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猎杀“俾斯麦”号

1941年5月18日,德国波罗的海沿岸港口格丁尼亚(今波兰境内)旌旗猎猎,要员云集。军乐队奏起激昂的音乐,在一干军政要员的注目下,两艘小山一样巍峨的战舰解缆起航,缓缓驶向远海。

3天后,21日上午8时,潜伏在瑞典南部城市马尔默的英国间谍目睹了两艘巨舰穿过厄勒海峡向北驶去,随即向伦敦拍发了一封电报,电文是:“矿井用的支柱和板条价格上涨,至少涨了百分之十一。”执勤的军官很快把这句暗语翻译出来:“‘俾斯麦’号出动了,至少11艘舰艇同行。”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英国海军震动了:“魔鬼俾斯麦”出动了!

被称为“魔鬼俾斯麦”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历史上最大的战舰,原本设计为3.5万吨级,但在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的坚持下改为4.9万吨。1940年8月,“俾斯麦”号在汉堡布洛姆·福斯造船厂建成交付使用。为了让舰上船员熟悉装备,雷德尔又安排它在波罗的海上训练了半年多。作为一艘重型战列舰,它的吨位和技术性能已是登峰造极——舰长250米,满载时排水量4.9万吨,采用了涡轮-电力推进装置。德国没有海外基地,所以在设计时尽可能增加载油量,以19节的航速航行,续航力可达1.5万千米。为了应付以寡击众的局面,“俾斯麦”号特别加强了防护能力,舰体采用了高强度钢,可以在20千米至30千米的距离上抵御380毫米的炮弹,舷侧可抵抗装药量250千克鱼雷的打击,上甲板全部以50毫米厚的装甲加强,要害部位的装甲厚度达120毫米,主炮装甲为150毫米至360毫米。“俾斯麦”号的主炮是4座双联装380毫米口径炮塔,备弹840发,副炮为双联装150毫米口径炮塔6座,可做大角度旋转,覆盖军舰前后各方向。对空武器由数十门重、中、轻型高炮组成。舰上还搭载4架“阿拉多”式水上飞机,用于侦察、校射和联络。无论从性能和战斗力上,“俾斯麦”号都远远超出英国同类军舰,“魔鬼俾斯麦”名不虚传,丘吉尔称为“造舰史上一大奇迹”。

★“俾斯麦”号外观上的最大特征是远超同类

这是“俾斯麦”号的首次出战。雷德尔获悉,英国近期有11支满载战略物资的运输船队要经过大西洋,其中还有一支是运兵船队。他为此筹划了一场大西洋海战中最大的海上袭击战,代号为“莱茵演习”。战役的设想是,以新建的巨型战列舰“俾斯麦”号、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与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诺”号组成的一支实力强大的分舰队,在潜艇的配合下对这11支运输船队实施突击,一举摧垮英国的海上运输,使英国的军工生产陷于停顿。为给这次袭击做好准备,他预先派出补给船到达指定地点,又派出伪装商船到护航运输队的航线上搜集情报,一切都计划得十分周密。

★刚瑟·吕特延斯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在出征前遭英国飞机的袭击,受创很重,需要大修,肯定不能如期参战了。“欧根亲王”号也遭到鱼雷攻击,好在并无大碍。为了不失去这次袭击护航运输队的绝好机会,雷德尔还是命令“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按计划突入大西洋。“莱茵演习”计划总指挥刚瑟·吕特延斯随“俾斯麦”号行动。

出航前,希特勒专门赶赴格丁尼亚,接见了吕特延斯、舰长林德曼和全舰1600名官兵,并参观了“俾斯麦”号战列舰。“你的任务,”希特勒对吕特延斯说,“就是进入大西洋,把丘吉尔脖子上的绳索再勒紧一点,扼死他!明白吗?!”希特勒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一个掐脖子的动作。

