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与孩子实现平等对话

最好的治疗是拉近一个人与他的人生真相的距离,假如这个人彻底拥抱了他的人生真相,那就是最好的人生境界了。所以,去拥抱你的灵魂的黑夜,即没有距离地去面对你人生中的悲剧。

——美国心理学家 托马斯·摩尔(大意,非原话)

父母对孩子是恨,还是不会爱?

我的同门师弟、北京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徐凯文写了一篇文章引发了微博和心理学圈中的一些讨论。

他的文章内容,本来主要讲的是孩子该如何化解对父母的恨,并最终达成与外在父母和内在父母的和解。这个内容很好,毕竟谁会反对与父母的和解呢?我自己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出版后不久,就想过要写《与父母和解》的书,只不过素材与感觉一直累积得不够,所以还没动笔。

凯文的文章主体,我是非常赞同的,文章中讲的故事以及如何治疗的逻辑,也展示了一位资深咨询师的功力,很多读者也说文章让自己受益。

先看看网友的直接说法:

@xxliu2016:很早以前,大概念初中时,我妈骂到我崩溃的时候,我说我死了做鬼也不放过你,她好像有点得意的样子,好像顺了她意思。我一直觉得我是不是看错了她的表情。我无法相信她心里有那么黑暗。她平时一副老好人的样子。

文艺小迷糊:我妈曾经在我精神崩溃的时候得意地笑。

@amandaaaaaaaaa:我妈就这样,我被攻击痛苦时,她脸上却有我从未见过的开心和意气风发,那表情简直可以说是容光焕发,看她那样,我的心就慢慢死了。

@小猪112生发灵官博:想起一个类似的事情。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被父母反复指责而发怒,我跑进房间躺在床上既愤怒又绝望地嘶吼,手乱拍,脚也到处踢,像个疯子。但是我的爸妈走进来一起笑我,说我光叫不流眼泪,还说要拍下来。我更加愤怒地发泄了很久,他们觉得无聊,就不笑了,一直叫我停下来。

@KATETCHANG:我爹娘有时数落我数落得很开心,就是那种嘴上一副为你好,心里一副我可逮着个好机会骂你蠢骂你没长脑骂你一无是处个三天三夜了,反反复复,嘴角含笑,嗤笑里带着嬉笑。尤其是他们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可找到了个好机会把内在的羞耻感无力感都投射给我了。

@冉晴心:骂我,指甲抓脸,破相让我无脸见人,高二那一年,班主任当着全班面问我的脸怎么了,我恨不得找个地洞消失,嘴上却跟老师说:我下楼摔了一跤。但伤害最深的不是打不是骂,而是14岁生日那天我妈吐在我脸上的那口唾沫,我没哭,而是惨淡而绝望地擦干净后笑了,那一刻我觉得我的心死了。

以上都是网友从孩子的角度讲的感觉。

也有少数网友讲自己作为施虐者的感觉,并坦承这时很爽:

@萌脸小狐狸:等自己变成这样就懂了,我对伤害亲近的人都无动于衷,还觉得很爽。看别人流血了,自残那一刻我感觉像欣赏战利品一样。后来自己主动要求住院去了。

另外一件让我印象极深的事情是,我在《广州日报》刚写心理专栏时,一个女孩给我写信说,她有一个心爱的男友,但她父母以死相逼要她分手。她极其痛苦,问我该怎么办。

我约了她和她父母谈话,迅速发现,关键在她妈妈身上,我问妈妈为什么反对女儿和男友,她说了很多理由,譬如女儿相貌远胜过他,女儿学历高过他,等等。但这些理由漏洞明显,被我一一驳倒,最后妈妈情绪狂暴地说出了她的真实理由:女儿原来说过,恋爱前会先给我看看男孩怎样,我同意她才会答应,可她偷偷瞒着我谈了几个月后我才知道!!!

这份暴烈的情绪,才是这位妈妈坚决反对女儿婚事的真实原因,而她表达了无比坚定的决心,他们必须按照她的意思分手,如果女儿非要和他在一起,就会“死”人。受她情绪裹胁的丈夫则对女儿说,如果你们结婚,请踏着我的尸体过去,或者我会先弄“死”那个男人。

必须说的是,这个女孩很爱很爱男友,而且她确定他是一个好男人,他们在一起会幸福。但最终,当明白父母的决心后,她选择了分手,而后则离开父母远走高飞。

从事实的角度来讲,毫无疑问,很多父母会严重攻击自己的孩子,而且在攻击孩子时,部分父母会有爽的感觉,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不能停留在现象中,必须看背后的心理机制。

关键还是怎么解读。不同的心理学者有不同的解读,凯文是这样解读的:

