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詹姆斯不仅推测微笑能使人更快乐,而且认为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包括走路和说话的方式,都能够影响人们的感觉。为了验证其真实性,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走路与讲话的影响力。
研究者认为,就像主要面部表情只有少数几种一样,基本走路方式也只有六种。比方说,大踏步走是指走路时步子大、步伐有弹性、胳膊前后摆动,而拖着脚走路指的是走路步伐很小,并且双肩耷拉着。 同时实验显示,人们不同的走路方式与情绪有着密切关联:大踏步走的人比较快乐,而拖着脚走路的人容易情绪低落。
来自佛罗里达州大西洋大学的心理学家萨拉·斯诺德格拉斯试图研究,能否通过改变走路方式影响人的情绪。她假装要做一个关于身体活动对心率影响问题的研究,要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走3分钟。其中一半的实验参与者要大步走、摆动胳膊、昂首挺胸,另一半则要小步、拖着脚走路、眼盯地面。实验时的场景堪称是真实重现了蒙提派森的搞笑短片《不会走路的牧师》。实验结束后,所有实验参与者都要给自己的快乐指数打分。 实验结果显示了“表现”原理的威力:大踏步走的人与拖着步子走的人相比,明显感到更快乐。可见,快乐是可以被创造的,身体上小小的改变,就能让人更加快乐。
“表现”原理还能帮助人们在相识后留下好印象,变得更亲密。来自海德堡大学的塞比娜·科赫着迷于人体活动对头脑的影响这一主题。 她对舞蹈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当人们流畅地运动时,他们会感到更快乐;而当人们做固定的直线运动时,他们会感到情绪低落。 意识到很难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跳舞,科赫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一个更实际的行为:握手。
科赫训练了一帮人,教他们用一两种不同的方法握手。一些人学习如何顺畅地握手,另一些人学习如何生硬地上下握手。然后,这些人勇敢地与将近五十个实验参与者握手。每一次握手后,科赫都会询问实验参与者的感受。结果是显著的。 与那些和动作生硬的人握手的实验者相比,那些和动作顺畅自然的人握手的实验者感到更加快乐,与对方心理上更加亲近,认为这些人更加招人喜欢、态度随和。那些握手动作顺畅的人使实验参与者表现得更加快乐,而这反过来也令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更想再次见到刚刚见过的那个人。
塞比娜·科赫的研究可以用来帮助人们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科赫教给调查者各三种“顺畅”的和“生硬”的握手方式,然后得出了很有趣的发现。科赫的“顺畅”的握手方式是:握住别人的手,缓慢流畅地上下移动自己的手。相反,“生硬”的握手方式指的是突然将手移下,停一小会儿后再快速地将手抬起来。一开始,你的动作可能看上去有点奇怪做作,但只要多加练习,它们就会变得更加自然。尽量精确地重复“顺畅”的握手。一旦你对你自己的“科赫握手法”感到自信了,就请在现实生活中多加应用吧!因为与他人顺畅地握手,能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其他的一些研究,也检验了说话的内容与方式是否会影响人的情绪。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米特·费尔腾想要找到一种在实验室中制造快乐的简单、快捷的方式。费尔腾想知道,人们快乐、自信地说话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为了找到答案,他找来一批志愿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并给每一组一沓卡片。
