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奥斯卡·王尔德,生于1854年,46岁时离开人世。他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和诗人,也是19世纪世界儿童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他从小就受到浓郁的文学熏陶,富有诗人气质。他在都柏林的三一学院读书时,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29岁时,王尔德获得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他在伦敦和巴黎遇到许多印象主义画家、作家与评论家,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很快从一个传统美学的拥护者转化为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在文学创作中,他善于运用丰美的词藻,华丽的修辞,富于音乐性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这使他的作品传诵一时,深受好评。他关于唯美主义的演讲,在美国受到热烈的欢迎,伦敦挑剔的公众也对他敞开双臂。30岁还不到,他已极负盛名,成为唯美主义的先驱。
1884年,王尔德结了婚。随后的两年里,王尔德的两个儿子先后出生,当了父亲的王尔德在和孩子们的耳鬓厮磨之际获得许多灵感。他与儿子们在乡间度过的这段时光是他创作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他为孩子们写下了优美动人的童话。他的儿子后来回忆说:(“父亲)有时会趴在育婴室的地上,轮番装成狮子、狼、马,平时的斯文形象一扫而空……玩累了时,他会让我们静静地听他讲童话故事,讲冒险传说,他肚子里有讲不完的故事……”王尔德的这种童心正是他童话创作的源泉。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诚的朋友》和《了不起的火箭》等几篇)出版了。这本书立刻轰动一时,书的作者也成了万众瞩目的中心。1891年12月,他的另一部童话集《石榴之家》问世,收有《少年国王》、《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四部童话。这部集子并未像王尔德的第一部童话集那样立即受到欢迎,而是在王尔德死后才家喻户晓的。这两部作品带有明显的安徒生作品的痕迹,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思想。但它们所表现出的快乐的幽默感和结构美使它们载入了英国儿童文学的史册。这两部童话集在许多方面有区别,体现了作者风格的转变。第二部童话文体更趋华丽,对欧洲传统文学的吸纳更为精粹。王尔德强调他的作品是以理想的方式来描写现实,也是对模拟生活的当代艺术的反拨。几乎每一个童话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体现了王尔德追求理想艺术的初衷,贯穿着“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追求。
在文学史上,他主要以成人文学创作而著称。他创作的戏剧如《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堪称一时绝唱。但是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这种高度的评价几乎可以和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赞誉比肩。如R.H.谢拉尔德说:"在英文中找不出来能够跟它们相比的童话。写作非常巧妙,故事依着一种稀有的丰富的想象发展;它们读起来(或讲起来)让小孩和成人都感兴趣,而同时它们中间贯穿着一种微妙的哲学,一种对人生的控诉,一种为着无产者的呼吁,这使得《快乐王子》和《石榴之家》成了控告现实社会制度的两份真正的控诉状。”L.C.英格列比第一次读到《快乐王子》时曾经说过:“……这第一个故事就使我觉得王尔德还有一颗赤子之心。”他称赞这些童话“表现得精妙绝伦,丰富的想象给每篇故事都装饰了珠玉。作者有驾驭文字的能力,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写出来的,但同时却有自发的动人力量。”理查德·依曼这样评价:“他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更多于属于维多利亚那个时代。现在,远离了那些丑闻,岁月肯定了他最优秀的著述,他安静地来到我们面前,杰出而高大,讲着寓言和哲理,欢笑而又哭泣,如此娓娓不绝,如此风趣不俗,如此确凿不移。”
王尔德的童话语言非常具有吸引力。他的童话叙述性强,读他的童话,犹如听着朗朗上口的叙述,韵味无穷。甚至让人觉得,这位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依然在和我们娓娓交谈,像所有听过他讲话的人一样,我们被他的谈吐折服了。可能由于他的戏剧才华,他所有的童话中也贯穿着机智的技巧和悬念。王尔德还善于用华丽的笔法和生动的比喻造成机趣的描写风格,而他每一篇童话所贯穿的善良与美丽形象所经历的变迁—心的破裂与死亡,以及其中的对抗和冲突所产生的戏剧性的效果—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王尔德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像《快乐王子》中的王子和燕子、《夜莺与玫瑰》中的夜莺。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自私的巨人》,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
