也传递了其中的辛苦。种豆南山之下,豆苗不多,野草不少。一早下地干活,到月亮上来才扛着锄头回家。累了一天,杂草丛生的窄路上,衣服还被打湿。叙述这些时,陶渊明语调平和,还挺浪漫,但若还原实际遭遇,糟心的恐怕不止这几桩。《归去来兮辞》序中说“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他甚至还写过《乞食》诗。辛苦、贫穷、乞讨,都是田园的真实。

但陶渊明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悠然见南山”如果算田园之得,“带月荷锄归”便是田园之失。计较的人难免患得患失,《论语》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长戚戚”即举首畏尾、心神不定的状态。但陶渊明是坦荡的,“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饮酒》)。他在意的是回归田园后心志舒展、饱满自在的精神状态。明乎此,也就“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归去来兮辞》),辛劳苦楚在所不惜了。得失较然,唯吾心所愿,足矣。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

结庐在人境,却无世俗喧扰,如何能做到?心远地自偏。内心远离,便没有了纠缠。在精神世界中自我净化,能改变客观世界对自己的影响,处处发现生活的乐趣。

我们常被教导事物及其相关意义,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突然发现意义的赋予源自内心:生病让人烦恼,但“因病得闲殊不恶”;雨天让人惆怅,然而“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时,我们突然感到了自由!“心远地自偏”是陶渊明发现的人间至理。如果心灵已然挣脱日常的束缚,那么凡俗的喧嚣就自然安静下来,人境亦如山间。

在这样的心境下,篱下采菊,抬头见山,烟岚从山间腾出,被夕阳染成金色,飞鸟结伴还林。这恬然忘机的景致抚慰心灵,让人松弛,又仿佛得到了一些启示。至于究竟是什么,物我合冥的乐趣岂能言传?自己去山间深林领会吧。

杂诗

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赏析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龚自珍认为陶渊明在恬淡安逸之外,还有两分诸葛亮式的宏图大志和一分屈原式的牢骚。鲁迅也说陶渊明“并非浑身是静穆”,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都表现了陶渊明的壮怀激烈。

但生逢乱世,叛乱频仍,他满怀理想追随的当代豪强中,桓玄废帝,刘裕篡位。在这样的现实中要有所作为难免同流合污。想保全清白,只能韬光养晦。之前的志向越高远,无法驰骋的痛苦就越强烈。“有志不获骋”,这“不获”中有多少压抑、不甘和无奈。而时光却飞速向前,从不停留。“日月掷人去”的“掷”字的力度让人尤觉时光无情,人生虚度。白日落山,素月东出,一天就这样消逝了。风来席冷,时易夕永,一季就这样消逝了。内心的焦虑和失望无人理解,“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孤独,彻底的孤独。皎月的“遥遥万里辉”只有一片空荡荡的光影,正如心怀激荡却无法施展的自己。想及此,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经过许多个“终晓”的“不静”后,陶渊明终于找到激情的释放点——用文学建构诗意的桃花源。于是安顿志向,回归自然,他在无数矛盾和波澜后获得了中国诗史上最淡而醇厚的平静。 WrJTzc1s2kkdNFt4uItvKWAb7Tn1snxMhc/WxsHWBIZ6ZjFzEXOEzaKwZO2lPZI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