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回

张司徒连环施计,楚霸王自刎乌江

齐地往南去,便是琅琊郡(在今山东南部),琅琊郡再往南去,便是楚国国都彭城。此时西楚霸王仍身在广武山,闻知大将龙且已死,韩信尽得三齐,如何不大吃一惊?这时的他,前有刘邦后有韩信,终于体会到进退维谷的滋味。然而这还不是全部:彭越因知项羽被汉王缠住,又起兵复争梁地;英布也不甘示弱,配合汉将刘贾等人出兵东南,对淮南一带虎视眈眈。——汉王已亲口向英布承诺:若拿下了淮南,便正式册封英布为淮南王。

事已至此,西楚霸王只能一条路走到底了。

继续死磕汉王!

然而,楚军经过潍水一战,已丧失了半数精锐,再想从正面攻破汉军严密设防的“荥阳—广武山—敖仓”这一整条防线,已是绝不可能。但西楚霸王毕竟是西楚霸王,他吸取屡屡中刘邦“诡计”的教训,决定也来一次兵不厌诈。只要此计得逞,楚军就能力挽狂澜,毕其功于一役!

“来人哪!将刘太公与吕雉二人请出,随寡人前往广武山下。”

却说昔日彭城一役,汉王虽凭借夏侯婴的娴熟车技,从楚军的重重包围中侥幸逃出,但其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雉二人,却皆被楚军在沛县附近捕获。这二人被楚军关押已久,直到今日才被西楚霸王“请”出。楚军士兵遂用两副案板,将刘太公、吕雉二人抬到汉军所驻扎的广武山下。汉王闻知有这事,慌忙令侍卫持盾随行,到山腰间察看究竟。一看,可不正是亲生父亲和结发妻子,那还有假了!西楚霸王那边,见汉王果然从山头的营垒中走了出来,已是扬扬自得。他传令军士架起两口大锅,烧得热气腾腾,朝对面的阵地上高呼道:“刘邦,你若不愿见你的父亲、妻子皆被我烹杀,可立即率军出降,寡人饶你不死。若不然,此二人一旦被丢入锅中,你可后悔莫及了!”

见项羽竟然如此行事,汉王身旁的张良、陈平二人即便是有千般智慧,万般妙计,这次全部哑口无言。总不能劝说汉王“随他项羽烹杀去吧,父亲、妻子死了又有何妨……”正为难时,突见汉王放声大笑,回山下道:“寡人与阁下曾同朝为臣,情同兄弟。我的父亲便是你的父亲;你既舍得烹杀自己父亲,寡人虽是不舍,亦是无可奈何……对了,烹熟你父亲之后,一定记得分一杯羹给我……刘邦在此多谢了!”

呼!一旁的张良卷起袖子,擦汗不止;陈平则暗拍胸口,暗道:汉王以“无赖”之言还制于“无赖”之计,比之我陈平,竟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佩服,佩服!

山下,西楚霸王剑眉横立,作色道:“你休得猖狂,我项羽不信,你真能亲眼看着他二人白白送死?”

就在他与汉王做口舌之争时,被五花大绑搁在案板上的吕雉突然大笑:“今汉国已据有天下十之八九,我夫君一世英明,怎会中你区区奸计?要杀便杀,我吕雉虽是一介女流,有何惧哉!”

西楚霸王来时信心满满,结果被这夫妻二人一唱一和,顿时灰头土脸。恼羞成怒之下,他沉声又道:“既是如此。来人哪,可立即执刑!”