王尔德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是《快乐王子》和《自私的巨人》。快乐王子的雕像耸立在城市上空,他看到了城市的丑恶和穷苦,他的心虽然是铅的,也忍不住泪如雨下。在小燕子的帮助下,王子把身上所有的宝石施舍给穷苦的人们。小燕子不忍心抛弃瞎眼的快乐王子,独自飞向温暖的埃及。寒冬夺去了小燕子的生命,快乐王子的心也碎为两半。破碎的心和燕子的尸体起初被无情地抛弃到垃圾堆里,但是上帝知道,这是城市里最宝贵的两样东西,并将他们永远留在美丽的伊甸园里。《自私的巨人》是王尔德童话中篇幅最短的一篇,也是最优美、最富诗意的一篇。故事的开始,自私的巨人不愿意让孩子们去自己的花园里玩耍,于是他的花园里始终是冰天雪地,春天把他的花园抛到脑后。当孩子们回到花园时,春天也回来了。巨人冷酷的心融化了,也得到了天使的爱护。《夜莺和玫瑰》讲述一只夜莺为了帮助年轻的爱人,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玫瑰花的故事,堪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完美诠释。故事的结局出乎意料,这枝用生命换来的玫瑰花,落得个“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命运,表现了庸俗的现实对纯美爱情的挤压。《忠诚的朋友》是对友谊的思考。磨坊主和小汉斯之间的友谊,表现为小汉斯一个人的付出,甚至是生命的付出。磨坊主只会说一些花言巧语,丝毫没有回报。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相信读者看了这篇故事,都会得出答案。故事的结尾充满辛酸,红雀对水老鼠入木三分的讽刺,令人过目难忘。《了不起的火箭》里的火箭缺乏常识而又自以为是,感情丰富却又毫无意义,他的泪水把身体打湿了,当别的烟火在天空璀燦燃放时,他却成了燃不着的废物。等两个小男孩儿捡起他,把他当成点火的棍子时,他的身体变干变硬了,在天空燃放了,可那是大白天,没有人看得见他,当他从天而降时砸中了一只鸭子。这就是他一心要制造的爆炸新闻。《少年国王》是对黑暗现实的反思,揭示了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对立,在美丽的珠宝和华美的饰物下,隐藏着的罪恶和灾难。《公主的生日》里有一个可怜的小矮人的形象。他的出场是可笑的,众人把他当成玩偶取笑他,小公主尤其是这样。小矮人的悲剧在于,一开始他不知道自己的可笑容貌,以为小公主爱上了他,沉浸在自己虚构的爱情里。当他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模样时,真正的悲剧发生了。他悲痛欲绝,心碎而死。《渔夫和他的灵魂》可以看做是王尔德的哲理之作,他在故事中探讨了肉体和灵魂的关系。渔夫为了得到爱情,与自己的灵魂分离。灵魂经历了种种历险,遇到了骁勇善战的鞑靼人、鹰头狮身的怪物、击鼓作乐的野人、以树叶做筏子的小矮人,还有恐怖的猴塔和蛇塔,以及与其争夺财富的太阳之子等。故事充满悬念,结合了异域的风土人情。《星孩》里歌颂了善良和同情心,谴责了冷酷和无情。星孩一开始是英俊的,可是他心肠冷酷,残忍地对待穷人和动物,甚至不愿和装扮为乞丐的母亲相认,并且无情地赶走了母亲,结果容貌变得丑陋无比。他后悔莫及,到处寻找母亲。在流浪中,他饱尝了辛酸、嘲笑和冷漠。当他帮助了小兔子和麻风病人后,他重新获得了美貌,和自己的父母亲相认,并当上了国王。
我国翻译王尔德作品最早是在1909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里,就刊载了王尔德(当时译为“淮尔特”)的《快乐王子》(当时译为《安乐王子》)。1925年洪深曾改编他的戏剧成名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以《少奶奶的扇子》为剧名演出。王尔德唯一的长篇《道连·格雷的画像》以及他的戏剧选集都有中文译本。巴金在上世纪40年代翻译过他的童话《快乐王子集》,受到许多读者喜爱。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余光中翻译过王尔德的戏剧《温夫人的扇子》、《不可儿戏》,并写了精彩的序言《一笑扇底百年风一〈温夫人的扇子〉百年纪念》、《一跤绊到逻辑外—谈王尔德的〈不可儿戏〉》,对王尔德的文学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至今国内已有王尔德童话的多种译本,但质量参差不齐。本人从事童话创作和儿童文化研究,对王尔德童话也特别喜爱,特此重译王尔德童话,希望得到读者的喜爱。我想,无论是翻译王尔德童话,还是阅读王尔德童话,都不仅仅是一种重新发现童心,获得爱的过程,而且还是一次高雅的文学之旅,一次灵魂的洗礼。
英国人铸造了一尊王尔德的头像,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又个性不羁的大文豪。中国读者的书架上摆放着王尔德的童话,读者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作家给予他们的快乐与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