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越长大越不懂事,一不顺心就顶撞父母,教育他几句,说轻了不予理睬,说重了要么吵起架来摔门离家出走,要么就回自己房间闭门不出,这些问题让做父母的很头疼。根据教育调查研究的分析,孩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第一,父母家人的娇惯养成孩子不讲礼貌的坏习惯。
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打转的构成形式,所以对孩子的娇惯不可避免,让孩子逐渐养成了一种自大、目中无人的娇纵脾气,不讲礼貌,经常顶撞老师和家长。
第二,“以我为中心”的心理让孩子养成自私自利的行为。
孩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促使他错误地认为,他人都必须为我服务,都必须优先考虑我,进而在行为上多表现为自私自利,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为别人着想,一切以满足自己的愿望为最重要的目标。
第三,父母放任自流,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有些父母由于没有时间对孩子加强教育,或者对孩子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任孩子随意发展自己的脾气禀性,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多不良的习惯已经养成,像不懂礼貌、不关心爱护别人、自私自利。
尊敬老师,关爱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是对所有孩子的要求,是人生必需的一种美德。因此,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做到:
第一,教育孩子尊敬、关心老师,见面主动问好。
孩子进入青春期不时会有些叛逆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甚至是在公开场合公然顶撞老师。父母必须制止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教育他多关心老师,主动问候,多与老师交流沟通。
第二,教育孩子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尊重老师最好的表现就是听从老师的教导,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取得优异的成绩,让老师的心血得到回报和体现。
第三,教育孩子关爱父母,替父母分担家务。
不能过分纵容孩子的懒惰行为,尽管青春期有些行为习惯已经养成,父母仍应让孩子学习做一些家务和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让他体会父母养育的辛苦,同时也训练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四,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孝敬长辈。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关心爱护老人,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模仿,懂得替父母分忧,学会安慰鼓励父母,在父母的生日送上祝福,等等。
第五,教育孩子对待长辈要有礼貌。
父母训练孩子从小要有礼貌,到了青春期,这种教育更要加强。有些孩子开始变得害羞,不愿与人打招呼,父母要鼓励、教育他尊敬长辈,主动问好致意,和长辈讲话有耐心,不插嘴,语气声调温柔、和蔼。
第六,要求孩子多与老师、父母沟通情感,汇报情况。
孩子对老师、父母的尊敬还体现在如实汇报自己的情况,交流沟通解决存在的分歧矛盾,避免老师父母的担心。因此,父母要努力和孩子达成一致,多聊天,多沟通,多了解对方。
第七,教育孩子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父母的期望与疼爱。
孩子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对老师、父母最好的报答和礼物就是他刻苦学习所取得的进步,让孩子明白这一点,珍惜机会,好好学习,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第八,让孩子了解老师、父母的辛苦。
为孩子讲述一些抚养、教育他成长过程中的趣事,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让孩子了解父母、老师的辛苦,懂得心疼父母,愿意听从父母、老师的教导,以情感打动孩子,感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