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亲爱的读者,你手上的这本《鲸骨花园》是著名青年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的新作。舒辉波近年来佳作不断,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而且接连斩获了武汉市政府首届文艺奖、《儿童文学》作家擂台赛金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众多国内与国际奖项,展现出了强劲的创作势头。现在,他又推出了这本童话新著,并且委托我为新书写一篇序言。我很乐意接受这一委托,这不仅是因为辉波和我是多年的好友,更因为这部童话讲述了一个很棒的故事,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的启发与感动,令我迫不及待地想向大家推荐这部童话,与更多的人分享我的阅读感受。

这部童话讲述了一个关于大海的故事。大海是这本《鲸骨花园》中无处不在的元素。故事起始于南澳岛一个临海的小渔村,主人公是一个叫海浪的小男孩。海浪有一个亲密的小伙伴,一条叫作海潮的小狗。每天,海浪都会在海岸边漫步,面朝大海,眺望远方。直到有一天,海浪和海潮接受了一只巨鲸的邀请,和巨鲸一起潜入深海,去探寻大海中最神秘的处所“鲸骨花园”……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很少出现对大海的描写。除了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李商隐的“碧海青天夜夜心”等只言片语之外,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古典文学殿堂里,就再也难以寻觅到大海的身影了。但是,到了20世纪,中国的作家们仿佛突然意识到了大海的存在,郭沫若、钱钟书、艾青、舒婷等很多著名作家都曾经描写过大海,甚至把歌颂大海作为作品的主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古代,中国人觉得自己的国家是“天下之中央”,大海呢,也只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自然场景之一,和一条小溪、一汪池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自然也就不值得大书特书。但是,20世纪之后,中国人对外面的世界有了越来越多的认知,我们的先辈们开始意识到,在大海的那一边,还有美利坚、法兰西、英吉利……中国文化也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文化,而是成了全球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于是,中国的作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大海,书写大海。而此时的大海,已经不仅是一道自然景观,更代表了一种开眼看世界的胸怀。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小读者们以后都是世界公民了。你们将来都会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游历、求学、工作,而是否具有一个世界公民应有的视野和胸襟,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们未来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所以,多阅读关于大海的作品,培养自己面朝大海、放眼远方的意识,让自己拥有大海般宽阔的胸襟和视野,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客观地讲,西方文学在这一点上做得比我们中国文学要好,像《格列佛游记》《海底两万里》《蓝色海豚岛》,都是与大海有关的儿童文学经典。所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意识到了书写大海的重要性,也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例如你手中的这本《鲸骨花园》。

这部童话讲述了一个关于探险的故事。海浪本来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奶奶一样,平淡但是平安地度过一生。可是,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念头:“大海这么大,为什么不乘船去到远方?”正因为海浪渴望到远方去探索更多的未知,经历更多的冒险,所以他才在收到来自鲸鱼的邀请后,毫不犹豫地走向大海,开始了一段充满奇幻色彩的探险之旅。这趟探险之旅充满了凶险,他们遇到了鲨鱼,险些遭到逆戟鲸群的围猎,还曾因淡水和食物的缺乏而陷入困境。在告别巨鲸后,海浪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可是,他刚刚登上小岛,就发现丛林里有好多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当然,这一切冒险都是值得的,因为海浪不仅成为了第一个亲眼目睹鲸骨花园的人类,还有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探险”一直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个文学题材,这不仅是因为探险故事总能带给读者始料不及的惊险与刺激,更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好奇的天性。儿童对一切的未知都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要问一问。而神秘莫测、意外连连的探险故事,正好对了孩子们的胃口。所以,如果一位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捧起一本书,安安静静、全神贯注地读下去,一本讲述探险故事的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起码比那些单调乏味的知识读本要强得多。要知道,成人基于理性的考量,可以将获取知识作为阅读的目标,书好不好看倒在其次。但是,对于生性喜欢玩乐的儿童而言,要让他们纯粹因为学习知识的目的而坐下来静心读书,几乎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要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首先就得向孩子们提供他们愿意读、喜欢读的书。

