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齐柏林大恐慌

1915年5月31日夜,波涛翻滚的英吉利海峡上空,两架外形犹如巨型鲸鱼的飞行器在苍茫的夜色中飞行。猎猎风声和大海的涛声遮住了发动机的轰鸣声,这两个入侵者神不知鬼不觉地掠过海岸线,犹如两小片云朵飘入大不列颠岛上空。如果是白天,英军的警戒哨也许能发觉这两片“云朵”的异常,并从它招牌式的涂装和外形分辨出它的身份:隶属于德国陆军的齐柏林飞艇部队,编号分别是LZ-37、LZ-38。然而,精明的德国人选择了在夜里偷越英吉利海峡,因而英国人全无防备。

◎飞机并不是生来就统治天空的“王者”。在飞机登上王位之前,飞艇才是天空的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某种意义上是飞艇和飞机的生存竞争。如同哺乳动物取代了爬行动物一样,飞机最终取代了飞艇。

飞艇下方,是一片反着白光的狭长水面——这是泰晤士河。LZ-38飞艇的座舱里,指挥官林纳茨上尉和他手下的士兵们脸上挂着如释重负的笑容,在发动机的轰鸣中大声开起了玩笑:

“沿着泰晤士河往前飞,就能看到伦敦了!”

“等咱们飞到伦敦的时候,那些英国佬会做噩梦的!”

“真想看看英国佬惊慌失措的嘴脸!他们会拿什么对付我们呢?对着星星开枪吗?”

“他们有飞机。可是他们的飞机就像老母鸡一样患有‘夜盲症’,在夜里是不敢飞的。”

飞艇沿着泰晤士河飞行,一千米一千米地接近目的地。一路上平安无事,子夜时分,飞艇来到一座万家灯火的大城市上空,这就是伦敦了。此时的伦敦,大多数居民已经进入梦乡,只有少数人还流连于酒吧、夜店,主城区的街道上,路灯在夜雾中发出昏黄的光,虽然并不明亮,但作为轰炸的靶标已经足够了。

飞艇底部的舱门打开,一枚枚炸弹随着飞艇的一次次轻微震动从空中落下,片刻后地面燃起火光,伴随着隆隆巨响。等到2吨多炸弹投完,迟钝的英国人终于开始了骚动,从睡梦中惊醒的人群惊慌地挤到了街道上,警察徒劳地吹起了哨子,喊着“隐蔽!隐蔽!”,为数不多的探照灯也打开了,不抱希望地对着天空乱扫。

◎飞艇与飞机的区别在于:飞艇是轻于空气的飞行器,而飞机则重于空气。飞艇又分为软式飞艇、硬式飞艇、半硬式飞艇。齐柏林飞艇是典型的硬式飞艇。

就在伦敦人乱成一团的时候,空中的齐柏林飞艇在林纳茨上尉的命令下开始转向,依然是以泰晤士河为路标,向着大海的方向飞去。现在,他们的征途刚刚完成了一半,预计在天亮以后飞艇将进入海峡上空,在那里,德国人将面临一次命运的判决——如果老天不来捣乱,他们就能顺利地飞回德国境内或德国占领下的比利时、荷兰境内;如果老天不肯帮忙,飞艇将会被风暴送到法国腹地,要么坠毁,要么长途飞行穿越法国抵达中立国或盟国境内。不过,LZ-38这一次的运气很不错,顺利地出击,完美地轰炸,安全地返回了。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到空中攻击的伦敦,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天降横祸。这次空袭共炸死7人,炸伤31人,伤亡并不算很大,财产损失也不值一提,但伦敦人吓坏了,恐惧心理驱使他们把齐柏林飞艇视为妖魔鬼怪,并对政府的无能表示强烈愤怒。这一场由齐柏林飞艇制造的大恐慌,史称“齐柏林大恐慌”。

齐柏林飞艇是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设计并生产的硬式飞艇。齐柏林(1838年—1917年)出生时,德国还没有完成统一,他父亲是巴登大公国的高官,他本人曾在符腾堡公国军队中任职。美国内战期间,齐柏林曾受邀作为军事观察员去前线考察,在那里,他接触了一支美国气球部队,登上气球,在篮筐里凭栏远眺,山川河流、敌军动向、战场全貌尽收眼底,齐柏林不由感叹气球是比骑兵更为有效的侦察手段。他认真地观摩、研究美国人的战术,记录了气球的使用方法,打算回国以后建立本国的气球部队。但由于气球本身的缺陷,它在军事上的用途很快被飞艇取代。1852年,法国发明家亨利·吉法尔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飞艇。此后,法国致力于发展软式飞艇,德国致力于发展硬式飞艇。