“大王且慢!”西楚霸王身后,令尹项伯挺身而出道:“刘邦一心要夺取天下,岂会被家室所累?即便烹杀此二人,也是无济于事,白白折损了霸王威名。不如且留他二人性命,再谋其他计策。”

西楚霸王听过叔父之言,再看看可怜巴巴的刘太公,依稀想起了亚父范增……唉,罢了罢了……西楚霸王本无心杀刘太公,只是为逼迫汉王投降罢了。眼见计策竟然无用,他只得传令军士扑灭柴火,将太公、吕雉二人押回去,继续关押于牢中。

此计不成,西楚霸王又生一计。几日后,汉王手下来报,说项羽又抵达山下。汉王只怕他又动起了烹杀刘太公的念头,忙带着侍卫上前答话(汉王其实牵挂父亲,但他认定项羽不敢动手,所以此前用无赖之计)。出来一看,这次没有刘太公,也没有热气腾腾的大铁锅,只有西楚霸王一人单戟匹马立定城下。他心中大定,便问对方是何用意。

西楚霸王凛然道:“天下熙熙攘攘多年,万民不得休息,皆是因你我二人争斗不休。项羽在此,特请汉王下山与我一决雌雄,胜者,便为天下之主!”

汉王明白了:项羽是要自己手持兵器,与他一对一单独厮杀。遂忍不住放声笑道:“谁不知你项羽力能举鼎,力敌千军?寡人宁愿斗智,不愿斗力!”

“若汉王不敢与我项羽战,可与我手下战。此番我带来三位壮士,汉王可任择其一,若是胜了,也作数。”

“寡人乃一国之君,岂会和你这蛮牛一样,逞匹夫之勇?不战,不战!”汉王不跟他多说了,转身便回,任由项羽在城下耀武扬威。过了半晌,汉王听听动静,项羽还在那儿大声搦战,便找来一神箭手,令他去射杀那所谓的“三大壮士”。神箭手不负“神射”之名,第一箭,射倒一个;第二箭,又射倒一个;三箭下去,三大壮士全被射死。正当他掏出第四支箭,再要射杀项羽时,西楚霸王一声大喝,声若雷霆,吓得神箭手转身便逃,自始至终未敢再露出头来。

西楚霸王威风过后,见三大壮士都已伏尸身旁,心中躁怒,又生出一计:难道就你汉军会放箭吗,寡人也放一箭,给你刘邦好好瞧瞧!

又过数日,西楚霸王暗藏宝弓,背负箭矢,又去邀汉王答话。汉王猜他黔驴技穷,再无畏惧之心,遂应邀出营。二人这番相见之后,汉王洋洋洒洒将张良、陈平事先拟好的文书背诵了一遍,怒斥项羽有十罪:第一,背弃怀王之约;第二,私杀宋义;第三,救赵后私自入关;第四,焚烧咸阳城;第五,擅杀秦王子婴;第六,坑杀秦军降兵二十万;第七,私封诸侯,擅改他人封地;第八,以下犯上,自占彭城;第九,居心叵测,行刺义帝;第十,为政不平,王约不信,大逆不道,天下不容。待背完后,汉王还觉得不过瘾,特意再上前几步,补上一句:“寡人兴的是义兵,杀的是逆贼,怎会舍万金之躯,与你做什么‘一决雌雄’?今后只管发兵来战,你我二人不必私下相见了……”

说时迟那时快,西楚霸王见汉王大意,已离开了持盾卫士的保护,突然转身,暗中搭箭,一箭射出!正是开弓如落日,箭去似流星!等汉王反应过来时,那支利箭早已穿透铠甲,“噗”的一声,正中胸口。汉王闷哼一声,仰天便倒。

张良、陈平二人脸色唰地白了,连忙俯下身去探查汉王伤势。还好,此箭偏过了心口,虽然伤重,但未中要害。二人连忙折断箭尾,将半死不活的汉王扶起,请他咬牙作答项羽,就说伤势不重。

汉王从二人之言,拼尽最后力气,大喝一声道:“项羽,你这卑鄙小人,竟然偷施冷箭,射中了寡人的……脚拇指……”然后,他面带微笑,在二人的搀扶下毅然挺立于山腰上。

西楚霸王由于箭速极快,张良等人折断箭尾又干净利落,并未看出其中端倪。他叹息一声,抛下宝弓,策马率先回营,身后数百楚军手持兵器,稀稀拉拉跟上。他们目睹了今日之事,也深为大王感到可惜。

