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怎样和不会说话的婴儿互动

婴儿需要的是活生生的妈妈

我曾和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聊天,第一次知道了“读经宝宝”这回事,顿觉三观尽毁。这位咨询师也说,她第一次听到时,也震惊至极,乃至开始怀疑人生。

所谓读经宝宝,就是从婴儿一出生,就给婴儿读各种经书,目的是,从生命一开始,就给孩子灌输知识。

给婴儿读经,这是真实版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用这种方式对待婴儿,结果将与家长的初衷背道而驰。

这位朋友给我看了一个视频,一位表情僵硬的妈妈,在给自己几个月大的婴儿读经。我看时,不寒而栗,觉得孩子的需求被忽略了:婴儿多次转脸,几次转身,试着从这种他不能理解的、毫无意义的声音中逃走,但这超出了他的能力,妈妈一次次将他的身子扶正,然后继续读经。

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妈妈说,她听说过一个孩子,才三个月就识字了。

婴儿怎么识字?标准是什么?原来就是,妈妈手里拿着两张字帖,然后嘴里读一个字的音,而孩子能做出准确选择。

这样的事,真是让我有冒冷汗的感觉。这叫识字?三个月婴儿的这种“识字”毫无意义。对婴儿来讲,和活生生的妈妈建立生动的互动与链接,是第一位的。婴儿观察课,是精神分析流派发展出的一个项目,顾名思义,即对婴儿进行系统观察,特别是母婴关系。

在婴儿观察课上,有的妈妈就算是极有问题,但也是在用人的方式和孩子打交道,哪怕是带着对孩子的憎恨。但还有一些妈妈,太急着给孩子灌输文字性质的教育,结果她们的神情与身体非常僵硬,而其婴儿,也常无力如面条,无比孤独。

有咨询师朋友,深入了解了一些读经宝宝的妈妈,发现她们多是自己在婴幼儿时,没与父母等养育者建立起丰富互动的关系,所以不知道自己怎样和不会说话的婴儿互动,而读经算是一根救命稻草,一个和孩子互动的办法。

当然,这个办法,其实不叫互动,因为只是妈妈们给孩子灌输,灌输也就罢了,让事情更糟糕的是,灌输的这些经文,对婴儿来讲毫无意义。甚至,如果婴儿真这么早地就活在这些经文中,他将碰触不到真实的世界,而陷入一个非真实的诡异虚幻中。

语言是身体的末梢,法国精神分析大师拉康如是说。语言虽然很重要,但相比起身体,相比起体验,语言是细枝末节,而且语言是体验的抽象表达,语言不及体验之万一。而婴儿,则是身体心灵最敞开的时候,感受力无比敏感,这么早就给孩子灌输哪怕是最经典的经文,也是舍本逐末。

我曾尝试打坐、深度催眠的方式,让自己的头脑尽可能地安静下来,结果感受力提高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这时才明白,语言真不及体验之万一。

可以这样说,体验的波动,如果是以万为单位,而语言的波动,其实只是以个位数为单位。

语言很重要,人类一个重要的学习,是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体验,但仍然得知道,体验是第一位的,而语言学习是第二位的,并且两者的分量完全不是一个级数的。

母子的亲密关系来自丰富的互动

婴儿没有语言能力,这会让一些难以和人建立链接的妈妈焦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互动。哪怕再焦虑,拿掉经文,试着和孩子直接相处,都是更好的选择。

再好的经文,对婴儿来说,也是苍白的,让婴儿和没有情感的声音待在一起,就是在要孩子的命。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所以给婴儿读经,就是陷婴儿于绝境。

网友馨文胡说:现在好流行这个,各种胎教,真不如妈妈的一个温柔对待。

这是至理。

给婴儿读经,远离教育的本质。婴儿的精神胚胎还未展开,他还没来得及用自己的心、身与灵魂,来感受这个世界,与这个世界建立生动饱满的链接,就已被灌输了不明所以的东西,他的感受与思考,由此被锁住了。

其实老子在《道德经》里都说了:复归于婴儿。结果我们反而违背规律,去给婴儿灌输他还不能理解的东西。

国际依恋研究协会创始人Patricia甚至反对玩具,觉得玩具破坏了孩子与父母的直接互动。她说:“对孩子来说,世界上最好的玩具,就是妈妈的脸。”

当然,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孩子拿妈妈的脸当物质性玩具,而是说,妈妈因与孩子互动而表情生动的脸,是孩子最喜欢的“玩具”。

网友“冬冬大美妞妞”发现了这一点,她说:“我家孩子现在很喜欢看小猪佩奇,但是只要是说有爸爸妈妈跟她一起玩,她马上就不看动画片了!孩子很渴望跟家长一起玩,哪怕是你跑我追他们都会很开心。”

切记这一点:妈妈、爸爸与孩子丰富的互动,胜过一切教育。孩子越小,这一点就越是重要。

妈妈,请看着我,和我说

浙江台州赵女士的儿子读小学二年级。妇女节当天,他给妈妈讲故事、捶背……可妈妈却一直在低头看手机。宝宝心里苦,于是写下了一篇很伤心的日记。

“没有意识到我的行为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影响。”赵女士说,以后要放下手机多陪陪儿子。