从军队退役后,齐柏林投身于硬式飞艇的设计、制造。他通过收购专利和自行开发,于1900年制造了第一艘硬式飞艇LZ-1号,并成功试飞。齐柏林欣喜万分,把个人财产都投入飞艇事业,接连试制了LZ-2、LZ-3等飞艇,但几次试飞失败和飞行事故让他的努力打了水漂,飞艇公司面临破产。此时,德国民众在媒体呼吁下大力捐款,资助飞艇事业,使齐柏林渡过了难关,研制出较为实用的新型飞艇,并争取到了德国军方的订货,使用飞艇运载旅客的民用航空业也带来不少订单,齐柏林多年心血终于有了回报。

★齐柏林伯爵

齐柏林飞艇用铝合金龙骨保持气囊的外形,采用活塞式发动机,飞行性能良好,装载量巨大,它有着银白色的外表,优美的线条,大得令人望而生畏的体型。以LZ-38号飞艇为例,它的长度为163.37米,直径为18.59米,容积为33780立方米,速度可以达到96千米每小时,由4台210马力的迈巴赫引擎牵引,气囊中装载的气体为氢气。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齐柏林飞艇的口碑都远高于丑小鸭一样的飞机。在当时人们的印象中,齐柏林飞艇总是伴随着大马力航空发动机所发出的“嗡嗡”声爬升至不可思议的高空,把大宗货物或乘客送往千里之外。而军用飞艇,则可在飞机飞不到的高度遨游,长途奔袭,对它的敌人进行死亡的宣判。相比之下,用木板和帆布拼成的飞机外形丑陋,结构简单得犹如儿童玩具,乘员数量和载重量不值一提,在与飞艇争夺天空的斗争中几乎看不到胜算。因此,德军虽然也有飞机,但却不被重视,大把的军费用在了飞艇上面。而英国则走了另外一条路——停止飞艇的研发,主要发展飞机。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英国拿什么对付来自飞艇的威胁?

★齐柏林飞艇

1914年8月5日夜,德军派出Z-6号齐柏林飞艇成功地轰炸了比利时的列日要塞。8月26日,德军的飞艇又对安特卫普实施了长达一周的轰炸。8月30日则空袭了法国的首都巴黎。英国当局有点坐不住了,随即将防空工作移交给海军部,让年轻气盛的海军大臣丘吉尔去伤这个脑筋。这件事情还真把这位未来的英国首相给难住了。经过一番研究,他无奈地承认现实:一旦齐柏林飞艇升空,英国的防空系统便无计可施。唯一的办法,是依靠并不成熟的飞机去轰炸德军的飞艇基地,把它摧毁在库房里。

5月31日对伦敦的首次轰炸把英国人的恐慌推到了高潮。英国首相阿斯奎斯敦促丘吉尔迅速行动,对德国人做出反击。

6月6日,3架满载炸弹的小型飞机在威尔逊中尉率领下升空,执行轰炸德国飞艇基地的任务。半路上,3架飞机又分成了两组:威尔逊中尉和另一架飞机为一组,前去轰炸德国境内的一处飞艇基地;沃恩福德少尉则单枪匹马,负责轰炸比利时境内的一处目标。威尔逊中尉和友机抵达目的地上空,下方就是轰炸伦敦的LZ-38的后勤基地。威尔逊中尉顾忌德军基地的防空炮火,迟迟没有发动袭击,而是在高空盘旋着寻找机会。和初遇空袭的英国人一样,德国人也没有应付空袭的经验,基地内的德军看见头顶上有架飞机,但又看不真切,就想当然地认为是自己人,向空中的飞机挥手打着招呼。威尔逊中尉见此情景不再犹豫,随即把飞机降低,看准飞艇库房投下了炸弹。等到德军明白过来,炮兵气喘吁吁赶到炮位装填好炮弹开火的时候,威尔逊中尉已经把飞机拉高,居高临下地看着炮弹在脚下犹如礼花般炸开,不慌不忙地驾机在天上飞了几圈,确认飞艇库房已经起火燃烧,库房内的LZ-38飞艇报废无疑后,便和友机一起返航了。