5月19日凌晨,“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从格丁尼亚港悄然出航,两天后驶过厄勒海峡,被英军安插在马尔默的间谍发现;再晚些时候又被瑞典军队发现,并通报给了英国方面。但这以后,它消失得无影无踪,与它一起行动的“欧根亲王”号同样行踪渺渺。

海军部只能断定,“俾斯麦”号在挪威卑尔根以南的某个地方,于是下令所有能出动的侦察飞机出动,对卑尔根、奥斯陆峡湾及由此往南的任何可疑目标进行侦察照相。

一架“喷火”式侦察机轰鸣着起飞,前去执行侦察任务——搜索挪威整个犬牙交错的海岸。一名侦察机飞行员在卑尔根以南的格里姆斯塔特峡湾里小心翼翼地飞行着。天气不错,他飞着飞着,发现峡湾深处躲藏着两艘巨舰。飞机来到目标上空盘旋,还拍下了照片。做完这些,这位老练的飞行员看了看手表——22日下午1点15分。这时,“俾斯麦”号也发现了侦察机,炮手们已经就位,准备开跑。此时,这架警觉的飞机飞走了。

这位飞行员一回到地面,立即向上级汇报:“在格里姆斯塔特峡湾有两艘巡洋舰!”情报部门很快把胶卷冲洗出来,一看,这哪里是巡洋舰,分明就是“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

“终于抓住它了!”人们惊喜地欢呼着。

“轰炸机呢?赶紧出发吧!在6点钟飞临它的上空。”

“轰炸机?”另一个人说,“看看这个吧。”

这是一份天气报告,大意是:雨雾正在临近,能见度将迅速变坏。

“到6点钟,一切都将为雨雾所笼罩,飞行员们肯定找不到‘俾斯麦’号。”

果然,顶着狂风大雨的轰炸机飞行员们飞临格里姆斯塔特峡湾后,在大雾弥漫中只能勉强保证自己不撞山,哪里还找得到“俾斯麦”号?返回基地后,他们汇报说:“什么东西都看不见。”

这场大雾帮了吕特延斯的大忙。他一发觉藏身之地曝光,就毫不迟疑地下令舰队驶出峡湾,直奔冰岛北部的丹麦海峡(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的海峡),取道那里进入西北大西洋。而英国海军部的官员们则一边咒骂着坏天气,一边组织应战。英军本土舰队及驻地中海和大西洋其他地区的舰只纷纷驶往北大西洋,以围堵德舰的突防。英军下令本土舰队封锁冰岛南侧与法罗群岛之间的海峡,以及冰岛北侧的海峡。“诺福克”号和“萨福克”号重巡洋舰监视丹麦海峡,另外3艘巡洋舰则部署在冰岛以南。霍兰海军中将率领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和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在6艘驱逐舰的伴随下,作为冰岛两侧英舰的后援力量。

一旦找到了“俾斯麦”号,谁能在战场上擒下这个“魔鬼”呢?英国海军部安排的是“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这两艘舰各有各的问题:“胡德”号太老,而“威尔士亲王”号刚刚出厂一个月,一些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船厂的工人还在舰上忙碌着,舰上的水兵也并不熟悉自己的战位。人们开玩笑说,这是“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小男孩”,“但愿老太太是个能打仗的悍妇,而小男孩则应该在战斗里成长。不管怎么说,眼下再也没有别的军舰可派了。阻止‘俾斯麦’号,就靠这一老一少了。”