结果,西楚霸王前脚刚走,汉王轰然倒地。

当夜,汉王病重,剧痛难忍。但为了抚慰军心,又在张良等人的劝说下强行起身,将广武山军营视察了一番。但凡有军士询问伤情,汉王必一口咬定是伤了脚拇指,因此才步履艰难。巡查完广武军营后,汉王见军心大定,才在侍卫的保护下,转移下山驰入成皋,紧急传御医暗中治疗箭伤。

过了半月,因御医治疗得妥善,汉王箭伤稍愈,总算保住了性命。他不辞辛劳,又亲入关中征调兵马,补足粮草;并派人北上通知韩信、彭越二部,约定三方共战项羽。

项羽,这一箭之仇,很快可报。等韩信一到,你就死定了!

“报!韩相国已平定齐国,特派遣使者前来,有要事禀报。”

汉王刚从关中返回前线,就听得喜报,忙整理衣冠安坐于帐中,令手下去将韩信的使者好生请上来。那使者拜见汉王后,呈上书信一封。汉王接过一看,脸色顿时由晴转阴,破口大骂道:“好你个韩信!寡人困守此地,数次险遭项羽暗算。你不来相救也就罢了,竟还要做什么‘假齐王’,真是岂有此理……”

话未说完,汉王左、右两腿生疼,各被人猛踹了一脚。汉王看左手边,踹他的是陈平,再看右手边,踹他的竟是张良,不禁一愣。只听张良附在他耳边低声道:“我军正与楚军隔山涧对峙,举国精锐皆已在此,若韩信再自立为齐王,大王用何兵马北上征讨?”汉王恍然大悟,碍于骂韩信的话已然说出口了,又收不回来,只得继续大骂道:“寡人本道韩相国是个真汉子,谁想竟也会惺惺作态。他既有平定齐国的大功,做什么‘假齐王’?……来人哪,拿笔墨竹简来,寡人这便拟诏,册封韩信为三齐之主!”

韩信使者并未察觉出汉王态度的转变,只见册封韩信为“真齐王”的诏书已然拟好,忙小心收入怀中,匆匆回去复命。韩信既得汉王正式册封,慨然宣布:不日将发兵攻打彭城。

彭城,正是楚国眼下最大的软肋。韩信一旦真的发兵进攻,西楚霸王最担心的一幕就要发生。——若率军救之,只恐荥阳难守,楚国将失去阻挡汉王东进的最佳战略要地;若置之不理,那韩信占领彭城之后,前线十数万楚军将士的粮草、衣物、军器等,将从何得来?西楚霸王为此困扰不已,思虑几日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主意:劝韩信背叛汉王,归降楚国。即便不能,也至少劝他割据齐地自立,与汉国、楚国三分天下!

为了让这个设想成为现实,西楚霸王特意挑选了一位口才极佳的说客,携带大量礼物去游说韩信。对此,韩信大笑道:“当日我在霸王手下,当得好一个执戟郎,言不听,计不从,为此我才弃楚投汉;服侍汉王后,只因萧何一谏,汉王便授我大将军印信,言听计从,事事委任于我。我韩信,方能成为今日之韩信!阁下可代我答谢霸王,就说韩信深受汉王重恩,誓死不叛!”

楚国使者听了这话,知再劝无用,只得带着礼物原路返回。在韩信身侧,前日劝韩信不必顾忌郦食其死活,继续出征齐国的蒯彻也恰好在场。他好奇地问韩信道:“齐王口口声声说深受汉王大恩,在下愿闻其详。”

“册封我为齐王一事,难道还不足以证明?”

蒯彻哑然失笑道:“齐王聪慧过人,为何不知此实为汉王权宜之计。”他见韩信不解,又问他道,“那依大王看,您与汉王之交,相比‘张耳与陈余’‘勾践与文种’二者如何?”