沃恩福德少尉那边,正在飞行途中,飞机钻出一块云,一条银白色的“大鱼”进入视野。德军飞艇!他心里一惊,下意识地就把飞机又拉高了一些。这艘倒霉的飞艇的编号是LZ-37,曾在5月31日执行轰炸伦敦的任务,但因迷路没有抵达伦敦,只轰炸了英吉利沿海。它这次出航并不是执行战斗任务的,而是载了一批飞艇设计专家上天兜风并“体验生活”,没想到竟遭遇了英军飞机。现在,沃恩福德少尉的飞机高度比飞艇要高一点,这对飞艇是不利的。飞艇指挥员哈根中尉并不慌乱,他一边下令机枪手射击,子弹嗖嗖嗖地向沃恩福德少尉的飞机飞去,飞机很快中弹,好在伤情不重,沃恩福德少尉赶紧拉开距离,开始盘算如何打掉这个大家伙,给自己立上一功。

此时,哈根中尉下令丢弃压仓的重物,飞艇很快爬升到了2000多米的高空,沃恩福德少尉的飞机也跟着向上爬升,仍然维持对飞艇的高度优势。哈根中尉见状,又下令飞艇下降,试图躲到一片云层下面去。沃恩福德少尉见此良机,立即驾机飞到飞艇正上方,投下一枚枚炸弹。飞艇庞大的体型妨碍了它躲避炸弹,只听轰的一声,气囊顶部蒙皮被炸开,随即引发氢气爆炸,飞艇立即解体,残骸四处迸射,最大的一块残骸直直地落向一个修道院,修道院里的修女和儿童成了无辜的牺牲品。飞艇爆炸的气浪也波及沃恩福德少尉的飞机,沃恩福德少尉勉强控制翻滚的飞机,瞪大眼睛从烟雾中观察德军飞艇的动向:“炸了,真的炸了,它完了!真是太棒了!”

沃恩福德少尉欣喜若狂,恨不能驾着飞机再翻两个跟头。但飞机已在爆炸的气浪中受重伤,连平稳飞行都做不到了。他随即找了块没人的空地迫降,对飞机进行简单修理后摇摇晃晃飞回了协约国控制区。英雄的归来大大鼓舞了英国人的斗志,英国国王闻讯大喜,当即为他颁发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庆祝这次神奇的胜利。

1915年年中至1916年期间,有两种型号的飞艇在德国海军中服役,飞艇爬高能力大增,德国人认为,不必惧怕英军飞机了,因为飞机上的机枪威力有限,而齐柏林飞艇太大了,即便被打成了筛子,它也依然能够支撑着飞回德国本土。但英国人也在进步,他们找到了飞艇的死穴——气囊中的氢气。

1916年夏天,英军花费多年心血研制而成的3种机枪子弹终于列装使用。其中的两种,名字分别以发明者的名字“Pomeroy”和“Brock”命名,属于高爆子弹的范畴。而第三种名为“白金汉”的机枪子弹,则是填充白磷的燃烧弹。这3种机枪子弹,单拿出一种来对德军的齐柏林飞艇进行射击,效果都十分有限,可是将它们混合起来使用,则会蜕变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武器:高爆子弹可以打穿齐柏林飞艇的氢气气囊,使得逃逸出来的高纯度氢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之后燃烧弹便派上用场了,它能够将这一大团混合气体引爆。

7月31日、8月2日和8月8日进行了3次空袭,这3次空袭构成了德军的第一波攻击。从战术上看,这3次攻击居然形成了有时间间隔的攻击波次,但是战果寥寥。

8月24日和9月2日,德军飞艇部队又分别发动了两次空袭,这是德国人的第二波攻击。与之前相比,这两次空袭的规模要大得多,尤其是9月2日的那场空袭,德国海军共出动12艘飞艇,陆军也出动了4艘飞艇,这16艘飞艇总共携带了32吨的炸弹。

其中,德国陆军的LZ-98号飞艇在艇长恩斯特·莱曼的指挥下,自泰晤士河口上空进入英国,在确信抵达了伦敦东区的船坞工厂上空后,它投下了炸弹,随后掉头朝东北方向飞去。在返航的途中,LZ-98号飞艇遭遇了皇家空军少尉威廉·罗宾逊所驾驶的一架驱逐机,莱曼见势不妙,立刻指挥飞艇躲进了厚厚的云层之中,成功逃离虎口。罗宾逊少尉遗憾地寻找新的目标。

威廉·施拉姆指挥的SL-11号飞艇则从正北方向飞到了伦敦的上空,轰炸了伦敦近郊的圣奥尔本地区。不幸的是,附近的芬斯伯里和维多利亚公园都安装有探照灯,SL-11号飞艇暴露在探照灯的强光下。威廉·施拉姆指挥飞艇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摆脱了探照灯的纠缠,隐入黑暗之中向北逃离战场。不料,迎面遇上了刚刚让LZ-98号飞艇从自己手中溜掉的罗宾逊少尉,真可谓“刚出龙潭,又入虎穴”。

