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铁 人”

1960年年初,我国东北发现存贮量丰富的大油田的消息传开,全国的石油系统立刻沸腾了,随即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石油会战。王进喜也兴奋得睡不着觉。他摩拳擦掌,立即提出申请,要求去参加石油会战。

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正式打响。

接到消息后的王进喜一刻也不敢耽误,3月25日,他带领着1205钻井队乘坐火车从玉门迅速赶来。一下火车,他首先就问道:“钻井机到了没?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

激动的他恨不得一个拳头下去就能砸出一口油井,解决掉国家缺油的问题。

当得知井位的位置后,顾不上劳累的王进喜立即带队步行两个小时来到井场。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黑土地,王进喜兴奋地说:“这回我们掉进大油海里啦,甩开膀子干,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从玉门发出的钻机到了,但当时的条件十分艰难,吊车、拖拉机、汽车都很少,一时半会儿轮不上他们用,60多吨重的钻机无法卸车、搬运和安装。但这些困难并不能阻挡王进喜要为国家打出一口油井的决心。王进喜对大家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有吊车,他就带着全队用撬杠撬,用滚杠滚,用大绳拉,全部动用人力把钻机卸下来。他们齐心协力,仅用了4天的时间就把钻机运送到了井场,并将高达40米的井架立了起来。

井架立好了,就要开钻了,新的难题又出现了——这里并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思索了一番,就带着他的队伍赶到附近的水泡子边上,将厚厚的冰凿开了取水。没有运水的工具,王进喜就领着大家端着盆提着桶,一盆接一盆,一桶接一桶,最后硬是靠人力运了50多吨水。

4月19日,萨55井顺利完钻,进尺长度为1200米,却仅仅用了5天零4个小时的时间,首次创下纪录。到了29日,钻井队准备向第二口井出发,然而王进喜的右腿不慎被砸伤了,一瘸一拐的他却只是简单地进行了包扎,随后又拄着拐杖赶到了井场,带伤坚持工作。

但就在第二口井钻到了700米时,由于地层压力过大,突然出现了井喷。由于现场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当机立断,决定用水泥代替重晶石粉。成袋的水泥倒入了泥浆池,可是因为没有搅拌水泥的机器,水泥眼看着就要凝固。危急关头,王进喜一把丢开了拐杖,奋不顾身地带头跳进泥浆池中,直接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旁边的七八个工人也跟着跳了进去。3个多小时后,井喷终于被制止了。

看到王进喜累得都直不起腰,房东赵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个铁人哪!”

从那以后,“铁人”这个名号就在井队里传开了。

在工作中,王进喜不怕苦和累,在学习科学文化时,也充分发扬了他的铁人精神。在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后,他就经常身背干粮,亲自走访一个又一个井场,开展实际调研工作。在工作中,他意识到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不利于开展工作,于是便抓紧一切机会学习文化。他说:“我认识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经过两年多的刻苦学习,他已经可以独立看报、读文件、学“毛选”了,甚至还可以列出简单的发言提纲。

王进喜还善于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他和工人一道改造游动滑车,改进泥浆泵,还和科研人员一起研制了控制井斜的“填满式钻井法”。这一系列的改革和改造,不但提高了钻井的速度和质量,还克服了高压易井喷的难题。在多年的钻井工作中,他还摸索出一套高超的“钻井绝技”,甚至能根据井下声音判断出钻头磨损的情况。 mcSeWTcZd/k7G52X38ItBl/lE+cV3wQ67wN3AYlHqyJM1A1hQSsyHKzmdnElnc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