“皆不如也。”

“那就是了。张耳与陈余昔日为刎颈之交,誓同生死,但不久前斩杀陈余的,正是张耳。为何?只因‘人皆有贪欲,因而人心难测’之故。张耳欲称王赵地,陈余也欲称王赵地,因此化友为敌,殊死相搏。文种忠心无二,竭尽才智助勾践称霸天下,最终却命丧勾践之手。为何?只因‘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范蠡走而得生,文种守而身死,正为此理。眼下,大王与汉王的交情远不及以上二者,却建有盖世大功,位极人臣,岂能对汉王全无防备?依下臣之见,不如就从项羽之言,先占据齐地,之后攻取赵、燕二国,以河北之辽阔,足以与楚、汉成三国鼎足之势。”

韩信听过蒯彻说辞,怦然心动。但细细一想,一来,汉王刚册封他为“真齐王”,情深义重,背之不义;二来,既已位极人臣,先后担任“大将军、相国、齐王”三职,何苦仍贪心不足,要与汉王齐肩;三来,他确实对汉王心存畏惧,项羽每战必胜,多次杀得汉王丢盔弃甲,到最终竟还让他不可思议地扭转了局势。这事对韩信的震撼太大了——如果他韩信真的反了,以汉王的手段,会不会有新的用兵高手“陈信”“李信”出现,与张良、陈平等人用计对付自己?韩信念及以上三点,最终婉拒了蒯彻的建议,决心不叛汉王。

公元前203年二月,韩信在继续效忠汉王、归顺楚国、割据齐地自立三者之间做出了抉择。这一抉择,预示着已持续了近三年的楚汉战争即将进入决战阶段。

就看韩信何时出兵,对楚国发动致命一击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韩信明明已拒绝了项羽和蒯彻的提议,明确表态将效忠汉王,但他的实际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在此后的半年多时间内,他手握精兵十余万,始终据守在齐国,从未向彭城方向前进一步。

汉王渐渐失去了耐心,多次催促韩信南下,而齐王韩信则坚持兵马不动。或许在他看来,楚、汉之间只要未分出高下,刘邦、项羽、韩信三人便能维持住均势,蒯彻所说的“狡兔死,走狗烹”的惨剧自然也不会发生。因此他乐得在齐地安享荣华,恨不得这场楚汉战争,打得越久越好。

可是他忘了,在汉王的身边,站着当时天下最聪明的两大谋士。

这年秋季,燕王臧荼与北貉(定居辽东的胡人种族,与东胡类似)胡人率十万大军南下,相助汉王。

魏相国彭越奉汉王之命,全面占领梁地,再次断绝楚军粮道。

前九江王英布提前受封为淮南王,奉命出兵淮南。

以上种种变故,无疑在警告韩信:即便他不出兵相助,汉王也有能力与楚军展开决战!

韩信果然心中不安,他毕竟尚属汉王臣子。然而汉王在部署完这一切后,接下来的举动却更令人惊讶。汉王派遣一位使者,手持文书,昂首踏入对面广武山上的楚军大营,主动向项羽求和。

“今汉王挂念军士劳苦,愿与霸王休战。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这时的西楚霸王,由于受到韩信、彭越、英布三人的牵制,已无与汉王谈判的资格,遂很快就签署下停战协定。为了表示诚意,他还将刘太公与吕雉二人好生请出,让汉王使者带回汉军大营。

半个月后,西楚霸王放弃驻守近一年的广武山东山军营,率十余万将士踏上归途。

与之同时,在广武山西山的汉军营中,张良、陈平的四字大计也适时地呈到了汉王案前。

上面写道:“击其暮归!”

