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全力打造知名品牌图书

◎徐德霞

《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自2009年问世以来,至今已小有规模,在社会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出现了多部品质上乘、流传广泛的精品之作。

《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是一套开放式的选题,计划以每年出版一二十种新书的规模,以陆续出版、不断充实、不断淘洗、不断丰富、不断积累的方式,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打造起一套有规模、有品位、有传承力、有影响力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书系。

作为这套书系的主编,我对做好这套丛书充满信心。今后我们依然会坚持以下几点:

首先,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多重优势。

《儿童文学》杂志作为一本有着50余年历史的品牌刊物,始终坚持纯正的艺术方向,为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所钟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儿童文学》杂志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大风大浪的严峻考验,与时代同行,在改革中谋发展,成为每月发行量超过100万册的品牌大刊。借《儿童文学》杂志之势,开发原创儿童文学中、长篇作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作家优势、市场优势和编辑优势。

一种品牌就是一种无形资产。《儿童文学》经过几十年持之以恒的打造,其特色清晰可见,它是和一连串美好词汇联系在一起的,诸如坚守、纯正、高雅、健康等等。品牌代表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誉度、可信度,而这些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千金难求。我们会充分利用《儿童文学》杂志的品牌优势,将无形化有形,把《儿童文学》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把《儿童文学》的图书做好。

说起《儿童文学》杂志的作家优势更是得天独厚。作为一个有着50余年历史的老刊物,从茅盾、冰心、叶圣陶那一代人算起,已经有四五代作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代表作家、骨干作家,是这些作家支撑了这本刊物,为刊物的成长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很多老作家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为此,我们开发的《儿童文学》典藏书库,至今还是延续选题、畅销品种。

金牌作家书系力主最新原创中、长篇作品,着眼点是当代作家。目前《儿童文学》经常联系的主力作家、骨干作家有300多位。他们中有的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已经十几年、几十年了,在艺术上相当成熟,是当之无愧的“金牌作家”。有数以百计的儿童文学作家的支持,在每年大约200部的长篇来稿中,遴选10%左右出版,其品质还是可以保证的。

市场优势自不用详说。《儿童文学》杂志每月发行100多万册,潜在读者群有300万至500万,利用《儿童文学》杂志的宣传平台、发行渠道来宣传发行图书,再加上本社强有力的图书发行、网络发行系统,确保每一本新书都有广泛的覆盖率和传播度,现已出版的图书再版率达到100%。

在编辑方面,由一线期刊编辑来做图书,敏锐度高,行动力强,既能及时捕捉文学创作动态,又能及时获得作者的最新资讯和稿件。同时,书刊编辑上的互动、活动上的相互呼应、书刊内容上的互用等有利因素,均可得到良好发挥。

其次,坚持内容为王,全力打造精品。

《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是《儿童文学》品牌的深度开发。我们一直把该书系作为一个品牌来运作,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儿童文学》图书这一大品牌。

要打造起《儿童文学》的品牌书系,最重要的是坚持内容为王,全力打造精品图书。当前儿童文学中、长篇创作比较热,书稿品质良莠不齐,如何抓到一流稿件、打造一流图书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儿童文学》杂志一直强调纯净、高雅的纯文学特色,“金牌作家书系”也秉承了这一传统,强调原创,更力求精品。

因为冠以“《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因此一批未曾与《儿童文学》联系过的年轻作者和“轻阅读”作品并未收入这个书系之中,而是另外开辟了新的书系和平台。

为了保证图书质量,我们坚持在稿件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名家,还是无名之辈,均一视同仁,以内容和艺术品质论英雄。因《儿童文学》做书起步较晚,自身培养的很多作家有所流失,现在已经陆续回归。我们看到,一个人最强的创造力往往在青壮年时期,最大的出版潜能也蕴藏在中青年作家之中,为此我们也在打造中青年作家群上下了一番功夫,对于潜质好的作品,反复修改打磨,力求精益求精,艺术上更上层楼。对于首版反响比较好的作家和作品,紧抓不放,以小书系的方式连续推出。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已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新作、力作,把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作者打造成了知名作家,为书业也为我国儿童文学创作队伍输送了一批新鲜血液。

说到底,读者看书,看的是内容,内容为王是不变的真理,但是我们并不能保证每一本图书都是精品。让每一部图书都成为经典,那只是作家本人和出版社的美好理想。为了将一批好书淘洗出来,我们采取优胜劣汰制,即在图书宣传上不平均使用力量,不搞雪中送炭,只做锦上添花,不断加大对优秀图书的宣传营销,让好书好上加好,千方百计扩大优秀图书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其目的是想经过市场和编辑部的双重淘洗,让一批真正的优秀作品成为精品,并期望最终能够出现若干部经典之作和传承之作。