23日傍晚,暮色苍茫,在流冰拥塞的丹麦海峡中执行搜索任务的英军重巡洋舰“萨福克”号和它的姊妹舰“诺福克”号凭着舰上先进的远程雷达准确地监测到德军舰队的方位。

5月23日傍晚,德军舰队被配备有雷达的英军重巡洋舰“萨福克”号及“诺福克”号发现,当时两舰正兢兢业业地在丹麦海峡巡逻,任务就是防止“俾斯麦”号偷过丹麦海峡。对方舰只刚一交火,英军巡洋舰就自知不是对手,很快释放烟雾并退往德舰的射程范围外,在德舰通过后又悄悄跟在后面,随时把“俾斯麦”号的位置告知友军。除了这两只讨厌的“苍蝇”外,“俾斯麦”号还遇到了另一件麻烦事——它的主炮射击时产生的巨大震动导致桅杆上的凝结冰脱落,砸坏了雷达,吕特延斯只好把“欧根亲王”号调至舰队前方,为舰队开路。这个决定后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5月24日黎明,“俾斯麦”号裹着浓浓的海雾抵达了开阔的大西洋洋面上,守在那里的英军舰队马上发现了这个庞然大物。吕特延斯不厌其烦地给舰上官兵训话,要求他们树立信心,相信“俾斯麦”号是世界头号军舰,盟军舰队中没有哪一艘舰艇能与之抗衡。吕特延斯的冷静让水兵们躁动的心情有所平复,一名水兵回忆说:“在‘俾斯麦’号上,我们期待着下达命令。我们知道‘俾斯麦’号是非常强大的战列舰,我们还知道英军寡不敌众且受伤严重,但我们进入海上会发生什么呢?”

“俾斯麦”号的东南方不到50千米处,两艘英国军舰正全速赶来,它们就是被英国海军寄予厚望的“小男孩”——“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老太太”——“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兰斯洛特·霍兰坐镇“胡德”号,担任了海战总指挥。2时47分,尾随“俾斯麦”号的英军“萨福克”号重巡洋舰再次确认了“俾斯麦”号的位置,此时德舰的航向是220度,英军的霍兰编队航向是240度,两者几乎是并列航行,距离近到只有50千米。从望远镜里,吕特延斯清晰地看到了“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也不由得皱起眉头——这“一老一小”可不容易对付啊!

5时许,霍兰打算先下手为强,下令准备战斗。吕特延斯却出人意料地下令转向,准备避开英舰。但霍兰不依不饶,下令英舰再次转为300度航向,依然是一副战斗的架势。

5时52分,双方距离25千米,“胡德”号的前主炮率先开火。炮弹落在“欧根亲王”号的舰艏右舷,“威尔士亲王”号的大炮同样轰向“欧根亲王”号。英舰的第一打击目标本来是“俾斯麦”号,但由于吕特延斯在航行中把“欧根亲王”号调到了舰队前方,而它和“俾斯麦”号的体型和涂装又很相似,结果霍兰根据常规认为领头的一定是“俾斯麦”号,所以将射击目标错误地指向了“欧根亲王”号!“欧根亲王”号是一艘有名的“福舰”,以打不中、炸不死著称,此次也不例外。英国军舰打来的炮弹纷纷坠入大海,激起巨大的水柱。吕特延斯神色淡然地没有下令还击。他很清楚自己的任务,他此次出海是冲着那11支运输舰队来的,不是为了打沉一两艘英国军舰。因而他要确保自己的军舰不受伤,不愿争这一时意气。

但是,只挨打不还手,让德军水兵们难以接受。林德曼舰长气冲冲地面见吕特延斯,说:“我是绝对不会让我的战舰这样被动挨打的!”吕特延斯见战斗已无法避免,便下令转为200度航向,以侧舷面对英舰的舰艏,轻松抢得了炮战中最为有利的“T”字阵形!这时的霍兰已经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流着冷汗下令,掉转炮口指向真正的“俾斯麦”号。但在不利的阵形下,英舰只能用前主炮开火,而德舰却能用全部主炮射击,占尽了优势。5时55分,“俾斯麦”号的主炮开始了第一次齐射!大炮发射时,“似乎整个船都在震动,感觉就好像船体都变形向一侧弯曲一样”,不是亲身经历,没人能相信大炮有这么大的威力。“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深知“俾斯麦”号主炮的厉害,硬顶着炮火靠向“俾斯麦”号,以使其炮弹落在侧面装甲上,希望其30厘米厚的侧面装甲能够抵御敌人的炮火。由于英舰的机动,“俾斯麦”号的第一次射击全部落空。“俾斯麦”号随即再次发射,把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胡德”号圈进了瞄准器。