而且,多读一些探险故事,对于今天的儿童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们都被家长保护得太好了。其实,所有的家长都明白,孩子总要长大,在未来的人生中,他们注定要遭遇很多难以预知的困难与挑战,所以不能将孩子培育成温室中娇弱的花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客观原因又使得家长在照顾孩子时不得不谨小慎微,恨不得时刻让孩子处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如此一来,孩子的安全固然得到了保障,但也少了许多接受历练的机会。这时,儿童文学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正如瑞典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所说的,儿童文学应该是儿童现实生活的一种扩展。您的孩子不可能像小海浪一样和鲸鱼一起出海,经历重重磨难,遭遇种种险境。但是,他们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明白,无论以后遇到怎样的挫折,面临怎样的困难,一定不能放弃,一定不要认输,一定要像小海浪一样,认准目标,鼓起勇气,劈波斩浪,奋勇前行。就让您的孩子和小海浪一起出发,让他们一起去历险,一起去成长吧。

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既然,每个人早晚都要死,那么,我们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在故事里,小海浪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其实,这不仅仅是海浪的疑问,更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的一生中有太多的偶然和不确定因素,这使得我们的人生变幻莫测,不可捉摸。而在我们充满了偶然与不确定的一生中,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就是我们终将死去。既然每一个生命都是以死亡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宿,生命中所有的喧嚣、躁动、荣辱与浮沉最终都将化为永恒的虚无与寂静,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呢?

针对这个问题,《鲸骨花园》给出了一个值得参考的答案。无论是小海浪、巨鲸,还是海浪的爷爷,都曾经历经凶险,游走在死亡的边缘。但是,他们没有因此而感到恐惧,更没有因此而选择退缩。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是因为在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值得用生命去追寻的目标。对海浪的爷爷来说,这个目标是将番薯的种子带回渔村,让大家不再忍受饥饿之苦;对小海浪来说,这个目标是找到自己的爷爷,证明爷爷的清白;对巨鲸来说,这个目标是游历由自己祖先的骨骼搭建起的“鲸骨花园”,然后让自己和救命恩人一起长眠于此,成为花园的一部分。虽然他们的目标不尽一致,但是他们的举动却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惧生命中的磨难与无常,在有限的生命里最大限度地展现生命的价值,将对生命的热爱上升为对于人生目标的坚定追寻,这也使得《鲸骨花园》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探险故事,具有了深邃的生命底蕴。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本《鲸骨花园》穷尽并且解决了关于生和死的奥秘,但是最起码,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积极有益的启示。

有的家长可能会有疑问,和孩子谈论生命,谈论死亡,是不是合适?我觉得这个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首先,很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例如怀特的《夏洛的网》,林格伦的《狮心兄弟》,尼尔·盖曼的《坟场之书》等,都和《鲸骨花园》一样,并不回避对死亡的描写。相反,这些作品正是通过直面死亡,使读者明白了生命的可贵,进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而且,恕我直言,在中国当前的学校教育体系中,生命教育一直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也导致了许多不应发生的悲剧。一些青少年仅仅因为遭到父母老师的呵斥,或是考试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或是在感情生活中遭遇了一些挫折,便轻率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所以,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引导他们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已是当务之急。学校教育中的缺失,就让儿童文学来弥补吧。

关于这本书的介绍,我已经写得够长了,也不能继续“剧透”下去了。更多的新奇,更多的惊喜,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发现吧。不过,我可以保证的是,无论你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少年,还是一个对自己孩子的未来抱有美好期望的家长,这本书都不会让你失望。

让我们一起面朝大海,迎着海浪,起航吧……

李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
2016年6月1日 j1QW6jIvPwuMUPi4cWDAfW7PPJ6DACzfqyOb0QlaotqqTmsQENDjlEB8KIkICk4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