真相大白了,汉王主动议和,只不过是“连环计”的第一计;下一步计策,正是趁楚军归心似箭,击其暮归。很快,长期镇守在“成皋—广武山—敖仓”这一条近百里战线上的三十万汉军集体放弃营地,在汉王的统一指挥下,向东急追楚军。与之同时,韩信、彭越等人,也各自收到汉王的命令,让他们向楚国腹地推进,配合汉王合击项羽。

继“彭城之战”“荥阳会战”之后,“垓下大决战”就此拉开序幕。

西楚霸王确实中计了,但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也察觉到汉王的主动求和中或有蹊跷,因此特地留了一手。在行了上百里之后,后方奉命暗中监视汉军动向的哨兵果然乘快马来报,称荥阳以东突然出现大量汉军,且一路顺着楚军撤退的轨迹,正由西向东沿途追来!

消息传遍军中,十余万楚军将士闻得汉王背弃盟约,无不义愤填膺。孰料西楚霸王只是淡淡一笑,他下令军士道:“不必理会他们,我等只顾加速前进。不过,行军的路线当变一变,不回彭城了,改为向淮南方向撤退!”

这一看似莫名其妙的军令,无疑正是西楚霸王统帅能力的体现。于不利之局面,寻得有利之契机!很快,楚军的撤退路线开始发生扭曲,由之前的“—”字形,逐渐变成了“\”字形。而楚军身后,汉王仍在率三十万汉军紧追不舍,却不知道每前进一步,就距离韩信、彭越二人的驻地远了一步,已渐渐深入了楚国腹地。

眼看又追了十几日,汉王累计行军已有五百里,终于在淮南西北一带,追上了严阵以待的西楚霸王。西楚霸王骑马傲立于楚军身前,看着对方气喘吁吁的大队兵士,朗声大笑:“刘邦,你不是要与我决一死战吗?今日就在此地,就你我二人,当堂堂正正列阵交锋,叫天下人看见,谁可为华夏之主!”此言说完,他亲率楚军上下,立即向仓促赶到的三十万汉军发动全面反攻。

由于楚军士兵恼恨汉王言而无信,无不拼死奋战,一阵交锋后,落荒而逃的竟变成了汉王。亏得汉王多年跌打滚爬,撤退经验丰富,当下纠集败军退守附近的固陵(在今河南太康),等待韩信、彭越领兵来救。

韩信、彭越不来。

这下坏了,西楚霸王生平百战百胜,唯独对一个韩信稍有惧意。这时见他与彭越二人皆对汉王的求援置之不理,已有信心让彭城之战重演!要知道,固陵毕竟不比荥阳,此地已深入楚国内部,因此楚军的粮道骤然缩短,汉军的粮道却猛然加长。接下来,无须强攻,无须奋战,只需围困其数月,汉王与帐下三十万将士,便会因粮草耗尽而灰飞烟灭。

正当汉王为此焦急时,张良不慌不忙使出了“连环计”中的第三计:“汉王,还记得当年您在下邑时,‘欲弃函谷关以东,以赐天下英才’之说吗,如今是时候了!”

在齐地的基础上,另将淮北之地含彭城在内,赏赐给韩信,韩信必来!

彭越已占领梁地,名号却仅为‘魏相国’,如能加封彭越为梁王,彭越必来!

此二人到后,大势已定,英布、臧荼之辈,必争相引兵来助。

韩信、彭越顾忌“狡兔死,走狗烹”,因此不厌刀兵,张良却早已厌倦了。这么多年的楚汉战争打下来,汉国形势虽全面占优,但国中百姓早已疲惫不堪,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当然了,楚国更是如此。——我张良宁可背负不义之名,也要毕其功于一役。就让战火早日平息吧!

在他的计策推动下,韩信、彭越二人果然率军南下,并沿途攻陷含彭城在内的许多城邑。楚国淮南守将周殷迫于整体局势,也举淮南、九江二地降汉。至此,汉军终于按照张良的事先计划——从北(韩信、彭越)、西(汉王)、南(英布、刘贾)三个方向对西楚霸王展开了合围,外加臧荼、北貉这两支外援,汉军在决战之时,不可思议地拥有了近七十万人的总兵力。而楚军,依然只有十余万。

西楚霸王面对这一局面,只得解除对汉王的围困,继续向东南退缩。这年十一月,楚军主力离开固陵,又东撤五百里,一路撤至垓下(在今安徽灵璧)。此地扼守彭城、淮南、江东之要冲,距离当日杀得汉王全军覆没的睢水不远,因此西楚霸王选择该地,与近七十万汉军决战。

汉王要的就是决战!十二月,汉军追至垓下。汉王下令:彭越率所部兵马,立即封锁垓下以北;英布率所部兵马,立即封锁垓下以南;而韩信则总督剩余兵力五十万,正面挑战项羽。

待汉王宣令完毕,三大名将不禁问道:“那大王您呢?”

