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言行不一的两面派的宝宝

——孩子家园表现不一致怎么办

经常听到有些父母说,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得可好了,喜欢帮助小朋友,还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可不知为什么,回到家里就成了小霸王,非常任性不讲理。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从父母身边来到老师身边,从个人小王国来到小朋友中间,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改变。上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以个人身份参与的社会活动,并以个人能力处理周围的事务和人际关系。孩子在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建立一套与在家里完全不同的处事方法,这是很正常的。

那么,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里会表现得很不一样呢?

一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好,那是因为他已经有了一定的荣誉感,希望好好表现得到老师和小伙伴的夸奖。回到家里,回到熟悉、疼爱自己的父母身边,就像笼中的老虎被放归大自然,孩子就会自由地、不受控制地表现自己。

另一方面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 特别是有些家庭中父母与祖父母教养意见不一致,孩子很容易养成骄横、自私的性格。

那么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呢?

首先要理性对待孩子的这种表现。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是一个小集体,相对来说日常规矩也多一些。小朋友憋了一天,回到家里适当放松一下,在沙发上跳上跳下,发发小脾气都是很正常的。对孩子来说,发泄出来就好了,父母不用大惊小怪。但是,父母也不能无限度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要以为孩子在幼儿园里受到一些约束就是受了很大的委屈,回家以后容忍孩子随心所欲,把他在幼儿园建立起的规矩破坏殆尽。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脱节,最容易让孩子养成两面派的性格。

家庭内部教育态度要协调一致。 不同的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却也容易造成家庭教育方式的无序和混乱。有些聪明的孩子会利用这种空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不想培养出一个任性、不听管束的孩子,年轻的父母首先要让家庭成员意见协调一致,不要让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或者干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虽然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本着为孩子着想的态度,多费点儿心思,多加沟通,相信老人也能谅解。

多与老师沟通。 上幼儿园的孩子最期待得到老师的认可,老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最高权威。如果父母对孩子说:“你不听话,我告诉老师去。”孩子立刻就会变得很乖。父母不妨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经常与老师沟通。如果孩子在家里表现良好,就请老师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他。在这种无形的监督下,孩子在家里也会以在幼儿园里的标准要求自己,由此很快就能改正家园表现不一致的问题。

多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 如果孩子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他就会在幼儿园里过得很高兴。可孩子在家里习惯了一个人,在幼儿园里可能就会不知道怎样跟小朋友相处,一旦不合群,就容易产生畏惧上幼儿园的心理,希望待在家里。所以父母不妨多请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家里玩,一方面让孩子尽快融入集体生活中,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并从中感受到快乐。

让孩子做家庭与幼儿园的桥梁。 孩子回家后让他多讲讲幼儿园里发生的奇闻趣事,讲讲自己在幼儿园的表现。对好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做比较。 让孩子自己将在家和幼儿园的表现做比较,说说哪些表现好,哪些做法要改正。 HssSj2gWFb3NvpBIHtpemICqp00jIRvujpttTOvRMA7r3X3huz2gkE7pFoYd7TJ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