网友在我微博留言分享了一些他们的故事。

@花生3:我也有这种经历,要么就是随口回应但并没听我在说什么,要么就是电话打过去说怎么看到未接也不回,就说,你找我能够有什么事。

@super学海无涯:我也是,每次跟爸爸聊天它都眼睛盯着电视看,还说听着我说呢,生气也无奈。然后是现在的老公,只要一谈点什么不是看电视就是看手机,我抗议,他还理直气壮地说眼睛看不影响耳朵听我说话,气愤至极。

@南半球的花园:我也是,每次有空我都缠着我妈让她和我聊天,她总是把我推到一边说我烦,这么大人了还缠着父母。然后自己玩手机睡觉,总是不重视我的感受,我真的很难过。沟通过,她还是这样。

@遗传基因咨询顾问文静:有一对夫妻,妻子多次请求丈夫多陪陪她,她丈夫背对着她面对着电脑说:“我现在不正陪着你吗?”来回几次妻子不再需要这样冷冰冰的陪伴了,他们也从此成了陌路人。

@阿萝妈:我女儿经常使劲掰我的头到她那边:妈妈看我!

@斯嘉丽-Princess:我父母就是极少受关注,所以他们也极少关注我,我跟他们反映说让他们多关注我,结果他们还会生很大的气,说我很烦,不会自己一个人玩啊。现在他们老了,又过来向我寻求关注,我也很生气,觉得他们烦。

@windcyy:我爸妈从老家来我这儿过年,每天晚上吃完饭,沙发上一坐,电视打开,我就完全没有跟他们说话的欲望了,带着仔去旁边房间或外面玩。过来三个月,没怎么交流过。我们的父母是败给电视,我们这代是败给手机!

@happy_猴年大吉:我年少时也曾经跟母亲说过,她不认真听我讲话。但是,人家是振振有词:我没空。等她有空了说:我现在有时间,你说。我已经不想再跟她说话了。

@SUEYA-L:我见过一些家长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在叫他们别玩手机,他们连过马路都玩手机,真是可悲啊,好心寒。

最后还想到了卞之琳的诗《断章》,我一直觉得是首看似美实则悲伤的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看了日记和网友留言,我想起了我的来访者的一个故事。

这位来访者是企业高管,他的问题是,无论在什么场合,都非常非常紧张,紧张背后是自卑——他总觉得别人都对他说话不感兴趣。

根据他的其他一些问题,也加上经验和感觉,我猜他和妈妈的关系质量很有问题。听到我这个推测,他说,怎么可能,我和妈妈的关系再好不过了。

怎么个好法?我问他,能说说吗?

他说,几乎每天回家,他都会和妈妈聊天,从晚上七点聊到十点,是很平常的事。他现在已有三十多岁,在他的记忆中,他和妈妈的关系一直如此。

听他这么说,我也不禁怀疑,自己的推测错了,但还是继续问他:既然和妈妈聊了那么多,那么,你和妈妈聊天时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美好回忆吗?能不能说一两个?

这个问题戳到他痛处,他很惊讶地发现,他竟然一段印象深刻的和妈妈聊天的片刻记忆都回忆不起来。

这出乎我的预料,我想了解得更具体一点,于是问他:能描绘一下你和妈妈聊天的具体情形吗?

他讲了,就和那位小学生日记写的感觉是一样的,并且,三十年如一日。即,永远是,他看着妈妈说话,而妈妈给他一个侧脸,她的脸永远是正对着前方,妈妈在听,也有回应,但从来都是心不在焉似的。这让他时刻在怀疑,是不是他讲的事情没意思,妈妈不喜欢,甚至,妈妈根本就不爱他。

讲出这么具体的感受后,他发现,他在普通关系里的那份紧张和自卑,就和他与妈妈关系里的这种感觉完全是一致的。

他也体验到了,在和妈妈这样谈话时,他多受伤,多愤怒。

回到家后,他向妈妈袒露了这份伤,并表达了愤怒,其间痛哭。妈妈被惊到,真诚向儿子道歉,接着学习和儿子在谈话时,面对面,眼睛对着眼睛,并接连三次,她用心表达了对儿子的肯定。这三次,都让儿子深切体验到,妈妈真的看到了他,真的在乎他、爱他。

仅仅是这样三次有质量的回应,就让他有了双脚踏在大地上的感觉。

正好他面临着几个蛮大的挑战,这些挑战让他有失控感,譬如头晕,感觉自己像是漂浮着的。在咨询中,我让他一次次体验妈妈这三次有质量的回应,带给他脚踩大地的感觉。而他每次回忆这些时刻,都会感动得落泪。

后来,他战胜了这几个挑战,顺利得不可思议,甚至是完美。

看见,就是爱。而爱,可以如此有力量。

我这位来访者和那位小学生的经历,并不少见。在我的微博上,也的确有很多朋友讲到了类似经历,既有自己在父母前体验到的,也有自己不用心和自己孩子对话的。

这都可以理解,因为很多母亲与父亲,自己也极少体验过,什么叫全神贯注、有临在感的对话,所以他们也会习惯性地将这一点延续下去。

我们的人际关系相处模式,大抵如此,大家很在乎关系,但关系质量普遍不怎么样,缺有质量的回应,缺临在,缺链接。

但这是可以学习的,试试在某些时刻,在你珍惜的人面前,全神贯注地在一起,用你的全部身心,去听对方讲话。

你会发现,这有多美。 1aM5xkOVCJqcPZ3ISmv0mrtNbVgDe6kbOoLhLteKoU9HmHwQw8gBv/S6ww/fAkx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