汉王微笑道:“论用兵,你们三位可都比寡人强多了。待决战之时,寡人就在垓下以西选一高地,安心观战便是。”

韩信独担重任后,没有丝毫怯场,立即将五十万大军拆作五部,一一部署,史称“五军阵”(也称“十面埋伏阵”)。部署完后,韩信亲提五军之中的一军,约三十万人,浩浩荡荡开赴至楚军营地前沿。

西楚霸王那边,既已无退路,也是愤然率全军出营,与韩信列阵厮杀。两军大战多时,韩信见项羽连斩数百人,渐渐逼近身前,令旗摇处,鸣金声大起,数十万汉军转身便撤。西楚霸王知今番不胜,必扯不开汉军的天罗地网,高声传令:“得韩信首级者,受上赏!”楚军呼声震天,全力突进,连追韩信大军十余里,遥遥望见前方有一高地,上面插有汉王旗号。西楚霸王大喜,遂号令全军,丢下韩信又去进攻汉王。刚到汉王阵地前时,左前方有一军杀出,却是汉将柴武,两军交锋了一阵,汉军不利;未过几时,右边又有一军杀出,却是汉将周勃,接住楚军继续厮杀。霸王以一敌二,犹然不落下风。正在这时,正前方鼓声大起,伴随着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却是韩信亲率三十万中军一起回身,与周、柴二军合战楚军。西楚霸王见状,已知中韩信示弱之计,忙传令楚军急撤回营。军令方下,却见又有两路兵马从楚军身后杀出,一时间,汉军竟是从四面八方一齐杀来!——原来韩信出战之时,知项羽擅于长驱直入,特将两路兵马暗伏于战场两侧,只待楚军被诱入重围时,便可一齐杀出,截断其退路。这两路兵马统帅分别为孔聚、陈贺,为汉军前两翼;先前的周勃、柴武埋伏于汉王阵地之后,为汉军后两翼,这四路兵马负责从四个方向对楚军实施合围。而韩信自领中军,人数看似极多,其主要作用不过是充当诱饵。想西楚霸王大战一生,何曾遭遇过这等“冲得越猛,陷得越深”的尴尬处境。没办法,西楚霸王只得策马夺路而走。等退回垓下大营时,计点全军,已仅剩一万多人。

韩信“五军阵”大建奇功,终使得西楚霸王遭受生平首败。但汉王仍怕楚军反扑,当夜,又用张良之计,令汉军之中的楚人,将楚军大营围困数重,四面高唱楚歌。楚军士兵抵达垓下多日,并不清楚其他地区状况,一旦听闻四面全是楚人歌声,只道汉军已攻占楚地全境,将各地乡民掳来,迫使其在此高唱。因此纷纷作鸟兽散,投降、逃亡者不计其数。西楚霸王早已心灰意冷,虽得知这事,只顾在帐中苦饮闷酒,并不阻拦。

有道是“一夜楚歌声,吹散八千子弟兵”。半夜过去,部将来报,说营中军士大多逃散,只剩千余壮士跟随。西楚霸王搁下酒樽,遥想当年,手握大军四十万,大封诸侯时有多光彩,而如今误中汉军奸计,以至于落魄至此。悲从心来,不禁放声歌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唉,以堂堂西楚霸王,生平七十余战无一败绩,只因垓下一败,便锐气丧尽,着实令人感叹。想来,乃是霸王太过于儿女情长,外表刚健而内心柔软。其行军打仗一生,唯有两者最爱:一为坐骑乌骓马,雄壮异常,日行千里;二为结发爱妻虞姬,温柔贤淑,颇知霸王心意,此时也在军中。