德军在阵形上占了便宜,他们的大炮全都可以发射,而英军舰队只有舰艏炮能打到德舰。一度避战的“俾斯麦”号露出它狰狞的爪牙,一串炮弹打穿了“胡德”号的更衣室,弹片迸射,形成了密集杀伤。引发的大火蔓延开来,烧死了不少舰上的士兵,舰上一片混乱。

霍兰中将指挥“胡德”号转向,试图用侧面装甲去抵挡“俾斯麦”号的炮弹。但这些努力无济于事,一枚穿甲弹穿透了“胡德”号,爆炸之后引起了更大的爆炸,弹药库被点燃了。从“俾斯麦”号上看,“胡德号”在一次巨大的爆炸后舯部沉入水中,舰艏和舰艉却在水面上高高地翘起。“威尔士亲王”号上的水兵后来对“胡德”号的最后时刻做了如下描述:

忽然,在水天交接处发现了两根船桅,所有测距仪都悄然无声地对准了这个方向,350毫米口径大炮也跟着指向这边。时间飞逝,德舰终于露面了,天边出现了它们的侧影,是“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它们没有施放烟雾……时间流逝之快令人担心。德舰的航速为30节,就在我舰前方。终于从“胡德”号上传来了命令:“开火”。当“胡德”号进行第一次齐射时,炮口发出大片橘红色的闪光,前炮塔上腾起黑沉沉的烟云,打出的炮弹落在了德舰的后面,可以看见水柱冲天而起。就在这时,我们望见“俾斯麦”号的炮口也发出了耀眼的橘红色闪光,接着腾起了相同的黑烟。随即出现了令人心悸的时刻,敌人的首次齐射从我们头上掠过,可以从炮弹的啸声判断它离我舰很近,啸声越来越刺耳,然后戛然而止,紧贴“胡德”号舰艉的海面上升起巨大的水柱。当齐射一轮接一轮进行时,人们好像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再次传来这种可怕、刺耳、尖厉的啸声时,我舰右舷又升起了水柱,这是“俾斯麦”号的校正射击。这一刻,我们看到“胡德”号上突然起火,接着是无法描述的一幕:舰的舯部爆炸升起烟云,红色的火焰冲天而起,黄白色的烟云上腾,舰体的残骸碎片在空中乱飞。这次爆炸将“胡德”号撕裂了。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击沉“胡德”号的是“欧根亲王”号,因为当时能命中“胡德”号弹药舱的炮弹只能来自“欧根亲王”号。但不管是哪艘德舰的战功,英军航速最高、火力最强、声名最显赫的战舰就此终结了。

★“胡德”号战舰沉没

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胡德”号,英国海军曾经的骄傲,就沉没在波涛中。由于它的沉没十分迅速,舰上人员都还没有来得及撤离,霍兰中将和绝大多数水兵就随舰沉入大海,获救者不过寥寥数人。有一位将军评论说:“‘胡德’号是去迎击比它先进22年的敌舰而被击沉的,在这22年中,军舰的设计、技术和战斗力都发生了始料不及的变化。”

“胡德”号战沉后,“威尔士亲王”号独木难支。这艘过于年轻的军舰是边调试边上战场的,船上甚至还有不少船厂的工人。它独自承受着“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的全部火力,片刻之间就连中7弹。万幸的是只有3枚爆炸,其中一枚381毫米炮弹击中了舰桥,但舰长利奇大难不死,“威尔士亲王”号的战斗力未受大的影响。利奇舰长随即指挥“威尔士亲王”号进行还击,一发炮弹无巧不巧地打穿了“俾斯麦”号舰艏的燃料舱,造成了燃料舱的轻微漏油。在短期内,这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俾斯麦”号没有理会这点小伤,继续和“欧根亲王”号向“威尔士亲王”号倾泻着炮弹。利奇舰长因为己舰火力明显不及对手,又多处中弹,进水量已达5吨,便见好就收,于6时5分下令施放烟雾,全速撤退。

