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意识如何被操纵

20世纪60年代末期,艾奥瓦州赖斯威尔的简·埃利奥特是一个小学教师。1968年4月4日,小马丁·路德·金遭到暗杀,因此她决定在班里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关于种族主义的讨论。她对课程的效果非常失望,开始思考是不是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对这一主题感兴趣。当晚,她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第二天,埃利奥特告诉班里的学生:比起棕色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人种优越。一开始,许多学生对此抱有怀疑态度,但是埃利奥特脑袋转得很快,编出了一些伪科学的例证支持她的论点。她对学生解释说,蓝色的眼睛是黑色素沉积的结果,而研究证明体内黑色素这种化学物质含量高的人往往智商也高。

大部分学生相信了这种说法,然后她进入了实验的下一阶段。她对学生解释说,因为蓝色眼睛的学生更加优越,所以他们应该享有特权,比方说午餐时额外的食物、更长的休息时间、坐在教室前排的机会。相反,棕色眼睛的孩子们是学校里的二等公民,他们只能和其他棕色眼睛的学生玩,并且不能从仅供蓝眼睛学生喝水的水池接水喝。为了使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学生之间的区分更加明显,她甚至让每组学生戴上了不同颜色的围巾。

突然之间,“表现”原理开始运作,这种行为上的变化使学生们的性格也产生了极大的改变。蓝色眼睛的学生变得自负、专横,而棕色眼睛的学生变得羞怯、恭顺。结果,在各种测试中,蓝色眼睛的学生表现得比棕色眼睛的学生好。

几天后,埃利奥特告诉学生们,她犯了一个错误,事实上棕色眼睛的学生比蓝色眼睛的学生更加优秀。突然间,学生们的身份意识发生了变化,蓝色眼睛的学生变得内向起来,而棕色眼睛的孩子表现得更加果断。实验的最后一天,她告诉学生们其实蓝色眼睛和棕色眼睛的学生没有什么不同。她设计这个实验,主要是帮助学生们了解被歧视的滋味,然后让学生们摘下围巾。许多孩子哭了起来,并且互相拥抱。

媒体得知了埃利奥特的实验,并且邀请她来到约翰尼·卡森主持的《今夜秀》节目。尽管美国各地的观众都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但是赖斯威尔当地的许多居民认为这使他们的镇给人留下了“民族主义温床”的印象。结果,埃利奥特的同事们都不再和她讲话,并且她的家人也受到了当地居民语言、身体暴力的威胁。

但是,在此后几十年中,埃利奥特坚持不懈地多次重复这一实验。每一次,结果都是相同的——孩子们的行为很快影响到了他们对彼此的信念。很多曾经参与过埃利奥特实验的孩子长大后都认为这一实验彻底改变了他们对弱势群体的看法。

20世纪80年代中期,埃利奥特最终告别教职,成为一名全职心理训练师。

差不多在埃利奥特眼球颜色实验同一时间,另一名老师试着用相同的方法在学校里对纳粹德国进行重现。

1967年,时年25岁的罗恩·琼斯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历史老师和篮球教练,供职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的一所高中。他一向热衷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决定采取一种不同寻常的亲身体验法向学生解释纳粹德国形成的因素。

在一节课开始时,琼斯向学生讲述了纪律和自制的美感。为了强调这一观点,他让学生重复做出坐直、双脚放平、双手交叉背后等动作。

第二天,他告诉学生团结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反复诵读“团结铸就力量”这句话。课程结束时,他发明了一种“课堂问候礼”——手臂前伸,手掌向上,再向下划出一个曲线。下课铃响起时,琼斯慢慢做出这一动作,然后所有的学生也做出这一动作作为回礼。

接下来的一天,琼斯发给每个学生一张“会员卡”,让他们招募其他人参加一个新成立的组织“第三浪潮”。他同时鼓励所有人向他报告公开对这一项目表示质疑的人。

“第三浪潮”成立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校园,还有学生自制横幅和单页来推广这一活动。很快,琼斯的组织就有了超过100名成员,其中许多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专制独裁性,要求别人严格遵守纪律。琼斯发现他的实验已经渐渐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因此决定停止这一活动。他宣布,所有“第三浪潮”的成员在学校礼堂集合,参加一个特别会议。

超过200名学生于规定时间在礼堂集合,其中许多人穿着白色T恤,戴着自制的袖章。琼斯打开投影,向学生们展示了描述第三帝国历史以及纽伦堡大会的照片。 放完最后一张幻灯片后,他宣布这一活动旨在告诉学生们人们的行为和信念是多么容易被操纵,并且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许多学生受到了这一现实的冲击,不禁失声痛哭。

实验过去几年后,琼斯没有获得终身教职。此后30年间,他写书、演讲、从事心智不健全者的研究。小说《浪潮》描述了他的实验,并且被列为德国学校指定阅读书目。2008年,取材于这一实验,电影《浪潮》问世。2010年,琼斯还将这一实验搬上了音乐剧的舞台。

制造认同——第二部分

请完成以下问卷。你同意以下说法吗?从1(强烈反对)到5(非常赞同)打分。

请看一下你给出的七道题的答案。然后,翻回到“制造认同——第一部分”,看看你当时在本练习第一部分中对相同问题给出的答案。根据纽约大学心理学家雪莉·查肯的实验研究,很可能在第一部分你给出了一个相对较低的分数:25。

查肯的实验结果显示,“表现”原理与信念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应用于人们对过去的看法上。该练习第一部分的问卷问你如何表现得不环保,比如说,刷牙时不关水龙头,能乘火车时仍选择乘飞机。然而,第二个练习的问卷则问你如何表现得环保,比如说,你对垃圾进行回收,离开屋子时关灯。

根据“表现”原理,人们完成第一份问卷时会想:“我表现得好像很不环保,所以我不支持绿色生活。”而第二份问卷则让人们想:“我的行为看上去很环保,那么我肯定是秉持绿色生活的理念。”

通过提醒人们在其过去以及现在行为中的某个特点,像这样的问卷不单单是可以衡量人的想法,它甚至可以操控你的思想。 1hahGdOS8M50rsHHR/tG3g62RsKLOcPjthRGD01hJm73/8Pj7Mb8ZqXsy9Dc5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