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美玉,可是为什么在后来的成长发展中却逐渐学习、沾染到一些坏毛病?比如有些孩子喜欢跟同学窃窃私语,讲其他同学、老师、熟人的闲话,或者喜欢打听、传播他人的隐私及秘密。这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引发的窥探心理,另一方面则是:
第一,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忽略了对孩子关于尊重方面的教育。
有些父母把对孩子教育的重点大都放在智力开发与学习培养上面,忽视了对孩子道德方面的教育,孩子的道德学习习惯存在一些缺点,对“尊重”一词的理解和认识不全面,因而时常犯错。
第二,孩子学习了父母经常侵犯孩子隐私却不以为然的不良习惯。
有些父母总爱偷看孩子的日记或者书信,遭到孩子察觉和反对时却不以为然,反而强调“你是我生的,就根本不该对我有秘密”。这让孩子一方面觉得权利被侵犯却毫无办法,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学到了父母身上的蛮不讲理,对损害他人的行为毫不在乎的坏毛病。
第三,父母常在孩子面前讲述他人是非,孩子受到感染。
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喜欢谈论他人是非,好奇、传播各种谣言的行为也会渐渐传染给孩子,让孩子学会搬弄是非,不顾他人名誉或者形象,伤害他人。
其实,孩子的很多行为是学习或者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做父母的除了言教,还必须注意身教,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
第一,尊重孩子的空间权利,进屋先敲门。
父母要学会在进入孩子房间之前先敲门,得到孩子的允许后再进入,不要随便擅自闯入,引起孩子的不满和埋怨。房间毕竟是属于孩子的小天地,应该尊重孩子的空间权利。
第二,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小秘密,不随便翻阅孩子的日记。
对孩子来说,父母随便翻阅他的日记是对他的不尊重和侵犯,也是对父母信任的伤害。因此,父母不要因为好奇便去偷看孩子的日记或者信件,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隐私与权利。
第三,不在孩子面前搬弄是非,讲他人闲话。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讲他人是非,批评甚至辱骂他人,这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极有可能会让孩子逐渐学会背后讲人闲话,议论是非,对孩子的人格培养产生恶劣影响。
第四,教育孩子不要过度关注、好奇他人的私生活。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是正常的。但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教育孩子不能过分关注他人的私生活,把孩子的好奇心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不能够影响到他人的生活。
第五,教育孩子不要随便打听、传播他人的秘密。
父母应该反对孩子打听、传播他人的秘密或者是非,教育孩子尊重事实以及他人的选择,不参与毫无意义的讨论与猜测,做正直、不讲他人是非的人。
第六,要求孩子未经允许决不随便动他人东西。
进入青春期,父母更要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习惯,告诉孩子不能随便动他人物品,借用他人东西要及时、完整地归还,损坏要赔偿,不贪图别人财物。
第七,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包括听从老师的教诲,感恩父母的养育、尊重父母的工作。对其他人通过努力获得的成果,孩子都应该尊重并学习。
第八,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他学习的动力。但是,如果孩子把好奇心用在对他人的关注而不是对知识的追求上,这种好奇心不但对孩子的发展不利,还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把好奇心放在学习上,减弱对无聊事务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