两艘英国军舰一沉一逃,这确实是很值得庆祝的胜利。即便是老练如吕特延斯,也不禁有些得意忘形。他下令:“立即向柏林报告——英舰‘胡德’号被我击沉,‘威尔士亲王’号受重创逃跑,仍有两艘英巡洋舰尾随盯梢。”希特勒闻讯自然是大喜,宣传部长戈培尔很快就把这次胜利吹嘘成了神话。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播音员用简短的话语确认了这件事。英国人陷入难言的悲痛之中。

纽约报纸用特大标题报道着“俾斯麦”号击沉了“胡德”号这一事件:“一艘大型战列巡洋舰完了……”纽约的一家电台里,一位新闻评论员正向他的听众评述事件的经过:

你们已经从本台的快讯中收听到了这个消息。此刻,尚未收到关于这个事件的进一步报道。很显然,这次战斗是由于英国试图阻止“俾斯麦”号突入大西洋而发生的。同样,显然英国遭到了令人震惊的失败。“胡德”号的沉没意味着英国损失了一艘重要的军舰和牺牲了许多生命。死亡人数至少一千人,可能达两千人之多。而这两千人的死亡是在一瞬间发生的。但是,这还不是事情的全部。德国人在报道中还提到了另一艘英国战列舰负了重伤,也可能已经沉没了。没有理由可以怀疑这个报道的真实性。毫无疑问,英国蒙受了极大的损失。问题还在于,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俾斯麦”号有着完全的行动自由——而英国的公告却一点也没有提到给“俾斯麦”号造成的损伤。“俾斯麦”号还会干出些什么事情来呢?我们认为,在离“俾斯麦”号几百海里的范围内,没有一艘能和它相抗衡的英国军舰。“俾斯麦”号可以南下进入大西洋,横扫英国的护航运输队——而这些运输队中,没有哪一艘担任警戒的军舰能经得住它的打击,哪怕是一会儿也顶不住。

“威尔士亲王”号撤退之前曾经给“俾斯麦”号造成了一些轻伤,影响比较大的就是燃料舱的漏油现象。“俾斯麦”号在长途远航后油料本就不足,架不住这样持续泄漏,便决定驶往法国(当时已被德国占领)港口。而“莱茵演习”的任务则交给“欧根亲王”号。于是吕特延斯设计了一场伏击,打算解决掉那只讨厌的“苍蝇”——一直跟在后面的英国重巡洋舰“萨福克”号。

“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隐藏在一块海雾笼罩的海区里,终于等到了小心翼翼跟在后面的“萨福克”号。“俾斯麦”号黑乎乎的舰影一出现,警觉的“萨福克”号立即放出烟雾,在弹雨中夺路而逃。“萨福克”号逃走后,“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也很快分手,各奔前程。

在赶往法国的路上,“俾斯麦”号渐渐放慢了速度,因为舰上油料已经不多,高速航行需要消耗更多的油料,“俾斯麦”号不得不节省。此时,吕特延斯收到了柏林方面发来的电报,得知英国人已经组建了一个H部队,包括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战列巡洋舰“声威”号、巡洋舰“谢菲尔德”号和6艘驱逐舰,该舰队已于头一天午夜从直布罗陀(英国殖民地)出发,恰好挡在“俾斯麦”号前往法国的路上。而“俾斯麦”号后面,“萨福克”号仍在阴魂不散地跟着,随时把“俾斯麦”号的详细位置播报出去。