第一组实验参与者拿到的卡片中,最上边的一张向他们说明:每张卡片内容不同,他们要大声地念出卡片上的话。第二张卡片上写着:“今天既不比过去好,也不比过去差。”实验参与者根据指示大声地念出了这句话,继而念下一张卡片上的内容:“然而,我今天感觉确实不错。”慢慢地,实验参与者念完了全部60句话,接近结束时,卡片上的话变得越来越积极正面。
第二组实验参与者也要念出卡片上的话,但这些话并不是积极向上的。于是,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们一直在大声朗读各种事实,包括“土星有时候与太阳和地球连成一线,所以我们看不到它”“东方列车行驶在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之间”“希望钻石能通过普通的邮政业务从南非运送到伦敦”等等。
实验的最后,费尔腾让所有的实验参与者为自己的快乐指数打分。第一组的参与者情绪反应相当好,而第二组的参与者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受到费尔腾实验结果的鼓舞,其他的心理学家迅速采纳了这一试验程序,以此让世界各地的实验参与者快乐起来。
但是,其他的实验并不是让参与者只读单个的句子。比如,夏威夷大学的伊莱恩·哈特菲尔德和她的同事们在实验中,让一组参与者朗读一个段落,其中虚构了他们的朋友为其举办生日惊喜派对的场景,另一组实验参与者则朗读一段描写他们听说自己的亲人患病时的场景。
朗读这两个段落让实验参与者的情绪大为不同:与亲人患病相比,那些生日时得到来自朋友的惊喜的实验参与者感觉好得多。让实验参与者像他们真的感到高兴或难过时一样说话,可以切实影响他们的情绪。
“表现”原理不仅仅是让你挤出一个微笑,而是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包括走路的方式、说话的内容。受到以上实验结果的鼓舞,学者们很快投入对“表现”原理应用的其他研究中去。
你真的能通过和内心对话来使自己变得更快乐吗?下面,请做两个练习:
首先,大声朗读以下句子。尽量发自肺腑、有感情地朗读,就像你自己正在和一个朋友讲话一样。尽量控制语速,慢慢读,在每一个句子读完后停一小会儿,再继续读后面的句子。很多人一开始觉得这个任务很奇怪,但是,他们很快就适应了。
1.今天我感觉特别好。
2.我觉得我能成功。
3.别人都对我很友好,为此我感到高兴。
4.我知道如果一门心思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5.我现在激情四射。
6.我现在精力充沛,感觉压力简直不值一提。
7.今天我效率特别高。
8.我现在很乐观,我觉得自己能和所有人相处愉快。
9.今天我感觉很好,周围的一切也很美好。
10.我现在兴致高昂,特别具有创造力。
11.我确信我的大部分朋友都不会离我而去。
12.我感觉生活就在我的掌控之中。
13.我心情愉悦,希望能有人播放点美妙的音乐。
14.我很喜欢做这件事,且享受这一切。
15.今天感觉太妙了,我一直期待过上这样的日子。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大部分人在念完这15句话后,都会快乐爆棚。
现在,试着大声朗读一下段落。记着,尽量读得自然、感情充沛。你可以想象自己正和一个朋友打电话,甚至可以即兴创作,让这个段落更加充实丰富:
一切简直太棒了。今天是我的生日,你绝对猜不到发生了什么。一个朋友请我傍晚时到他家玩。我一进门,就发现原来他给我准备了一个惊喜派对!这简直太棒了!几乎所有我认识的人都到了,其中一些人还是推掉了其他安排专程赶来的。他们为我订制了一个生日蛋糕,还送给我礼物,并且为我唱了生日歌。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今天,很幸运我能有这样的朋友。
1995年,马登·卡特里亚医生在印度孟买做家庭医生。一次,他研究杂志上关于笑的文章,得知笑对人体健康有益,于是决定尽量让人们在生活中更多地欢笑起来。
卡特里亚想出了一个奇怪的办法。一天晚上7点,他来到当地的一个公园,说服四个游客互相讲笑话给对方听。这四个人都很愉快,表示很喜欢这种方式。于是他决定下周重复这样的练习。参与的人数迅速增加,超过五十个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由此,世界上第一个欢笑俱乐部诞生了。
