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属于《儿童文学》的光荣与梦想

◎胡纯琦

这篇序言,我其实已拖了很久了。想到给这么一大套丛书写序言,总觉得自己分量太轻,提起笔来,难免诚惶诚恐。但这篇序言,无论如何,我还是要写的。其一,因为《儿童文学》徐德霞主编的嘱托,徐德霞女士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我儿童文学路上的指路人之一,我与业内很多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一样,都视她为老师,她让写,我肯定就要写。其二,从2005年夏《儿童文学》“选萃版”开始筹备之日起,我就开始任该版执行副主编,前后总共六年多的时间,那里留下了我一段最美好的青春和记忆,如今借写序之机,正好可对那段工作做个总结。

2005年10月,《儿童文学》“选萃版”经过半年的筹备之后推出“试刊号”。试刊号的栏目都是由徐德霞老师拟定的,文章也经过她几度遴选,最终敲定,市场反响很好。“选萃版”2006年1期刊正式上市时,期发量就超过了10万册。一年之后,“选萃版”期发量突破30万册,此后一直维持在这个数目。这套丛书汇集了“选萃版”从创刊到2012年这几年间最经典的篇目,从中基本可以看出“选萃版”的编辑理念和选稿脉络。

从“选萃版”最初创刊起,对稿件的选择上,就一直坚持两个标准:可读性标准和艺术性标准。在可读性方面,那些情节精巧、语言流畅的作品尤其受到欢迎。编辑部非常重视小读者的阅读体验,每期都会认真讨论、分析小读者来信和读者评刊表,并试图从中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在艺术性方面,“选萃版”坚持文学品质不动摇,力争把一些具有丰富文学内涵的作品推荐给小读者。事实上,可读性与艺术性是可以做到高度统一的,“选萃版”中的很多文章就是如此。的确有很多作家,他们善于把自己的思想和灵感,用小读者最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功力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修炼的。

此外,我们在编辑“选萃版”时,特别注重了题材的多样性。与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相反,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发觉:最受小读者欢迎的作品,并不一定就是校园、青春、魔幻等各类时尚题材。事实上,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能打动读者,并不在于它是什么题材,而在于它本身有没有能触动读者内心的那种力量。我手头现在仍保留着2006年“选萃版”每一期刊物的读者评刊表排名,有很多读者非常喜欢的作品,题材看上去并不新潮,如张品成的《白马》是军旅题材,李清的《母狼白莎》是动物题材,而常新港的《独船》,讲述的是北方一个村子里发生的爱恨情仇,等等。我们甚至在“选萃版”选发了很多成人文学作家的作品,比如韩少功的《九袋》、莫言的《蝗虫奇谈》、毕淑敏的《翻浆》等。到底“儿童文学”如何界定,学界多有争议。但在我们编辑看来,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对其身心有益的作品,统统可纳入儿童文学的范畴。《儿童文学》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正是与其兼容并蓄、不拘一格的博大胸怀息息相关的!而本套图书,作为“选萃版”的精选集,从题材上看,也是非常丰富的,几乎每一篇都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好的文学作品,必定不是昙花一现的。《儿童文学》几年以前就开始出版各类作品集,如《一路风景》《盛世繁花》《岁月留香》系列等。我们曾在《盛世繁花》系列图书的后勒口上印上了这么一段话:“我们希望出版这样一些书,它们能立在书架上,50年不倒!”今年刚好是《儿童文学》杂志50年生辰,于此时回顾《儿童文学》曾走过的路,我们觉得,“50年不倒的梦想”,《儿童文学》中的很多作品,是可以做到的!我本人少年时也是《儿童文学》的小读者,后来从事过十年的儿童文学创作,又在《儿童文学》干过近十年的编辑,看过太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但令我吃惊的是,有很多我二十年前看过的作品,这几年再在“选萃版”上编发出来,现在的小读者竟然还是如此喜欢!比如,曹文轩的《第十一根红布条》、张之路的《理查三世》、萧道美的《第四十一个》,还有其他很多作品,不一一列举。当各位责编把这些作品送给我二审时,我凭借着年少时深刻的阅读记忆,立马判断出这些都会受到小读者的喜欢!变的只是时代的表象,不变的是内心最深的情感!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他们穿着不同的校服,拿着不同的玩具,穿越时光隧道,从不同的大街小巷走过,但他们内心的需求,其实从未变过。而文学的魅力,正在于此。

作为编辑,我们总在想,自己编辑的书刊到底能给小读者带来什么?