“乔治五世”号战列舰上,英国海军上将约翰·托维指挥H舰队向“俾斯麦”号合围。

25日晚10时,9架“剑鱼”式鱼雷轰炸机从英军“胜利”号航母的甲板上起飞,向“俾斯麦”号进行了突击。

“剑鱼”式是一种老式双翼飞机,由费尔立航空器制造公司生产。一架飞机可以搭乘3人,飞行员、观察员,还有后座机枪手。它的速度不快,但易于操控,稍加改装就可以携带炸弹、鱼雷等。到“二战”时,人们认为“剑鱼”式已经过时了,但它却在英国海军空袭意大利塔兰托港的战斗中大显身手,曾击沉5艘战列舰,让人感叹廉颇不老。

这9架“剑鱼”式是“胜利”号上搭载的全部飞机。它们穿过浓雾和风浪飞向“俾斯麦”号。在“俾斯麦”号上空,它们排好了队形一起俯冲下来。“俾斯麦”号发现了它们,舰上的52座高射炮一起发射,但一无所获。“剑鱼”式降到很低的高度发射了鱼雷,“俾斯麦”号以快速急转的方式来躲避英军鱼雷的攻击,它巨大的身躯几乎是旋转了起来。有一架“剑鱼”式发射的鱼雷漏网,狠狠地撞在“俾斯麦”号的腹部爆炸,激起了巨大的水柱。就这样,“剑鱼”式发射的9枚鱼雷仅有1枚命中,而且只是击中了厚厚的舰甲,对皮糙肉厚的“俾斯麦”号来说不是多重的伤。“剑鱼”式发射了鱼雷之后立即返回航母,而它们的去向又被“俾斯麦”号的雷达侦测到。吕特延斯由此推断出对方航母的位置。事实上“胜利”号航母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一样,都是刚出船厂不久的新舰,可见“俾斯麦”号已经把英国最后一点战争潜力给逼出来了。

直到此时,吕特延斯仍然对“俾斯麦”号充满信心。损管人员前来报告说,鱼雷给“俾斯麦”号造成的损害不大,可以执行下一步行动计划——甩掉跟在后面的讨厌的“苍蝇”。办法呢,说出来很简单,操作起来却很精细:吕特延斯知道,“萨福克”号必须以Z字形前进,以避免潜艇的攻击。当它走到Z字形转折点,“俾斯麦”号立即向右急转,进入“萨福克”号雷达的盲区,然后转一圈返回原来的航道,脱离“萨福克”号雷达的监控。

这下子英国人抓狂了。“萨福克”号的雷达操作员疯狂地搜索雷达信号,试图重新找到那条脱钩的“大鱼”,但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英国海军舰队在北大西洋海域搜索德军“俾斯麦”号的踪迹,但“俾斯麦”号完全消失了。英军非常沮丧,无论是士兵还是将军都非常懊恼,因为他们不知道“俾斯麦”号究竟在哪里。

老辣的吕特延斯使尽手段,利用夜幕的掩护和英舰的雷达盲区,径直向西南方向驶进了风狂雨骤的北大西洋深处,如果能尽快到达法国海域320千米之内,“俾斯麦”号的安全就大有保障,因为那里已经在德军岸基飞机的航程之内。

海军上将托维想尽了一切办法,想要找到“俾斯麦”号的位置。从美国租借来的“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出发了。这是一种速度很慢的飞机,但性能非常可靠,用于侦察和海上救护都非常称职。“俾斯麦”号能够逃脱它的眼睛吗?

在北大西洋深处航行了10小时后,吕特延斯认为已无大碍,便向柏林总部发电报报告局势。很快,英国的无线电情报站就截获了他发出的讯号。英国海军部里欢声笑语四起,海军上将托维长长地出了口气,认为“俾斯麦”号在劫难逃了。