最初的聚会里,人们围成一圈,轮流讲笑话。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过了几周后,人们笑话讲得差不多了,开始讲一些黄色笑话。两个女士因为黄色笑话问题扬言要退出小组,这促使卡特里亚开始探索另一种让人们面带笑容的方法。
后来,他想出了一个方法——改变世界的“哈—哈”法。 他想,也许人们不用听笑话,只是哈哈大笑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一开始欢笑俱乐部的成员们对这个方法深表怀疑,但他们最终决定不讲笑话,试试这种新方法。他们像听到一个好笑话一样哈哈大笑了一会儿,其中很多人意外地发现自己感到很高兴。 这种快乐的情绪蔓延开来,很快几乎所有人都咯咯笑了起来。卡特里亚这种卓有成效的新方法很快传播开来,欢笑俱乐部也在世界各地应运而生。
新泽西州菲尔莱狄更斯大学的心理学家查尔斯·谢福尔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研究是否表现得像刚听完笑话一样真的能使人感觉到快乐。谢福尔着手一项针对欢笑俱乐部的实验,对比了大笑和微笑对人的不同影响。
他将实验参与者分为三组。第一组要微笑一分钟,第二组要笑出声来一分钟。考虑到第二组实验者可能因为开口大笑的生理动作不同而引发不同的实验结果,他想让第三组实验者做一个与大笑差不多、但与快乐无关的动作。在一番冥思苦想后,他想出了一个主意:让第三组实验者像狼一样嗥叫一分钟。
这是一个聪明的办法,但是要让别人像狼一样嗥叫可不容易。一开始,这一组的成员们觉得很困惑,不知道应该怎样表现自己狼人的一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谢福尔不得不在这组实验者面前亲自演示狼如何“对月嗥叫”。他后来说,看到一位高级教授像狼一样嗥叫,很多实验参与者马上打消了疑虑,不再扭捏,自然地照做起来。
在微笑、大笑、嗥叫之后,谢福尔请每个实验参与者评估自己的情绪。 实验参与者表现得越快乐,快乐的情绪就会越强烈。那些微笑的人感到更快乐了,而那些大笑的人简直是兴高采烈。像狼一样嗥叫没有让人变得快乐,由此证明大笑并不是因其生理动作而产生效果。 这又一次证明了威廉·詹姆斯理论的正确性。遗憾的是,谢福尔并没有趁机研究一下,第三组实验参与者是否对狗粮有种特别的好感,或者显示出对子弹特别的恐惧。
谢福尔的研究显示了欢笑俱乐部如此流行的原因。 正如微笑能让你感到快乐,表现得像发生了什么开心事一样,也能让你得到与真心大笑同样的效果。
欢笑俱乐部各有不同,但是它们的操作程序和练习方法还是有章可循的。
首先,人们要围成一圈,彼此相隔一定距离。其中一人扮演“组织者”的角色,站在圆圈的中央。
整个活动持续差不多20分钟,其中会涉及多个练习,每个练习持续40秒左右。以下是一些常见练习:
“吼吼哈哈”练习: 每个人都吟诵“吼吼哈哈”,每遇到一个“吼”字或“哈”字都拍一下手。注意:声音要从丹田发出,而不是从嗓子发出;整个练习过程中保持微笑。这个练习一般用来热身或者穿插在其他练习之间。
“来回”练习: 所有人都拉起手来。领导者说“开始”后,所有人开始小声地笑。然后组织者示意所有人向中间走来,人们行动的过程中笑声要变得越来越大。当他们接近中央时,组织者示意他们退回。接着他们退回到原来的位置,同时笑声变小。
“驯狮”练习: 所有人都扮演狮子,尽可能地张开嘴和睁大眼睛,举起胳膊做出狮爪的样子。在听到组织者指令后,所有人像狮子一样吼叫20秒。
“蜂鸟”练习: 参与者两两配对,闭上嘴,尽量边发出“嗡嗡”声边笑。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和你的同伴保持眼神接触。
“嘲笑”练习: 组织者将所有人分成两组。两组人看着彼此,并且开始笑,通常是指着对方组的成员笑。当然,这个练习不能让没有自信或多疑的人或者既没有自信又多疑的人参与。
在对欢笑进行了许多严肃的科学实验后,科学家们又将注意力转到其他同样令人感到愉快的体验上来,比如跳舞。