另外,利用多媒体互动,转变出版形态。

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媒体时代,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影响并促进着出版业态的转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儿童文学出版形态也在悄然变化之中。原创为本、内容为王,将是这一变化的基础。在抓好精品图书的同时,我们会格外关注漫画、绘本、电视剧、电影和动画片的开发,格外关注平面媒体与数字化传播的对接,努力将作家们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精品佳作,通过多种媒介、多种方式传播出去,让优秀作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最大化。相信《儿童文学》多媒体并存时代会随着时代的到来而到来,同时我们将努力走到时代的前列。

出版是个小行业,文化是个大产业。我们将秉承“传播、传承、积累”的出版使命,将以《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为代表的《儿童文学》图书全力打造成全国少儿文化产业中的知名品牌! cy2uye3lfH6UjApieufQNpSekWxvduADrr0i6oQqi0hIxV7OIIlDxk0RmzZxyQnV



自序

《小城》最初的书名叫《孤岛》,想写一个受伤并暂时失去部分记忆的女孩。因为受伤留下太重的疤痕,原来的学校她去不了,父母为了让她融入人群,便把她送到一所叫孤岛的特殊学校。在那里,她通过自己箱子里的照片和日记,隐约想起一些过去的事,于是她开始寻找记忆,寻找失去的快乐……

后来,我多次推翻重构,主要原因是,脑海里总是出现一个娇小的短发女孩,抱着一只花布猫,瞪着大大的眼睛看我,无声无息而又强有力地霸占了主角的位置……

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南宁上高中,是《中外少年》学通社的学生记者。高一那年,由谭咏麟 、黄日华、曾志伟、陈百祥等明星组成的香港明星足球队来南宁,我去采访他们。当时热心于慈善事业的明星们还有一项重要的行程,去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孩子。我骑着单车一路追着他们的大巴到福利院。那是我第一次去福利院,第一次见到那么多身体不健全的孤儿。

当时震撼我的不再是明星的光环,而是那些孤儿的眼神。 M7irMu57xlc0JXwcxQZr+h7ri6oRM/AUBrWbZu9VXDzPDDFVxSgaP1GIDkfwyORU



心中的小城

后来我多次去那里,有时候是和学校的学生干部们一起去,更多时候是自己去,打扫,带些书、学习用具和糖果、饼干之类的零食去送给他们。

有一次再去福利院,我发现那里来了一个四五岁大的小女孩:齐耳短发,眼睛很黑,很明亮,爱说话,也爱笑,笑起来有小酒窝还有小虎牙,很招人喜欢。她是一个健全的孩子,不知怎么会被送到这里来。

我和她还有几个熟悉了的孩子一起玩,这个女孩一直跟着我,说着话就往我怀里钻,她很想有人抱她。

有一个老爷爷对她也格外关心些,觉得她像自己的孙女。从他那里我知道,女孩的爸爸赌钱,妈妈离家不知去向,没有人管她,就被送到这里来了。也有人说她爸爸不仅赌钱,还吸毒,做一些不太好的事,被警察抓了。

说到爸爸的时候,小女孩就会低下头,说到妈妈的时候,眼泪就会流下来。她已经记不得妈妈的模样了,所以,她总是错把来福利院看望他们的阿姨当成心中的妈妈。

那些孩子和她也是一样的……

有一次,几个大学生模样的男生女生陪一对外国夫妇到福利院看孩子们,这个小女孩就冲着其中一个长头发的长得很好看的女学生叫“妈妈”,把她吓了一跳,脸红了好久,虽然慌张,但她还是抱起小女孩,点点头……

那时候我很遗憾,自己长得还不够大,在她眼里还不是个妈妈的样子。

想到她,心里暖暖的,也酸酸的,我竟然已经忘记了她的真实名字。所以我给她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小城。

原来要写的主要人物改成了关仪清那个角色,那些我曾经见过的孤儿们,也一一出现在小城的周围。

整本书的调子也有了调整,跟随着这个小女孩而改变……

小说的背景就是福利院,再加上附近一片旧厂房,因为对樟树的偏爱,我把南宁建政路那一条长长的老街也搬过去了。

小城是一朵小野花般的女孩,天真、美好,有一点淡淡的忧伤,却又有阳光般的笑容。有着这般阳光笑容的孩子,自己就有能力驱散生活中的灰色和阴霾,一定能安然度过童年时光。小城是阳光的、向上的、积极的、勇敢的、美好的,她相信老巴脚爷爷说的故事——樟树路上最老的那棵樟树里有樟树仙,想象力带着她飞翔。

整个故事也有着南方小城的风格,有一种淡淡的旧色彩,有一份淡淡的美好,有一股淡淡的温暖、甜蜜和感动! M7irMu57xlc0JXwcxQZr+h7ri6oRM/AUBrWbZu9VXDzPDDFVxSgaP1GIDkfwyOR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