◎有资料说,当时英军参谋人员失误,标错了“俾斯麦”号的方位,导致托维的指挥也出现失误。但随即,德国人也犯了错。柏林发出了一长串无线电报,指示“俾斯麦”号全速向布雷斯特前进。英国人截获这些信息后,得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5月26日10时30分,从正在英格兰西南海空巡逻的一架英军海岸航空兵“卡塔利纳”式水上飞机传来了最新报告:敌舰正行驶在法国布雷斯特港以西约1100千米处,次日傍晚可驶抵该港,具体方位是北纬49度33分、西经21度50分,航速20节。位置距离英搜索舰队甚远,而且即将进入德国空军和潜艇的活动范围。英海军在这一海域几乎没有可以截击德舰的力量,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以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击伤敌舰,使其放慢速度,等水面舰只赶上来围歼。距敌人最近的巡洋舰“谢菲尔德”号高速驶往指定地点,咬住了“俾斯麦”号。只要它能将“俾斯麦”号拖住,萨默维尔将军统领的H舰队就会及时赶到“俾斯麦”号前往法国的路上,把它挡在德军岸基飞机的防护圈外。

英军派出的舰队看似强大,可是散布在大西洋各处,要么距离过远,要么燃油耗尽不得不回港加油,真正能够威胁到“俾斯麦”号的并不多。H舰队成了托维唯一能指望的力量。这支舰队包括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战列巡洋舰“声威”号和巡洋舰“谢菲尔德”号,是从英占直布罗陀基地出发的。

★“剑鱼”式以能携带多种武器而著称,其显

5月26日19时,发现“俾斯麦”号8小时后,15架“剑鱼”式鱼雷轰炸机从“皇家方舟”号航母上起飞,奔向“俾斯麦”号。在“俾斯麦”号上空,“剑鱼”式迅速俯冲下来,进入了“俾斯麦”号防空炮的盲区。飞行员莫法特后来回忆说,他在接近射程准备发射鱼雷时,听到有个声音对他说:先别动,乔克。说话的是机上的观察员,他似乎发现了什么,阻止莫法特轻率地发动攻击。他用眼角的余光向外望去,看到观察员倒挂在机舱外观察浪高,想要把海浪对鱼雷的影响降到最低。莫法特沉住气,等到观察员催促的时候才释放了鱼雷,然后赶快驾机离开。莫法特和观察员的配合如此默契,他们投放的鱼雷狠狠地撞在了“俾斯麦”号的尾部。船体剧烈爆炸,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洞。“俾斯麦”号的船舵被卡住,无法转向,只能背对着敌人。所有想要操控舰船的努力都白费了。“俾斯麦”号被包围了,只能孤军奋战。

听到伤情的报告,吕特延斯心如死灰。他十分清楚这一创伤的后果,预感到难逃厄运,便在午夜时分给希特勒拍发了电报:“本舰已经无法进行机动,将战斗到最后一弹。”除了飞机的威胁,还有几艘英军驱逐舰紧随“俾斯麦”号不放,并在远距离从不同方向施放了鱼雷。受重创的德舰无法控制自己的航向,只能偏离目的地,向北漂去。

在“乔治五世”号上,舰队指挥官约翰·托维指挥战列舰“罗德尼”号和“乔治五世”号开火猛轰,炮弹如雨点般落在“俾斯麦”号周围。“俾斯麦”号的方向舵虽然不灵了,但火力依然凶猛。吕特延斯下令首先击沉战列舰“罗德尼”号,想要先把它干掉。但“俾斯麦”号的方向舵被卡住,等于是瘸了一条腿,无法从容闪避。先是主炮射击指挥仪被击毁,随即是大部分主炮被毁,整艘船起火倾斜。当时的一名英军目击者回忆说:

我们用望远镜注视着“俾斯麦”号,它的所有大炮都在开火,德国人有首发命中的美名,可第一次齐射从“罗德尼”号的舰艏上方掠过,落点太远。此后,其射击的规律性和准确性变得越来越差,两艘英舰在9时把距离压到14.5千米,“俾斯麦”号的两门前主炮已退出战斗,炮兵指挥所也被击毁。不久,舰后的炮兵指挥所也中弹了。英舰进行了5小时15分钟的抵近射击,才把它送入海底。在此期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舰中口径火炮命中敌舰上层结构时发出的橙色闪光,这种闪光越来越密。然后,从燃烧着的甲板上升起了一团大火,转眼间便燃到了主桅。