快乐的人都爱跳舞,但是跳舞能让人感到快乐吗?为了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韩国庆北国立大学的金胜武召集了差不多300个学生志愿者。他将学生分为四组,第一组进行一小时的有氧运动,第二组做身体调节活动,第三组做有趣的hip-hop舞蹈训练,第四组滑冰。在完成这个活动后,所有人都要填写一张问卷,报告自己的情绪。众所周知,体育运动能让人变得快乐,因为它能帮助人们释放一种能使人感觉良好的激素——内啡肽。因此,实验人员认为,所有的实验参与者在结束后都会感到更快乐。但是,跳舞作为一项本身就很快乐的活动,是否能使人感到格外的快乐呢?实验证明,跳hip-hop的一组人在所有实验参与者中,快乐指数最高。
并不只是hip-hop能让你感觉良好。赫特福德郡大学矿业学院的彼得·罗维特博士也对舞蹈进行了研究。彼得被英国媒体誉为“舞蹈博士”,曾对许多舞蹈相关问题进行过研究,其中包括是否身体对称的人跳舞更好(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看到自己的父亲跳舞我们总会觉得很尴尬(因为他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舞技),等等。几年前,彼得进行了一个为期10周的实验,研究舞蹈对情绪的作用。每周他都请一些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到学校,教给他们一个新的舞种,然后让他们给自己的情绪打分。从狐步舞、弗拉明戈舞到莎莎舞、摇摆舞,所有参与者都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实验又一次向我们证明,表现得快乐能让人真正感到更加快乐。其中,那些简单易学的舞步,如苏格兰乡村舞和排舞,对于提高快乐指数格外有效。
首先,花点时间列出九项能让你感觉良好的活动。以下问题可以帮到你:
你喜欢和别人共处吗?如果你喜欢,哪些朋友和同事让你感到最愉快?你喜欢参与怎样的社交活动?比如说,你是否愿意与密友喝咖啡,探望自己的父母,与一大帮同事一起出去跳舞?
你有哪些兴趣、爱好,或者喜欢什么样的运动?你喜欢旅游、绘画、摄影、游泳或参观博物馆吗?如果你有一天晚上有空,你是愿意去看电影、在家看一本书、看一场演出,还是愿意去看戏呢?
儿童时代,你喜欢做些什么呢?你喜欢跳绳、跳舞、读笑话或是画画吗?
你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吗?你喜不喜欢在公益组织工作,或者在当地一家医院帮忙?当你在路上给一个无家可归者经济支援时,为朋友或者陌生人做好事时,你感觉如何?
你是否能看到每件事物光明有趣的一面?你喜欢玩一些傻傻的游戏或者到处乱逛吗?是否有某个特定的人或情况会激发你做出以上行为?
接着,撕下后面一页,在每个空格里填写一项让你感到快乐的活动。
然后,沿虚线将后面一页撕成九份,把每一份都揉成一个纸球。
最后,将所有这些纸球放在一个箱子或袋子里。每一周的开始,随意抽取一个纸球,在未来七天中一定要完成纸上所写的活动。
即使你确实没有舞蹈天赋,你也没必要担心——你还可以唱一支欢快的歌曲。
17世纪的西班牙小说家、诗人塞万提斯也这么认为。他曾说过:“欢唱能吓走人的疾病。”想想也不无道理。
音乐学家格伦威尔·汉考克斯是世界知名的单簧管演奏家、指挥家和研究员。他着迷于研究音乐对人的影响,因此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看歌唱是否能使人快乐。在其中一项研究中,他对超过500多名合唱队员进行了采访。调查结果显示: 唱歌使人更加快乐。
来自法兰克福歌德大学的冈特·依茨也对同样的问题进行了更缜密的研究。他去看了一场合唱彩排,让合唱队演唱了莫扎特《安魂曲》的一部分,然后让他们给自己的快乐指数打分。作为实验对照标准,一周后,依茨又一次在合唱队彩排的过程中破门而入,让合唱队听取同一段演唱的录音,然后再次衡量自己的快乐值。结果表明,听音乐并没有让人们感到更快乐,但是唱歌能让人感到快乐得多。
对于“表现”原理的研究表明:与在脑海中想象一些快乐的事情相比,表现得快乐更加快捷、高效。所以,请尽情微笑,让脚步轻快起来,高昂起头,快乐地说话、跳舞、谈笑、歌唱,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
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变得快乐,那就先得感觉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