虞姬素来以西楚霸王为天下第一伟男子,傍晚时分虽见他大败而归,仍深信其有反败为胜之能。不料听过其《垓下歌》,方知这一次的西楚霸王已不复雄风了,似有绝望之念。悲伤之下,她亦和歌而泣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才艺双绝、被后世誉为“虞美人”的她,竟以舞剑为名,自刎于霸王身前。

“虞姬!……”一声悲啸过后,霸王早已泣不成声,数行泪下,左右军士亦皆不忍睹视。哭罢,霸王亲葬虞姬于垓下,点选剩余精骑,得八百人,下令向东南方向突围。

虞姬以死明志,寡人必再显雄风。让刘邦那厮明白,只有我西楚霸王项羽,才是当今天下真正的英雄!

汉军虽将垓下军营围得水泄不通,但未料到这等局面下项羽竟还能率军突围,加上又是深夜,楚军只稍一冲击,汉军东南防线便被冲开一道缺口。西楚霸王一马当先,且战且走,直直杀奔最后的目的地:江东。

在彭城、淮南尽数沦陷的情况下,那里已是西楚霸王仅存的领地了。

天微微亮时,各处汉军已乱成一团,纷纷来报,称项羽已率领军士杀出重围,向东南逃去。汉王从睡梦中惊醒,闻知此消息,也是冷汗直下:一旦让项羽逃回江东,养成了气力,再来一次“彭城之战”式反击,也不是不可能的!他来不及去找韩信了,立即召来骑将灌婴,令他率五千精骑先行追击,其余数十万大军,也皆拔寨而起尾随前行。

“得项羽首级者,赏千金,为万户侯!”

且说西楚霸王一路急行三百里,遇水搭桥,遇战则避,接连渡过睢水、淮水(淮河,在睢水以南,为中华大地传统意义上的南北分界线)。快到阴陵(在今安徽定远)地界时,前方出现两条大道:一往左,一往右。西楚霸王虽是楚人,但并非每一处地界都熟悉,只得求教于道旁路人。有一农夫见是自家大王,怒其残暴好杀,当即以手指往左路,霸王毫不心疑,率数百骑向左路赶去。

结果,左路是沼泽,骑兵不得通行;右路才是大道,可直通长江北岸。

过了数个时辰,当满脸怒色的西楚霸王怏怏返回岔道口时,灌婴手下五千骑兵已踏尘疾来。霸王麾下八百骑兵本已疲惫不堪,毫无阵形可言,又遭灌婴大军一番冲杀,好不容易再出重围时,已仅存二十八人。

此时看那二十八人神色,皆宛如惊弓之鸟。

唯有西楚霸王一人,仰天大笑道:“自寡人于会稽起兵以来,已近八年。其间百战百胜,遂称霸天下,无人敢试我兵锋。不料,到头来却为一农夫所害。此是天欲亡我也!”他见那二十八骑仍然惶恐,又凛然道:“好罢,且叫你等看我项羽的手段。——今日纵便只有二十八骑,犹能‘破重围、斩敌将、夺汉旗’。不连胜三阵,算不得本事!”

军士受他这番鼓舞,终于陆续表态,称愿随大王一战。于是西楚霸王将二十八人分作四队,寻数座土丘各自据住。有一队汉军恰好赶到,西楚霸王大喝一声,率先策马下山,手起戟落,便将这队汉军的统领斩杀,其所部兵马见主将已死,当场溃散而逃。西楚霸王并不追击,又令军士重新返回土丘上。不多时,汉军数千骑兵在灌婴的指挥下终于陆续抵达,当先的千余人便将数座土丘团团围定。西楚霸王毫无惧色,长啸一声,与二十八骑一齐冲下山来,长戟过处,轻松斩杀近百人;并趁手夺过旌旗一面,抛掷于地。前队汉军统领见项羽如此英雄,哪还敢向前一步,急忙派人赶往中军,向主将灌婴汇报战况。

趁这当口,西楚霸王笑着对身旁众骑兵道:“诸位兄弟,我项羽手段如何?”