罗宾逊少尉这次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从后面慢慢地接近SL-11号飞艇,向它发射了两个混合子弹夹,可是却没有发现任何击中目标的迹象。于是,罗宾逊掉转机头,再一次接近了那艘灰色的飞艇,将第三个子弹夹也赏给了它。这一回,罗宾逊看到飞艇的内部似乎有一丝亮光出现,紧接着变成了一团炽热的火焰,并且向四周迅速扩散,最终引燃了飞艇外面的蒙布。短短的几秒钟之内,SL-11号飞艇就化为了一个明亮而耀眼的大火球,带着熊熊的烈火,一边燃烧一边缓缓地朝考夫雷村坠落。这一千载难逢的壮观场面可是让伦敦的全体市民大饱了眼福。

当SL-11号飞艇坠毁的时候,埃里希·萨默菲尔德上尉所指挥的L-16号飞艇距离它只有不到2千米的距离。由于SL-11号飞艇的燃烧照亮了夜空,使得L-16号飞艇暴露了出来,盘旋在附近的英军飞机立刻盯上了它。萨默菲尔德立刻下令投下全部炸弹,然后所有发动机开足马力全速朝北飞行,终于在英军飞机抵达之前逃出了火光映照的范围。

这次空袭以失败告终。这次空袭给英国方面造成的损失仅为2.1万英镑,而德国人的损失就惨重了,不仅损失了一艘价值9.3万英镑的新式齐柏林飞艇,还让16名优秀的艇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修整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后,9月23日至10月1日,德军对英国再次发动了第三波空袭。当天夜间,7艘旧式飞艇缓缓飞入英国中部的米德兰郡。飞艇们纷纷寻找合适的目标进行轰炸,不过除了L-17号飞艇对诺丁汉及附近乡村取得了一些战果外,其他飞艇基本上都没有取得战果。

4艘新式飞艇由L-31号艇长海因里希·马蒂率领,率先进入德军势力范围的北海,然后再南下,并按照预定计划在第二天零点左右陆续到达英国首都伦敦。

其中,第一个到达的是L-33号飞艇,该飞艇的艇长为阿洛伊斯·包克。他们到达伦敦上空后,便疯狂地到处扔下炸弹,可是因为夜晚看得不太清晰,所以便朝着有亮光的地方投弹,结果大部分投到了泰晤士河的河湾与斯特拉特福德附近。英国人立即开始还击,纷纷向飞艇发射炮弹,但飞艇的钢筋骨架有一定防御力,因而未受到致命性的损坏。L-33号飞艇可以说几乎完美地完成了轰炸的任务。此时,见已达到目的,L-33号飞艇马上扔下压舱物,打算快速升到飞机飞不到的高度。也许是老天爷不愿意让德国人得逞,在他们直线上升的同时,一架英国战斗机瞄准了他们,迅速地发射了几梭子混合燃烧弹,该飞艇立刻起了火。包克见已无法操纵飞艇,只好命令立即着陆。着陆后,他们迅速引爆了飞艇,紧急赶来的英国士兵将他们俘虏了。

第二天凌晨0点15分,L-31号飞艇姗姗来迟,也到达伦敦上空。此时,L-33号飞艇燃烧放出的火光映照在伦敦东面的乡村,指挥官马蒂知道L-33已经失败了。于是,他立即向总部报告了这个情况。在进入伦敦中心地区的时候,L-31号飞艇娴熟地躲开了英军炮火的关照,于十几分钟后分别在肯宁顿、布瑞克斯敦和斯垂特汉姆的公路附近投下了大量炸弹,一举切断了英国的交通路线。英空军此时正在迅速赶来,L-31号飞艇立即转向,以最快的速度逃离了伦敦。L-31号飞艇成为这次空袭中唯一圆满完成任务的飞艇。在回程的途中,L-31号飞艇途经普利茅斯海军船厂,顺便将最后剩下的几枚炸弹全部倾泻在了这里,又引起了英军的一阵恐慌。