因为从家族中传承的问题关系模式和创伤,我们往往从自己父母那里学来的是亲密关系中的互相伤害、忽视和抛弃。然后再把这种模式认同下来,继续在自己的家庭中,在和自己孩子的关系中重演悲剧。这种复制真是简单到——“除了伤害孩子,我不会别的方式,即便知道这样不好,甚至因为自己曾经被伤害而痛恨这种方式,但不知不觉中自己也由受害者成为最痛恨的加害者,而伤害的对象正是自己最爱的孩子。”

…………

经过讨论发现,其父母竟是如此笨拙地用伤害来与孩子相连接,连爱都只会用鄙夷和训斥的方式来表达,他开始从自己身上寻找解决的力量,渐渐从抑郁中走出来。

这种解读,把恨说成了不会爱,甚至像是把恨说成是爱似的,这很容易让人犯迷糊。

在这一点上,广州的心理咨询师胡慎之反驳说:

“爱和恨两种情感未分化状态,谈和解,只会更委屈。表达恨意,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难了,唯有表达真实的情感,才有机会成为自己。”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凯文绕了很多弯,才能将父母虐孩子时的愉悦表达成别的东西——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怎么做都是出于爱意。

爱需要走出自恋

其实,一些父母虐孩子,或看孩子自虐时有愉悦感,可以有一个非常简单直接的解释——自恋性暴怒。

即,一些父母还处于婴儿般非常幼稚的心智中,受全能自恋感的驱使,要求别人必须和自己想象的一样,孩子更是。如果不一样,他们就会暴怒,暴怒之下,他们会虐待孩子,并在虐待时,因为暴怒能量宣泄出去了,会有一定的愉悦感。

当然,很多父母也会有罪恶感,心智越是成熟,这份罪恶感也就越重。但心理咨询师们也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发展出了内疚能力的,所以极少数父母甚至都不会有内疚,他们觉得自己的虐待天经地义。他们会因孩子不听自己的而失控,或者因为生活不如意而失控,并感到天崩地裂,这时要找宣泄对象,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很差劲,但唯独不是感到内疚和罪恶,他们不仅口头上不能说我错了,他们心中也不会这么觉得。这样的人,这样的父母很少,但并不是不存在。

这叫不叫爱?我觉得不算,否则什么都能称作是爱了。这主要是自恋,爱需要走出自恋。这个解释简单直接清晰,在《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就是以自恋性暴怒的解释,而不是其他,来和严重虐待孩子的父母做工作的。作者认为,直接批评父母没有效果,而用自恋性暴怒来解释,会有效。

真相是永远的No.1(第一名),拥抱真相、直面真相,疗愈就会发生,一如我文章一开始引用的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的话——最好的治疗是拉近一个人与他的人生真相的距离。这也是精神分析的态度,不加评判地和来访者一起面对他的种种外在与内在真相。当然,我们要考虑来访者的心理发展水平,而不是只打开创伤,这一点我也赞同凯文。

满足心智不成熟的父母的全能自恋会有哪些说法: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怎么对孩子都是处于爱,父母生了你你就有还不完的恩情……这些说法都是为了保护父母脆弱的自恋,告诉他们,在孩子面前你绝对正确,而孩子必须顺着你。

对上述行为一直以来的鼓吹,导致很多父母在爆发自恋性暴怒时,还会有一种正确感。

如果父母不再那么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盲目听话,不听话就对孩子爆发自恋性暴怒,才会更好地帮到孩子,这是我的一贯观点。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否认,即便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存在着恨与自私,以及表达恨时的愉悦。

并且,如果你能不加评判地和恨待在一起,不妄想用头脑的努力去转化它,你会发现,恨也会自动转化成很好的东西。

所以,恨并不是一个必须被灭掉的绝对错误的东西。无论孩子对父母的恨,还是父母对孩子的恨,都需要承认和直面,以及学习如何与恨更好地相处。

甚至与父母和解也并不是一定要发生,乔布斯没有和父亲和解。网友“洛阳张宏涛”则说:“不与父母和解的人,马斯洛就是典型啊,他不参加母亲的葬礼,但无损于他是人本心理学的开创人之一,无损他心理学大师的形象。他最推崇的完美人格的林肯,同样是拒绝见临终的父亲最后一面。当然,这是一种缺憾,但至少说明,没有什么事是非如此不可的。”

承认自己的不足和无知不会减少你的威严,能够与孩子平等对话、多多交流的父母,才是孩子暗中崇拜追逐的对象。 CLvrph39yG9Ug4FOCLVnGVuEzdq7mGh6vZWzyDucA+Prz7bz583isi9t6F1EE0s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