“诚如大王所言!”二十八骑又已折损了二骑,剩余二十六骑齐声欢呼道。

“继续前进,往江东去。”西楚霸王大显神威后,见汉军人数虽多,无一人敢当先追来,忍不住放声大笑,率部下从容而去。

千里波涛,长年不息,一望无际东入海。西楚霸王甩下追兵后,与二十六骑畅通无阻,顺利到达长江西北岸——乌江(今属安徽和县)地界。

距离江东故土,仅剩一江之隔。

有一人渔夫装扮,正于江中垂钓,见西楚霸王来到,忙将扁舟摇至岸边,近前跪拜道:“小人乃楚国乌江亭长,前日闻知大王兵败,已将方圆数十里之内所有的船只收拾一空,独守一舟在此等候。大王可速速上船,江东虽小,尚有军民数十万,假以时日,犹可与汉军再战。”

西楚霸王刚要上船,听闻身后又有大军追到,不禁喟叹,谢乌江亭长道:“罢了,当日吴中八千子弟兵随寡人北渡中原,如今却无一人生还,寡人有何颜面再见江东父老?……唉,寡人所虑者,唯有此乌骓马。请先生替我带回江东好生照料,项羽感激不尽了。”说完,他下马解开缰绳。亭长连劝数次,见霸王始终不肯上船,只得叹息一声,自行带马渡江去了。

乌江亭长走后,项羽令身旁二十六骑全部下马,与尾随而来的大队汉军步战。这番举动,分明是已无存活之念。二十六人只得依令下马,随大王上前厮杀,不多时便折损殆尽。这时再看西楚霸王项羽,虽又凭一己之力,斩杀数百人,但早已是身受重伤,步履蹒跚。汉军顾忌他勇力,又欺他伤重,此后只肯远远围住,不再上前急攻。

霸王持戟而立,正待嘲笑汉军不敢上前,但在看清汉军最前方一将领的容貌后,他突然失声道:“阁下莫非是我项羽的故人?”

那人确实是项羽的故交,姓吕,吴中人氏,正是当日“八千吴中子弟兵”中的一员,素来对霸王忠心耿耿。西楚霸王也正因为他的忠诚,故将心爱的乌骓马交给他长期料理,称他为吕马童(马夫)。巨鹿大战,彭城大战,吕马童都立有大功,霸王曾手抚其背,赞道:“此乃寡人之一臂也!”但光有口头夸奖,没有实际封赏怎么行呢?之后,吕马童见跟随霸王多年,到头来始终担任马童一职,因此心怀不满,便如韩信、陈平一样也投到汉王帐下。汉王知吕马童善于御马,骑术精湛,一见他来,当即封他作“骑司马”,用作军中将校。因此吕马童满心欢喜,竭力相助汉王。

当下,吕马童见被西楚霸王识出,忙羞愧转身,对其余汉军道:“此人正是项羽!”

即使他不说,光凭项羽斩杀数百人的武艺,汉军各部将领也早就知道了。西楚霸王目视着吕马童,似有所思。稍后,他叹息一声道:“寡人听闻汉王悬赏千金要我首级,兼封万户侯。既然阁下是我项羽的故人,这份大礼就送与你吧!”

说罢,西楚霸王拔剑自刎。他气息方断,吕马童与其余将官四人便上前争夺霸王尸身,各得一块。其中,吕马童恰恰是得了霸王的“一臂”。而汉王在见到项羽尸身后,大喜过望,果然不食前言,俱封五人为列侯。 5CuKw/dmsRibDxvBm4iUutZgf9w3dYuzChNA2qXxlk4Q+6kutzGk3SWAZENrsW0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