那么L-32号飞艇呢?与L-31号和L-33号同时起飞的L-32号本应与L-31号同时到达,可是令人感到诧异的是艇长维尔纳·彼得森竟然走错了路。在自北海南下的路上,L-32号飞艇突然出现了故障,引擎熄火以至于在空中乱飘,不知不觉地就驶到了泰晤士河附近。尽管此时引擎终于修好,但殊不知这里是英国人的防守重地。就在他们刚刚到达的时候,英国人发现了他们,一时间英国的飞机与探照灯的灯光将他们的目标照得通亮,L-32号飞艇成了英军的活靶子。彼得森发现自己的窘境,立刻命令艇员将炸弹和压载物不分地点地统统扔出去,以最快速度逃离。不过,英军早已想到了这一点,弗雷德里克·索维利少尉驾驶着双翼机飞快地冲向飞艇。索维利绕着飞艇飞了4个来回,射光了3个弹夹,将L-32号飞艇射成了蜂窝状,直到飞艇的蒙皮被击破,里面的氢气一股脑儿地燃烧起来后,索维利才心满意足地驾驶着战机加速离开。

L-32号飞艇的火光映照得半个伦敦城如同白昼一样,1点15分,L-32号飞艇终于缓缓坠落在伍尔维奇一个农场的草地上,该飞艇上的艇员全部遇难。与L-33号飞艇坠落时一样,英国兵也以最快的速度冲到了该飞艇降落的地方,希望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一次,他们的运气不错,居然找到了一部密码本。这部密码本是德国海军的密码本,找到它就相当于找到了战胜德军的最终办法。对于这一意外收获,英国人欢呼雀跃。然而,彼得森为什么违反保密规定、不顾被降职的危险,将这样一部绝密的密码本带到英国呢?难道是他本意就想投降英国吗?这又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L-32号与L-33号飞艇被英国击落,对德国海军的士气影响非常之大。主要原因是这两艘飞艇的指挥官与艇员全部都是德国海军中的佼佼者,可却以如此丢脸的方式被英国击落,实在是令人懊恼也令人丧失勇气。所以,在之后的空袭中,每一位德军士兵都不愿意再次光临大不列颠的领空了。

到了1917年,德军的飞艇攻势已经渐渐疲软无力,军方对飞艇的热衷也渐渐消退,把注意力转向了更有潜力的飞机。这一年9月至10月的“沉默攻击”可以算是齐柏林飞艇的最后疯狂。这一次飞艇部队指挥官彼得·斯特拉瑟调集了11艘飞艇,集中攻击英国东部的工业基地。

这些飞艇的飞行高度达到了6000米,在当时没有氧气设备的情况下已经使人感到呼吸困难了。在这样的高空,德国飞艇可以不惧飞机的袭击,但随之而来的是命中率的下降。10月19日夜间,德国飞艇在夜色和雾气的掩护下来到伦敦上空。德国人已经做好了苦战一场的思想准备,但出乎他们的预料,英国人的探照灯没有迎上来打招呼,英国的飞机也没有从黑暗中窜出来施放冷箭。从齐柏林飞艇上往下看去,整座城市包裹在浓重的雾气中,既没有灯火,也没有警报,探照灯、炮火一概保持沉默。怎么回事?很反常是不是?

伦敦的沉默让德军士兵感到一丝心安,同时也让他们感到一种莫名的危险,似乎有无数怪兽隐藏在雾气和黑夜中随时可能跳出来吞噬人命,这种看不到敌人的情形比面对面的战斗更加令人心悸。他们匆匆忙忙投下携带的炸弹,然后毫不迟疑地调转方向,甚至来不及确认一下自己的战绩就返航了。

结果这次轰炸,除了一些平民伤亡,伦敦没有受到大的损失,军事要地、工厂都安然无恙。由于英国方面的“沉默战术”,这次攻击后来就被称作“沉默攻击”。此后,飞艇在德军中进一步边缘化,原本由飞艇承担的战斗任务转给了飞机,而这个潜力无穷的“丑小鸭”也不负众望地成为天空的主宰。

自1915年1月19日至1918年8月5日,德军共出动飞艇208艘次、飞机435架次,对英国进行空袭,其中飞机空袭52次,飞艇空袭51次,投弹约300吨,让英军付出了阵亡1300余人、负伤3000余人的代价。在此过程中,德军大约有80艘飞艇毁于协约国的炮火以及恶劣的气候。

“一战”后,齐柏林飞艇的威名渐渐被人们淡忘。只有德国人,对飞艇还残留着一点爱。他们继续发展飞艇制造技术,利用飞艇航程长的优点,制造出可用于跨大西洋航运的“兴登堡”号飞艇。1937年,这艘当时最大、最先进的飞艇坠毁于美国,飞艇彻底退出了天空。

1918年以后的天空,是飞机与飞机角逐的舞台。德国的“信天翁D”双翼战斗机造就了“红骑士”里希特霍芬的盖世威名。 Rz7wy90tbI+Gjdnw5hjFH9t51eWwweMMqEsIqQ1nv+qPmZ6JfRHlcwSCUMkx0s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