10时,“俾斯麦”号弹药耗尽,停止了射击。舰桥被打掉,全舰被浓烟笼罩。在这场炮战中,“乔治五世”号发射了339枚350毫米炮弹,“罗德尼”号发射了380枚400毫米炮弹。由于“俾斯麦”号的结构坚固,所中炮弹中仅有一发350毫米炮弹击穿甲板,舱内设备基本完好,燃烧着的残骸漂在海上。两艘英国战列舰因燃油即将耗尽,不待“俾斯麦”号沉没就返航了,击沉这一浮动靶子的任务交给了轻型舰只,“诺福克”号和“多塞特郡”号向这个活靶子发射鱼雷。“多塞特郡”号行驶至“俾斯麦”号右舷,在近距离上连射两枚鱼雷,然后一边开炮一边绕到德舰左舷再发射一枚鱼雷。“俾斯麦”号甲板上数百名水兵不等舰长下令就纷纷跳海逃生。10时36分,“俾斯麦”号永远地沉入了大西洋。

关于“俾斯麦”号的最后沉没,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中鱼雷沉没;一说是德军官兵在射完炮弹后自行炸沉。一名侥幸生还的德舰军官回忆说:

炮声越来越零乱,最后只剩下了零星的几声爆炸。舰桥上的传令装置已经被打坏,三个涡轮机机舱中满是浓烟。10时15分,我得到了命令:‘准备沉船’。军舰缓缓下沉,我们明白,它接着是要翻转倾覆的。高唱三遍‘祝愿胜利’之后,我令部下离舰。刚一离开,船就向左舷倾覆,舰艏直指天空,舰艉朝下,沉入深海。

10时36分,“俾斯麦”号带着吕特延斯上将、舰长林德曼以及舰上其他官兵一起沉入波涛之中。海面上数百名水兵挣扎待救,“多塞特郡”号丢下绳索,救起大约80名德军水兵,“毛利人”号也救起来25人。但救援工作刚刚开始,就发现德军潜艇,“多塞特郡”号和“毛利人”号立即终止救援,撤离现场。海中挣扎的数百名德军水兵最后只有5人被德军气象船“萨克森沃尔德”号和一艘潜艇救起。吕特延斯和林德曼都未能幸免。赶来支援的德军飞机击沉了一艘英军驱逐舰,潜艇更是无济于事,它们多是在返回基地途中临时受命赶来,已经没有几发储备的鱼雷了。德军潜艇在沉船现场出现,反而使正在打捞落水者的英军驱逐舰匆匆离去,更多的落水者因此丧生。

托维给予“俾斯麦”号高度评价:“‘俾斯麦’号在绝境中勇敢奋战,发扬了德国海军的传统,它是悬着飘扬的军旗沉入大海的。”海军部马上告诫他:“出于政治原因,不得向新闻界散布这类评语。”

“俾斯麦”号的同伴“欧根亲王”号在5月24日与“俾斯麦”号分道后,先向南疾驶,在大西洋中部加了油。这时,发生了机械故障,舰长布林克曼决定停止袭船战。5月27日,英军海防部队的一架侦察机发现了这艘重巡洋舰,但英国海军已是力不从心,因为几乎所有能够出动的军舰都返回基地加油或补充弹药,以继续对“俾斯麦”号的搜索,无力组织围捕。“欧根亲王”号趁机于6月1日溜进了布雷斯特港。

“俾斯麦”号的覆灭打消了希特勒在海上有所作为的想法,雷德尔的“巡洋战术”寿终正寝。直到“二战”结束,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再无大的作为。 /qbf+OtRXSSnhfIMkEUeRx3pim6l9WO//KHsUHZmYS6FQcF1AliptK5c3rS0TcI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