在最初策划《儿童文学》“选萃版”时,我们力图把“读写指导”作为该刊一个重要的功能来开发,所以才会有一个专门的“写作指导”板块。事实上,文学书刊对小读者阅读与写作上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数以百万计的小读者,在阅读《儿童文学》相关书刊之后,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大幅提升,这是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反复证明过了的。

到后来,我们发觉,读写指导固然重要而且实用,但它绝对不是《儿童文学》“选萃版”的主要功能,对立足长远的人来说,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比立足于技术层面的“读写指导”重要得多。有很多读者来信告诉我们,他们以前很不喜欢看书,但在看了《儿童文学》“选萃版”之后,一下子就爱上了阅读,因为它太好看了!我们为之感到欣喜。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这些读者最后将不会再看《儿童文学》,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我们知道,这些爱上了阅读的孩子,终生都将会与书为伍,各种各样的图书将教会他们如何思索。知识和思维方式,会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原始、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因为一本刊物,或者一套书,从此走向不同的人生,这也是我们编辑这套图书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文学书刊,也许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梦想!在我所接触的文学爱好者中,性格、事业、命运都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但有一点终归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全都是有梦想的人!爱好文学的人,无论是才华横溢,还是沉默内敛,他们身上,激情与梦想总是如影相随。文学赐梦于每个追梦的人,有梦,才会有卓越的人生。我总偏执地认为,文学带给其追随者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梦想。

《儿童文学》杂志能长成今天的参天大树,其实也是得益于不屈的梦想。在十多年以前,《儿童文学》月发行量只有五万多份的时候,因为梦想,编辑部顶住压力,坚持了文学本位不动摇,才有了后来的月发行量过一百万册。在三年多以前,《儿童文学》刚进入图书出版领域时,太多的人并不看好,因为梦想,才有了现在赫赫有名的“《儿童文学》系列图书”。在一年多以前,中少总社将《中国卡通》并入儿童文学出版中心,《儿童文学》从此进入动漫领域,在这一陌生领域,我们曾备受质疑,但因为梦想,我们义无反顾。我刚去《中国卡通》做主编时,在微博上发布了对未来的一些构想,下面马上有人很老道地评论:“在中国做漫画,你就等着受打击吧!”我想评论者肯定是一位资深漫画人,结果点开一看,是一位十二岁的小男孩。我不知道,一位十二岁的男孩,如梦如幻的年龄,为什么会对那些看上去稍微有点新鲜的想法,本能地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抗拒与怀疑。对这位很可爱的小男孩,我很想推荐他去看《儿童文学》,从头开始学习做梦,并尝试去理解那些有梦的人。今天上午,我刚刚整理了一下《中国卡通》七月份的发行数据,月发行量已到50万份了,这离《中国卡通》2012年10月全新改版不过才9个月而已!未来走到哪一步我们无法预知,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保持不屈的梦想、乐观的心,以及无可压抑的生命激情!因为,我们必须过一个有梦的人生。

两年以前,有个小读者托人把自己的日记本带到《儿童文学》编辑部,请每位编辑在上面留言。我写了这么一句话:读《儿童文学》,在心中种下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会把你带到很远的地方!

就把这句话当着是这篇序言的结尾吧! OsgNuUzFTpGD++60l+7pVeuTrIiHHvNrAk3q7XN7DX9OTgZJzowmmfbQEKsLclc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